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卡脖子”後,這些國家向中國疫苗“示好”

由 合永順 釋出於 綜合

▲1月28日,人們在以色列佩塔提克瓦排隊接種新冠疫苗。新華社/路透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似曾相識的一幕又在歐洲上演了。

上週,歐盟和英國之間險些爆發一場外交衝突。起因是英國阿斯利康公司1月22日通知歐盟,受產能限制,今年第一季度的新冠疫苗供貨量將減少60%,並會優先供貨給英國。

歐盟一再警告無效,便在當地時間1月29日打出了一記連環拳:上午,曬出了與阿斯利康的合約,指責其違約;下午,緊急批准阿斯利康疫苗上市,為引進疫苗鋪路;晚上,又啟動“疫苗保衛戰”,要對從歐盟出口的疫苗進行管制。此舉,形同“截胡”了英國的疫苗(阿斯利康一部分疫苗在歐盟國家生產),引發英國抗議。

這一幕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去年初,疫情在歐洲開始大面積擴散時,歐洲國家就曾上演過“塑膠情誼”,包括德國、義大利等國先扣口罩再搶消毒水,為了爭搶醫療資源不擇手段,完全不顧忌吃相難看。只不過,如今爭搶的物資變成了疫苗。

歐盟著急情有可原。在阿斯利康疫苗研發過程中,歐盟投入了大量資金,為的就是將來能優先獲得疫苗,並且已經交了預付款。如今疫情形勢逼人,歐盟在疫苗接種方面進度卻遠遠落後於美國和英國。根據路透社的報道,英國約11%的人口已經接種了第一劑疫苗,而歐盟這一比例只有約2%。也難怪英國首相約翰遜奚落說,要是英國還留在歐盟內參加歐盟的疫苗接種計劃就“太遺憾了”。

此前,由於美國輝瑞疫苗供應量突然縮減,已經引發義大利、法國、波蘭等9個歐洲國家高度不滿,義大利更是揚言要將輝瑞告上法庭。埃菲社的報道稱,新冠疫苗交付的遲緩正在使歐洲各國衛生當局產生挫敗感,並使它們在遏制病毒傳播方面感到無能為力。

▲這是美國輝瑞製藥有限公司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新華社發

毫無疑問,一場圍繞新冠疫苗的“外交戰”已經展開,只不過,一些國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大肆囤積搶購,根本不考慮其他那些最急需疫苗的國家。例如美國,儘管已經是全球購買疫苗最多的國家之一,又在近期增購2億劑,原本承諾給歐洲的要麼延遲交付,要麼減量。可以說,經過這次疫情,美國已經徹底從自詡的道義高地摔落。

強大者如歐盟都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那些沒有話語權的小國情況就更糟糕。根據西班牙《國家報》估算,全球富國平均每人可獲得3.4劑新冠疫苗,而窮國每兩個人才能獲得1劑疫苗。英國經濟學人智庫近日釋出的一份報告則顯示,非洲、拉美和亞洲等地區至少有85個國家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獲得足夠規模的疫苗……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的話代表了很多國家的心聲,他說:如果只有部分國家的民眾接種了疫苗,而其他國家的民眾沒有接種的話,全球是無法擺脫病毒威脅的。

或許是對現實狀況有了清醒的認識,德國最近把眼光轉向了歐美之外,開始向同樣具有競爭力的中俄疫苗“示好”。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當地時間1月31日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不管疫苗是在哪個國家研發生產的,只要它們是安全有效的,就可以幫助應對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他強調,只要獲得歐盟的批准,德國使用中國和俄羅斯的新冠疫苗將不會受到任何阻礙。

在施潘公開說這番話之前,歐洲國家普遍對中俄產疫苗的有效性持懷疑態度,然而,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過程並沒有跳過任何一個試驗步驟,這一切都是公開的。中國疫苗也因為安全性和有效性獲得世界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甚至打入了歐盟內部。據奧地利《標準報》報道,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不想接受歐盟批准的疫苗可能出現臨時供應短缺,因此,該國從中國和俄羅斯訂購了大量“未經歐盟批准”的疫苗。這也使匈牙利成為首個批准使用中國產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

而據俄媒報道,法國疫苗戰略負責人費舍爾日前也強調,“對於疫苗的來源不應該有偏見”,如果疫苗的安全性得到證實,歐盟應該“考慮”使用俄羅斯和中國的疫苗。

其實,要徹底戰勝病毒,國際合作仍是必不可少的,指望哪個國家當“救世主”並不現實。《日本經濟新聞》1月31日的社論也稱,眼下應以國際合作為核心,強化疫苗國際合作和透明度,讓疫苗真正造福人類。

一個好訊息是,根據以色列相關的研究報告,在接種疫苗後的12天內,該國的感染率下降了約60%。這說明,疫苗確實是有效的,只要被正確使用。

面對病毒,只有讓科學的迴歸科學,讓意識形態的偏見沒有市場,人類才可以看見抗疫勝利的曙光。(文/姜濤)

來源: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