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9月2日表決透過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圖/新華社
據報道,9月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在京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路詐騙法》(以下簡稱《反電信網路詐騙法》)。該法將於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這是一部備受矚目的民生之法。加強反電信網路詐騙立法,是國家層面針對這一不法行為發出的“總攻令”,關係每個人和企業的切身利益。
縱觀形形色色的電信網路詐騙犯罪,透過電話、網路、簡訊等方式,編造虛假資訊,設定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端、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其給犯罪分子打款,給公眾造成不容低估的財產損失,人們對這一醜陋的“社會毒瘤”深惡痛絕。也因此,公眾對這部治世之法飽含期許。
電信網路詐騙滋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雖然我國從司法、執法等層面嚴厲打擊,將一批批不法分子繩之以法,“徐玉玉案”等涉案人員均被嚴厲懲處,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亂象並未徹底禁絕。
據統計,僅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有關部門即破獲電信網路詐騙案件59.4萬起,攔截詐騙電話28.1億次、簡訊33.6億條,封堵涉詐域名網址400萬個。儘管電信網路詐騙犯罪近年來持續上升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不能否認仍有更多案件和“隱患”還在“冰山”之下。
審視電信網路詐騙,不僅侵害個人,更吞噬誠信社會、動搖社會穩定、危害公共和社會安全,人們也期待拿起最新的法律武器,達到釜底抽薪的功效。
▲8月25日,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濰坊新村派出所民警在泉東第二居民委員會的居民家中進行反詐騙宣傳。圖/新華社
《反電信網路詐騙法》的透過,無疑經過了精心打磨。從2021年10月19日,這部法律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到正式表決透過,在將近一年的“醞釀”時間,立法加速推進,反覆推敲打磨。
從加大對參與、幫助、支撐詐騙活動的單位或個人的處罰力度,到規定對從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記入信用記錄,並採取相應的懲戒措施等,相關草案曾三次公佈,反覆徵求公眾意見和建議。億萬國人和立法機關一道,見證、記錄、驅動著這部重要法律的孕育、成長與完善。
從內容上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共分七章50條,包括總則、電信治理、金融治理、網際網路治理、綜合措施、法律責任、附則等,結構清晰、邏輯嚴密、重點突出、體系完備。
可以說,在多年實踐經驗基礎上凝練形成的這一最新立法,集打擊電信網路電信詐騙之大成。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各環節、全鏈條防範治理,精準發力、從嚴從重,提高違法成本,為全面開展反電信網路詐騙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
透過國家強勢立法,也在無形中釋放出高壓嚴治、保護公民的強烈訊號,有利於震懾潛在的不法分子,及時懸崖勒馬、收斂住手。
徒法不足以自行。《反電信網路詐騙法》的出臺,意味著專項打擊犯罪將進入新階段,有關部門也應吃透新法精神,依法當好“守門人”,加強宣教引導,從嚴從重懲處,更有力地遏制違法犯罪行為。
當然,公眾也應學法知法,進一步增強防範意識,提高防騙能力,補齊反電信網路詐騙的必要“拼圖”,在聲勢浩大的全民反詐中,讓不法行為失去“藏身之所”,真正實現“天下無詐”。
撰稿 / 陽晨(法律學者)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