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天長正在“加速跑”!
安徽天長,這是一個為紀念唐玄宗生日,而曾被命名“千秋縣”的地方,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三面被江蘇五縣市環繞,猶如伸向江蘇的“友誼之手”。天長是“長三角”經濟圈成員城市、“南京一小時都市圈”重要衛星城市,也是安徽東向發展戰略的“橋頭堡”和“主陣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無疑為這裡實現“千秋福地,地久天長”的美好願景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10月28日至30日,由天長市委宣傳部主辦、新華日報創意中心承辦的“對接大江北,擁抱長三角——省級黨報及長三角媒體矩陣天長行”活動,吸引來自全國的近30家主流媒體,走進安徽天長,見證天長市十三五期間“從對接大江北,到擁抱長三角”的變化,展望天長在十四五期間如何根據自身的區位條件、人文旅遊資源和現有的產業佈局特點,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為了補齊天長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短板,新區於2019年與江蘇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正式簽約在金牛湖新區建設新校區。校區總投資約15億元,今年4月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6月竣工,首批招生3000名本科生入住。二期工程2021年8月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達到8000人以上的辦學規模。同時,江蘇教育集團的致遠國際學校也於5月開工建設,總招生規模約3420人。有了高等院校和教育集團的加入,將為金牛湖新區輸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與發展希望。
“築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金牛湖新區城市變化日新月異,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快速提升,人氣商氣日漸聚集......
在城南新區,新時代大道等道路管廊工程、農墾集團易居天璽小區、文化藝術中心、中醫院新區、南市區安置五區、銀康健康城等10個重點專案已陸續開工建設。
“孝文化”納入強市佈局,提升城市發展的向心力
天長尊文重教,多位文化名人都與之“淵源”頗深。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朱壽昌、一代名相包拯、清代狀元戴蘭芬、晚清作家宣鼎、倫理學家周原冰……除了名人,天長的名曲也格外讓人感到傲嬌!中國民歌、世界名曲《茉莉花》,讓來源於天長的民間小調“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響徹在世界各種舞臺之間。
自古以來,天長是孝文化一塊座標性質的熱土,天長市高度重視孝文化的弘揚,將孝文化納入“文化強市”的總體佈局,並以此作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天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秦欄鎮孝行天下理念的浸染使得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反哺家鄉,近年來,引進的秦欄鎮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二期專案已經開工,總投資近5億元,有力的拉動了秦欄鎮就業需求。經濟藉文化而發展,文化藉經濟而振興。天長市堅定文化自信,不遺餘力地打造孝文化品牌,正在著力譜寫“文化強市”新篇章,加快對接大江北、融入長三角步伐。
招大引強、配套完善,滁州高新區書寫融入長三角的“天長答卷”
近年來,滁州高新區搶抓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的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主抓招大引強、主攻專案建設、主動四送一服,園區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的首位度繼續保持、貢獻度持續提升。2019年度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第三名。
“招大引強”是園區招商工作的首要標準,如英發睿能、強強實業分別是國內光伏、紡織面料領域的強勢企業,年銷售額在十億左右。今年以來,新簽約專案總投資達118億元,5億元以上投資專案8個,其中大部分專案都來自於江浙滬地區。為了替落戶園區的企業解決土地問題,滁州高新區巧做閒置資產文章,透過合併重組、司法拍賣等方式,盤活工業用地1165畝,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得到雙提升。高新區主任呂傳華向記者介紹說:“園區始終把練好內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先手棋。現已形成‘十四縱八橫’的路網格局,水電、雨汙、綠化亮化、金融服務、農貿交易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
此外,滁州高新區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提高產業發展層級。依託人才科創城,全面推進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江南大學、中科院常州先進所等高校院所在高新區設立分支機構,實現校地校企由單一專案合作向研發轉化、科技孵化、成果產業化全鏈條合作轉變。大力支援高校院所和企業在園區設立新型研發機構,重點推進合肥工業大學天長技術產業研究院、智慧裝備與儀表研究院等平臺建設,引導電纜、儀表、磁芯等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擁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電纜、儀表CNAS實驗室各1家。同時加快搭建創新平臺,培育更多科技型企業。呂傳華這樣總結人才科創城與高新區企業發展之間的聯絡:企業是出題人、政府是立題人、高校是解題人、市場是閱卷人。
芡實之鄉、紅色文旅,特色“逛吃”等待長三角的遊客
10月30日上午,媒體採風團迎來最後一站:開啟紅色之旅,走進安徽的“芡實之鄉”——天長市銅城鎮龍崗社群。
龍崗,東臨美麗的高郵湖畔,素有“千秋古鎮、狀元故里、革命老區、芡實之鄉”之美譽。
漫步龍崗古鎮,古色古香的街道兩旁,隨處可見農民在加工芡實。這裡有200多年種植芡實的歷史傳統,一個個圓圓亮亮的小小芡實果正成為農民致富的“金豆豆”。芡實俗名“雞頭米”,不僅美味可以食用,而且果實更具有藥用價值,被譽為“水中人參”。
採風團還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紀念館。展館內張雲逸、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抗大八分校師生們留下的挎包、軍衣、地圖、軍號、槍械等珍貴文物,讓在場的媒體記者們受到了直觀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為期三天的天長行活動圓滿收官,採風團的記者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天長是一片因加速融入長三角,而逐漸更加富有魅力與活力的熱土。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砥礪奮進、不斷進取的創業精神,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征途中,留下濃墨重彩的“天長樣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偉
校對 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