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這裡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丨春節,這裡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新華社記者樊曦、王優玲

春節,本是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日子,當家家戶戶歡聚一堂之時,一線崗位上卻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31日,除夕。中鐵十四局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施工現場,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正在地下不斷向前掘進。這條全長約7.4公里的盾構隧道直徑15.4米,是目前中國北方直徑最大盾構隧道。

春節期間,為了確保建設任務順利推進,中鐵十四局300多名建設者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堅守崗位不停工。目前,盾構機已掘進至1227環,成型隧道2454米。

孫長松是一名“90後”盾構經理。今年春節,他選擇和妻子一起堅守工地。開年後,盾構機就將掘進到隧道最大埋深59米處。“目前掘進正在關鍵時刻,覆土埋深大、施工風險高,必須密切關注掘進引數變化,實時掌握盾構機施工狀態。”他說。

春節,這裡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孫長松(左一)帶領盾構機長們操作盾構機(受訪者供圖)

春節期間,孫長松和團隊的工作任務絲毫不遜於平時。他們制定值班表,對施工現場重點區域24小時巡視排查,做好盾構施工耗材及裝置的盤點、儲存,同時還要提前做好年後盾構機下穿鐵路等重要風險源的施工籌劃。

把思念埋在心間,用堅守詮釋責任,這是許多普通勞動者的假日寫照。

除夕夜深,中鐵十五局五公司四川遂德高速專案施工現場。氣溫雖然只有零攝氏度左右,但工地上依然忙碌有序,透著冬日大幹的熱情。

推開水泥穩定層拌和站操作室的小門,記者看到一位小夥子正緊盯電腦屏,認真進行著各項操作。他叫向緒剛,除夕夜正好輪到他值守。

“水泥的質量是工程質量的關鍵之一。我們需要進行24小時監測,時刻關注水泥穩定層加工料的溫度、溼度、配比度等相關資料,進行動態調整,確保水泥質量達到最佳狀態。”向緒剛說,為了保質保量加快施工進度,他主動要求春節期間留在工地,和大夥一起兩班作業。

辭舊迎新,牛去虎來。

1日,西安城郊中鐵二十局長安重工公司生產基地廠區內,隆隆的機器聲中,100多名工人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生產線上裝配的是國內首批新能源(純電動)隧道施工裝載機。“我們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圍繞節後訂單供應,加大生產力度。目前,400多名員工全部在崗,輪流倒班,滿負荷生產並及時運往外地市場。”中鐵二十局長安重工公司董事長鄭宗君說。

春節後,這批裝置將陸續運往我國高原地區進行作業。截至目前,他們裝配的新能源隧道施工裝載機已在平均5000米高海拔的嚴苛環境中累計執行1.1萬小時,行程3萬公里,有效避免了傳統裝置在高原執行耗氧的難題,減少了高原隧道施工汙染。

還有幾天,北京冬奧會就要正式開幕。為了做好冬奧會出行保障,“90後”小夥李碩20多天前就以清河站為“家”,開始為期兩個多月不間斷的巡視值守。

作為冬奧會重要的保障車站,冬奧會期間清河站將承擔大量的運動員接送任務。曾經參與清河站施工建設的中鐵建工集團組建了一支34人的運維保障團隊,全面保障冬奧會期間清河站照明、給排水、通風與空調等多方面運維服務。

李碩是團隊技術負責人。除夕一大早,他和工友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清河站的天花吊頂呈弧形,由一萬多根鋁圓管組成。他們沿著檢修間的樓梯向上爬,到達吊頂處的檢修“馬道”,開始逐點檢查,圓管固定結點螺絲有沒有鬆動,照明燈具有沒有晃動,管線有沒有破損……這樣的“馬道”約長170米,整個屋面共有31條。

春節,這裡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李碩在檢查清河站候車廳吊頂(受訪者供圖)

“累是真累。有的地方只有一米五高,個子高的人只能貓著腰,還要一直往前走,一趟下來腰痠背痛。”李碩說。

看似簡單的工作,李碩和工友一干就是一上午。工作期間,他既要爬到離地幾十米的天花吊燈上,又要巡視站臺、候車廳和站房的各個角落,小到地板上的一條裂縫,大到一整間房大小的空調機組,他全得巡檢到位,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

工作事無鉅細,24小時隨時待命,春節更是無法回家團圓。2019年畢業的他,工作伊始就是參與清河站建設工作。“我是清河站的建設者,也是冬奧的運維保障員。做好保障工作,不出一絲紕漏、不放過一點隱患,就是我的職責。”

虎年伊始,永珍更新。這些春節不回家的人,正是奮進中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樊曦 王優玲)

來源:新華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3 字。

轉載請註明: 春節,這裡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