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民生直通車)明天我們怎樣養老?——各地養老新模式觀察

由 度方針 釋出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題:明天我們怎樣養老?——各地養老新模式觀察

  新華社記者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誰來守護你?誰來照顧你?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序不斷加快,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記者近日在我國多個地區透過實地走訪,探尋各地養老產業的新模式,解鎖守護“夕陽紅”的幸福密碼。

  (小標題)大資料幫忙 老年生活有“裡”也有“面”

  深秋時節,走進遼寧撫順東華園社群,養老中心笑聲陣陣。

  午後,91歲的安業興來到慧明居家養老中心,和居民們一起排演節目。“社群最近要辦一臺晚會,我負責給大夥指導排練。”在等待居民“演員”們到來的間隙,安業興和記者拉起了家常。安業興和兒子兩人一起生活,由於兒子經常在外工作,如何解決飲食起居成為困擾父子倆的難題。

  2019年9月,撫順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社群建設了居家養老中心。一年多來,這個功能齊全的養老中心,解決了社群裡像安業興這樣的眾多老人的後顧之憂。

  老人們一日三餐可以在養老中心的老年食堂解決,每餐飯都可以獲得政府一定數額的補貼;養老中心還開設了平價超市,米麵糧油低價供應,老年人可以透過電話或網路下單,有人送貨上門;提供免費體檢、理療、棋牌室等服務;配備智慧手環,透過大資料平臺監測老人身體健康狀況並提供“一鍵式”救護……

  “自從有了這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我沒事就來這裡,和鄰居們打打牌、唱唱歌,一日三餐也不發愁了,兒子放心,我也安心!”安業興笑著說。

  遼寧慧明康復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星表示,他們藉助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建設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可以藉助大資料實現對老年人看護和照料;透過建立和管理老年人的動態健康電子檔案,與當地120急救平臺合作,做到急救前移。

  據瞭解,撫順市是人口老齡化矛盾較為突出的城市,60歲以上老年人比重約為28%,當地正透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依託居家養老中心建設,讓老年人的生活“有裡也有面”。

  (小標題)康復輔具助力 給老人和子女“減負”

  “我母親以前總覺得自己拖累子女,不大說話,也沒見過她笑。自從用上了護理床,很多問題她自己能解決,不僅愛說話了,連身體狀況都好多了,我也輕鬆了不少。”家住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麗華二村的吳小如,為節省護理費用,以往每天要抱著92歲的母親起身、洗浴、如廁,特別是夜裡,自己腰痠背痛入睡困難,還要隨時照顧母親。

  去年,吳小如看到康復器具租賃宣傳後,到常州市福利院辦理了登記適配。沒幾天,工作人員就將一張免費的手搖護理床和防褥瘡床墊送到家中。換床後,母親褥瘡症狀得到了改善,吳小如也能睡個安穩覺了。

  依照常州市有關政策,70週歲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最高600元補貼,貧困殘疾人和低保等困難群眾可給予全額補貼。一張護理床月租150元,全市70歲以上老人可免費使用4個月,之後可根據使用情況繼續租賃或購買。購買了護理床的家庭可以隨時折舊將產品再賣給租賃站點。目前,全市已服務老人2640人,累計提供康復輔具數量6017件。

  為老人及子女減負的同時,常州康復輔助器具行業也得到發展,目前,全市共有規模生產企業78家,生產產品約4000種。

  “常州市區已有近200個社群可以實現家門口申請康復輔具。”常州市民政局局長王莉表示,“康復輔具成為殘疾人、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

  (小標題)能力評估 為失能老人救助“添柴”

  “阿姨,您能自己活動嗎?能自己穿衣、穿鞋嗎?”32歲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趙葉群來到北京市石景山區趙山社群,為龔道珍家老人做綜合能力評估。評估結果將為老人申請政府提供的失能補貼及購、租康復器具補貼等提供依據。

  趙葉群從去年開始成為一名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除了透過網路及電話等進行預稽核外,他還要入戶評估,與失能老人及家屬面對面溝通。“我們要對老年人從感知覺與溝通能力、自理和活動能力、認知能力和精神狀態等3方面進行評估。”趙葉群拿著平板電腦,透過老人反饋的肢體動作進行測評,整套評估大約需要20分鐘。

  民政部新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規定,養老機構應當建立入院評估制度,對老年人的身心狀況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照料護理等級。

  不久前,趙葉群為石景山區模式口北里社群的92歲老人紀雲賢進行了評估。老人家屬根據他出具的評估結果告知書,向民政部門申請到了失能補貼。趙葉群所在公司去年至今已累計為600多位老人進行了能力評估,他認為,隨著老年人能力評估成為“剛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項工作中。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表示,據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1447.3萬老年人納入城鄉低保,3500多萬老年人享受了不同型別的老年福利補貼。到2022年底前,我國將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記者孫仁斌、白湧泉、鄧華寧、邰思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