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雪原 環球時報記者 趙霜】日本核汙染水排海進入倒計時。7日,中國海關表示,將繼續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
中國“海關釋出”7日訊息稱,當天,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域性負責人就國際原子能機構釋出日本福島核汙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回答記者提問。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汙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稽核隨附證明檔案,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
負責人還表示,中國海關注意到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日就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方案發布的綜合評估報告。這份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有關結論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致認可。
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釋出日本福島核汙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認為日本核汙染水排海方案總體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然而,IAEA總幹事格羅西7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透露,有一到兩位參與福島核電站處理水評估報告的專家對排海計劃存有意見分歧。參加排海問題評估技術工作組的中國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劉森林研究員6日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IAEA未充分與技術工作組專家協商倉促發布報告表示遺憾。
針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的最新表態以及有關專家的看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些情況再次表明,機構倉促出臺報告,沒有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的各方專家意見,相關結論存在侷限性和片面性,沒有解決國際社會對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計劃的關切。機構總幹事指出,機構不會為任何國家核汙染水排海背書。中方敦促日方不要試圖把機構報告當作排海的“通行證”,停止強推排海計劃,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汙染水。
媒體此前報道稱,日本政府曾提出了5種方案:排入海里、變成水蒸氣排入大氣、沿著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處、電解處理,以及將其固態化埋入地底。但最終仍選擇了成本最低卻危害深遠的一種方式。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此前指出,一旦日本將核汙染水排放入海,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就會擴散到半個太平洋;10年後將汙染全球海域。
“日方在排海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可靠性、監測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海關釋出”7日訊息表示,當前,日本核汙染水排海問題已成全球關注焦點,也引起中國消費者對自日本進口食品安全的擔憂。
日媒此前報道稱,今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內放射性元素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標準的180倍,該訊息在中韓兩國都引發強烈輿論反應。
“海關釋出”表示,中國海關將保持高度警惕,以對國內消費者絕對負責為原則,視事態發展及時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安全。
自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以來,中國已暫停進口包括福島、宮城和長野等在內的10個縣的所有食品,以及10個縣以外的蔬菜等。據日本電視臺報道,中國海關當局最新的表態顯示,“中方將對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後的水釋放到海洋中的問題保持高度警惕並採取必要的措施,這表明如果核電站的水被釋放,中國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可能會進一步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