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說起打針,不僅僅是孩子,就是大人也會有些不情願,可是大人可以用理智來戰勝這種恐懼,而孩子畢竟小,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表現。
案例:
3歲的寶貝女兒要去打針了,在夫妻兩人一陣剪子包袱錘的比拼中,寶爸敗下陣來,只得帶著女兒去醫院打針了,給女兒穿好衣服,女人此時還不知道情況,乖乖的跟著爸爸出門了。
寶爸將孩子帶到醫院之後,掛上號,然後進入了醫生的房間,這個時候,女兒還不知道自己將會面臨什麼,一臉茫然,直到爸爸把她抱在懷裡,看著一個和藹的醫生拿著針管走到自己的身邊,她才忽然明白過來,原來這是給自己打針。
女兒激動到都忘記了哭,反而在打完針之後,才大哭了起來,而爸爸則一臉輕鬆的說,寶貝都已經打完了,別哭了。女兒想了想,彷彿想明白了,用手去摸了摸剛才打針的地方,好疼啊。她覺得很委屈,於是想要去找剛才給自己打針的醫生理論一番。
估計寶爸也是被女兒的這種想法驚住了,看到孩子急匆匆的進入了診室,爸爸急忙追過來攔住了孩子,而女兒進不去醫生的診所,就放聲哭起來。
寶爸急中生智,跟女兒開玩笑,轉移女兒的注意力,女兒雖然被爸爸給抱住了,但是還是惡狠狠的看著醫生,一臉不服氣的樣子,讓在場的人不禁捧腹大笑。
有網友看到這個女孩的表現,不僅豎起了大拇指說,女孩是好樣的,要是我家的寶寶,見到醫生早就熊的不成個樣子,哪裡還敢再回去找醫生算賬呀!
分析:
說到給孩子打針,真的是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那麼怎麼能夠在要給自家孩子打針的時候,讓她心甘情願的接受呢?
告訴孩子打針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很多孩子對於打針沒有特別明確的概念,但是看到針扎到自己身上,他的第一反應是會很疼,但是究竟有多疼,她自己並不明確。家長不妨告訴孩子,打針會疼,但是隻是疼一下,就疼那麼一會,等到針頭拔出來就不疼了。孩子有了心理預期,對於打針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勇敢一點很多大人在打針的時候也是一臉的恐懼,大人的緊張,孩子是可以感覺出來的,因此,大人不妨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夠讓自己變得勇敢一點。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些時候,我們總是盯著一件事情,往往會給自己一些不愉快的暗示,當你轉移了注意力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件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當你放鬆了自己的心情之後,打針也不過就是如此。
當孩子在打針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著跟孩子說說話,讓孩子把注意力進行轉移,從而降低恐懼感。
結語:
看到孩子害怕打針,家長一定不要嘲笑孩子,畢竟孩子還小,對很多事情沒有體驗,可以試著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去面對恐懼,戰勝恐懼,這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是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