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爛蘋果” 改革重組恆豐銀行對防範重大風險的警示
高管前“腐”後繼 銀行成私人“提款機” 埋下“不良”逾千億
拯救“爛蘋果”
改革重組恆豐銀行對防範重大風險的警示
股東代表苑希文在濟南出席恆豐銀行2020年股東大會時,想起2019年12月18日的下午——在濼源大街8號高樓裡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剝離不良資產、增資擴股、變更註冊資本等各項議案均獲高票透過。2019年12月31日,恆豐銀行按期完成股改建賬,標誌著改革重組工作基本完成。
沒有經歷過絕望,便不知希望的可貴。恆豐銀行在2014年至2017年間多次被曝出違法違規醜聞,兩任董事長先後被查,信譽嚴重受損,流動性一度緊張,風險一觸即發。
高風險金融機構被稱作金融系統中的“爛蘋果”,應早發現,早識別,早處置。煙臺蘋果享譽世界,作為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同樣產自煙臺的恆豐銀行,曾被視為“金蘋果”,後來逐漸腐壞觸目驚心,處置“爛蘋果”更發人深省,反思前因後果,更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帶來警示。
“爛蘋果”落地
“至今想起來驚心動魄!”從山東省政府轉任恆豐銀行的工作人員陳宇明回憶起2017年11月28日抵達煙臺後的感受。
“蔡國華接受組織調查後,山東省委決定組建恆豐銀行臨時黨委,我隨臨時黨委班子成員去接手恆豐銀行。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亂成一鍋粥’。”陳宇明說。
恆豐銀行2003年由煙臺住房儲蓄銀行改制而來,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也是唯一一家註冊地在山東省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由於牌照難得,恆豐曾被投資者視為一顆“金蘋果”。而到2017年底,恆豐已經成為落地的“爛蘋果”。
經山東調查,恆豐銀行當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真實不良資產金額巨大,造成信用風險。公司賬目不清,“虧了多少錢,有多少壞賬,自己人都不知道。”
經營業績嚴重造假。經營管理粗放,長期片面追求規模增長,假存款、假信貸、假客戶、假處置不良、假利潤、假業績等“六假”問題突出。大量資金賬外執行,自批、自貸、自用問題突出。
股權結構混亂,公司治理薄弱。內部管理制度缺失,三會一層(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和高管層)形同虛設,董事會、監事會自2003年改制以來從未換屆,行長長期空缺,內部人控制問題突出。2017年底的59家股東中,只有16家合法合規。
黨建長期缺失,內部管理失控,制度形同虛設,奢靡之風、享樂主義盛行,違紀違法違規行為大量存在。
蟲蛀“金蘋果”
把“金蘋果”咬爛的蛀蟲,正是從2003年到2017年的15年間前“腐”後繼的兩任恆豐銀行董事長。
2014年10月,退休近一年的恆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被查,他蛀蝕“金蘋果”之事曝光。2019年12月26日,煙臺中院一審宣判,姜喜運犯貪汙罪、受賄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故意銷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罪被判死緩。
時隔三年,姜喜運的繼任者蔡國華在任上被查。2020年11月6日,東營中院一審對恆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以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貪汙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違法發放貸款罪共五罪並罰,判處死緩終身監禁。
恆豐銀行的大股東是煙臺國資委控股企業,蔡國華原是煙臺市分管國資的副市長,2013年12月,他由主管恆豐的上級領導調任恆豐銀行董事長。
蔡國華並未汲取前任教訓,而是獨斷專行,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大搞獨立王國。一位知情人士稱,蔡國華自認為已經從“主席臺”上“下海經商”,把自己當成私營老闆,沒把恆豐當國企,來恆豐就是為了掙錢享受生活。
有這種思想作祟,蔡國華忽略黨的領導和社會監督,大搞政治腐敗、個人崇拜、家族腐敗。多位老員工說,蔡國華猶如“土皇帝”,讓員工誦讀“蔡國華治行思想”,一手遮天,“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有的人提拔不到一年就再次提拔”,“因人設崗、因人設部門亂象突出。”蔡國華還以薪酬改革和“密薪制”為幌子,隨意發放獎金,造成恆豐銀行損失8.97億元。
蔡國華視股東治理、三會一層、各項企業管理制度為兒戲,導致恆豐銀行內部管理失控,成為高管“提款機”,讓恆豐這個已經腐敗的蘋果加速毒變。
爛果成毒果
“蔡國華任內,恆豐銀行一味掙快錢、吃快餐,什麼來錢快就幹什麼,貸款大量湧向房地產,忽視風險和內部控制。”一位知情人士稱。
恆豐銀行當時內部用於發放績效的利潤統計方法,叫“撥備前利潤”。業內人士介紹,銀行每放一筆貸款,都有一定風險,需要按照風險比例計提撥備,按理說銀行考核的淨利潤應該是全行計提撥備後的利潤。由於這一奇葩的利潤統計考核法,恆豐銀行放貸無視風險,最終,“產生風險是銀行的,績效收益是個人的”。
短短几年間,恆豐銀行步步沉淪,內部治理千瘡百孔,總資產從2013年底的不足8000億元,最高衝到近1.3萬億元,不良資產快速堆積。
有地方幹部直言,“爛蘋果”恆豐銀行此時已經成為隨時可能造成更大汙染的“毒蘋果”,猶如“定時炸彈”。
在陳宇明看來,2017年底,恆豐銀行主要面臨四大風險:一是信用風險,積累鉅額不良資產;二是流動性風險,“一到關鍵性節點,頭寸很緊張,一旦接續不上就麻煩了”;三是聲譽風險,負面輿情持續不斷;四是廉政風險,“全行上下都惶惶不安,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被帶進去了”。
風險隨時可能外溢。“恆豐網點覆蓋全國13個省份104個城市,同業負債約30%,有359萬客戶和1.1萬名員工,還有200多億元二級資本債,一旦破產,不但會造成客戶、同業和投資人恐慌,形成集中擠兌,導致同業連鎖反應和市場較大波動,而且將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劉曉說。
救治“爛蘋果”
不同於收購承接包商銀行、“線上修復”錦州銀行的風險處置方式,山東省主動承擔屬地責任,摘葉剪枝、培土施肥、引活水,以“地方政府注資+引戰重組”的方式救治“爛蘋果”。
第一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維護穩定,加強對恆豐黨的領導。2017年11月底可謂千鈞一髮之際,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山東省委成立了5個工作組,分別由5位省領導牽頭,協調解決維護穩定、化解風險、防控輿情、案件偵破、穩健發展等問題。
應急處突見膽識。山東省委在恆豐銀行風險暴露後,迅速組建了恆豐銀行臨時黨委,全面負責銀行工作,在穩定大局前提下化解風險;隨後與監管部門溝通,選強配齊恆豐銀行新的黨委班子,樹立選人用人的正確導向,推動正本清源、正風肅紀,肅清蔡國華惡劣影響,逐步實現了經營止血回穩、職工隊伍穩定、社會輿情平穩。這一舉措被業內認為是一大創新。
第二步(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化解風險,調查研究解決方案。摸清實情是化解風險的基礎。山東安排省財政廳牽頭,招標選聘中金公司、普華永道、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中聯評估等專業中介機構,開展盡職調查和資產評估,掌握了恆豐銀行1000多億元不良資產的真實情況。
穩住局面後,下一步怎麼走?經過反覆研究論證,山東確定了“剝離不良、引進戰投、整體上市”的改革重組路徑。“走改革重組的路子相對而言風險較低、成本較小,較為穩妥可行。”劉曉介紹,改革重組方案的制定,得到了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委的支援和指導,並於2019年8月獲國務院批准。
第三步(2019年8月至2019年底):改革重組,依法依規推進實施。在剝離不良資產方面,恆豐銀行與山東省資產管理公司協商達成一致,按照中介機構審計評估結果,以799.58億元價格一次性轉讓1438.89億元不良資產,實現不良資產真實轉讓、潔淨出表。
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山東與匯金公司就參與恆豐銀行增資擴股達成一致,匯金公司出資600億元入股恆豐銀行;山東省財政出資360億元,透過魯信集團注入山東省資產管理公司,由該公司參與恆豐銀行增資擴股;新加坡大華銀行、南山集團等8家老股東跟投,金額達40億元。
恆豐銀行股東數量眾多,還原真實財務報表後,巨大損失全面凸顯。劉曉說,大華銀行等老股東在這時不僅沒撤資,還增資跟投。他們認為,一方面算經濟賬,想要挽回損失這時候跟投是最好的機會,另一方面,他們對我國經濟發展、對省委省政府支援下的恆豐銀行班子有信心。”
再成“金蘋果”尚需時日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稱,“截至2019年底,恆豐銀行完成不良資產剝離,引入1000億元戰略投資者資金,順利完成股改建賬,資本充足率等核心監管指標均達到監管要求。”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將處置恆豐銀行稱為化解中小銀行風險“成功的例子”,“市場也沒有引起大的波動,非常平穩。”
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周逢民說,恆豐銀行改革重組,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級黨委政府主導、國家有關部委支援,在市場化、法治化框架內合力化解全國性銀行機構金融風險的創新實踐。
據瞭解,恆豐銀行2020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08.36億元,淨利潤達53.52億元;風險抵禦能力持續增強,與2020年初相比,不良率貸款下降0.7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由122.55%提高至150%以上。更重要的是,大力查處內部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公司治理逐步規範。
“事非經過不知難。”一位恆豐銀行的高管坦陳:“我們堅持黨對國有金融資本的掌控,清理規範股東股權亂象,防止利益集團與金融資本的交織,化解了政治風險;堅持黨對金融機構的領導,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的問題,化解了組織風險;堅持摸清損失底數,完成不良資產市場化剝離和戰略重組,化解了經濟風險;堅持底線思維,防範擠兌,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多名業內人士認為,恆豐銀行如今“趨穩了、乾淨了、健康了”,但要成為治理規範、業務合規、經營穩健的銀行業“金蘋果”,仍尚需時日。
山東省金融監管局銀行保險處處長王新國說,一方面,恆豐銀行的不良資產仍需處置,加強清收力度;另一方面,根據銀保監會支援恆豐銀行引進戰投的豁免政策要求,依規整改股東資質瑕疵有關問題。此外,恆豐銀行的風險內控仍然不足,風險技防有待加強,金融科技仍舊薄弱,需要補齊制度短板,堵住風險漏洞。
(按受訪者意願,文中苑希文、陳宇明為化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