楠木軒

連續七年,為何他的公文包裡都揣著一份川西林盤提案?

由 夏侯依絲 釋出於 綜合

在政協第十五屆成都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成都市政協委員劉衛兵沉甸甸的公文包裡,揣著一份《關於更全面系統地保護和修復川西林盤聚落的建議》。

這是劉衛兵第九次參加成都市“兩會”,算上之前的提案,這已是他第七年提交關於川西林盤保護或修復的提案了。

劉衛兵的另一身份,是四川省大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劉衛兵就開始參與川西林盤的保護、修復工作,有人稱他為“守護川西林盤的第一人”。

▲劉衛兵

連續7年為川西林盤發聲

2020年,遠在英國的劉衛兵透過“網路履職”,參與了一場不平凡的成都市“兩會”。彼時,他正在英國深造。他帶來了對於川西林盤修復保護的新思考——“建議林盤聚落的修復工作應該防止‘洋、大、怪’的傾向”。

與川西林盤的深度結緣,源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後,劉衛兵與團隊主持設計了花溪村重建專案。這個專案保留了傳統林盤多樣性的自然格局及地方文化,同時與當地政府、群眾在尊重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前提下,進行產業選擇、建築規劃、環境營造等。也是因為這次設計,讓劉衛兵開始意識到,林盤重建可以保護生態系統。

對川西林盤的研究越深入,劉衛兵的想法和靈感就越多。在川西林盤保護和利用的實踐中,劉衛兵體會到,古蜀聚落的復興,不僅是環境和建築的重構更新,更應該與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具有傳統地域文化特徵、現代文明元素和可持續發展產業支撐的川西林盤聚落更新之路。“守護、迴歸、創新、保護。這是自我認知和對川西林盤的認識不斷修正、提升和拓寬的過程。”他說。

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舉行,透過大地藝術裝置作品與川西林盤、天府大地有機融合。

這樣的認知變化,也在他歷年的提案中得以展現——從最開始的重建川西林盤老建築老院落,到對農耕文化的保護,去年開始,提案變成對川西林盤生態系統的保護。

為何如此執著於川西林盤?劉衛兵說,川西林盤可以將我們帶入更宜居、更健康的人居環境,它是蜀人與環境磨合千年留下的生存智慧,也是成都人的精神原鄉。隨著成都城鎮化程序加速,本土的人居環境文化正在逐漸消失,“這種消失具備不可逆性。”他強調,川西林盤是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特色,也是公園城市生態文化的本底。文化是由內而外釋放的,川西林盤幾百年沉澱下來的歷史文化,單憑單純的人造景觀,絕無法展現。

“沒有底子就沒有裡子,更談不上有面子。”

“小氣候”營造,讓居住環境更健康

“林盤不僅是房子,它應該和人居環境、農業生產融為一體。建築用於居住,是維繫歷史與現實的情感紐帶,更是鄉村旅遊、城鄉溝通的彙集場所。”劉衛兵介紹說,在保護林盤並帶動鄉村振興後,他更希望林盤能滿足人類對更好居住環境的需求,讓人類迴歸自然,讓生存環境變得更舒適、更健康。

在此基礎上,劉衛兵今年帶來了新觀點。他說,動植物、建築、森林、水體等共同組成人居環境,要實現川西林盤可持續發展,不能片面地進行建築更新、景觀最佳化或環境改造。

“川西林盤的有機更新,不是所謂的形式創新,不是創造一個地標或網紅打卡地就夠了。”他說,川西林盤聚落是“近自然”的田園生態系統,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可持續人居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除了遵守“不拆除歷史建築、不拆傳統民居、不破壞地形地貌、不砍老樹”等基本規則,還應該更全面系統地恢復和提升林盤聚落的生態功能,從而錨固公園城市建設的生態本底。

道明竹藝村

“小氣候”,是劉衛兵今年提到的一個關鍵詞。他告訴記者,植被對氣候有調節作用。在修復改造林盤過程中,可以透過不破壞自然肌理的設計和一定的技術手段,讓林盤內空氣質量更高,居住環境更宜人、更健康。

比如,對植物的選擇,一定要選取適應川西林盤原有優點、適應城市生長的本土植物,如慈竹、楠竹、榿木和楨楠等,既可以調節空氣,也可以為老百姓創造經濟價值。此外,還要參照原有生態,恢復動植物多樣性,如栽種草本、灌木、喬木等。

他的這一想法用到了川西林盤專案“南溪遙”的修復中,該專案獲 “2020世界人居·建築金獎”。“我利用生態建築整合化分析軟體,將建築空間、圍護結構、院落以及周邊植被的相關資料,與室內熱環境、空氣質量以及能耗的關係進行分析,從而決定在哪兒開門窗,在哪裡擴寬空間,在哪裡加簷廊,從而引導氣流、改變日照輻射強度,讓空氣質量更高。”

“川西林盤的修復、保護,

是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關鍵”

“林盤,蜀語也,溪畔農舍,竹樹盤繞之地,對於川西壩子的人來說,林盤曾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闖闖,外面的人想進來看看,但走出去的人終歸還是忘不了它。”在《林盤》一書中,劉衛兵闡述了自己對川西林盤的情結。劉衛兵幼時家就在川西林盤。對他而言,川西林盤是牽絆,是鄉愁,也是他的根。

1991年開始,劉衛兵開始用拍照、畫畫、文字記錄的方式,儲存川西林盤的資料,“總覺得它要消失”。2016年,《林盤》出版,現在,已變成一本文獻。

在多年來的工作中,讓劉衛兵最為欣喜的,莫過於看到成都市對新一輪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工程的全面啟動。更驚喜的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今年被列入成都市“兩會”重要議程,劉衛兵特別提到“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生態惠民示範工程”“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工程”三大工程。

“歸根結底,‘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核心,在於人居質量提升。”他認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一個整體系統,成都應將各部門行政壁壘打通,上下一心共建公園城市。在這個過程中,川西林盤是關鍵。“川西林盤的生態涵養能力和整體生態系統打造,更具有‘碳匯效應’,這也是川西林盤的核心價值所在。”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報道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