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滑冰鞋背後的八十年“冰雪奇緣”


  新華社太原12月27日電(記者劉揚濤、陳志豪)一場大雪過後,呂梁山千里冰封、銀裝素裹。

  在山西省呂梁市城東小學操場上,20多名學生腳踩滑輪、手杖撐地,飛馳在跑道上,寒冷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他們運動的熱情。

一雙滑冰鞋背後的八十年“冰雪奇緣”

  呂梁市體校學生在滑雪機上訓練

  呂梁市地處黃土高原,氣候乾旱,2020年以前全市沒有一家大型滑雪場。但一直以來,呂梁群眾對於冰雪運動的熱情高漲。這個傳統還要從80多年前說起。

  1937年,賀龍率領八路軍120師來到呂梁山區,開始在此建立革命根據地。八路軍不僅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到這片土地,同時也把熱愛運動的傳統帶給了當地群眾。

  在位於呂梁市興縣蔡家崖村的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裡,陳列著一雙八路軍戰士穿過的滑冰鞋,它承載著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軍民開展冰雪運動的記憶。

  據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館長梁明德介紹,抗日戰爭時期,賀龍擔任八路軍120師師長,在師司令部設立“體育股”,建立了“戰鬥體育工作隊”,下有籃球、排球等幾個運動隊,在晉綏邊區黨政軍機關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體育運動。“晉西北氣候寒冷,冬天河道結冰,溜冰很有條件,每到冬天戰士們自己製作溜冰鞋,這雙冰鞋就是當時戰士們用過的冰鞋。”他說。

一雙滑冰鞋背後的八十年“冰雪奇緣”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裡的滑冰鞋

  距離蔡家崖村十幾裡地外的李家灣村,曾是抗戰時期八路軍的駐地之一,村前幾百米處就是黃河的一條支流——蔚汾河。90歲的村民李長付至今仍記得小時候看到八路軍戰士冬天在河上滑冰的情景。他說,自那以後,溜冰成了村裡幾代孩子冬季最主要的娛樂活動。

  “小時候村裡每家每戶都有‘冰車’,用幾塊木板釘成一個短凳,在底部釘上幾根鐵絲或鋼筋,再用木棍做成兩根手杖,就能在結冰的河面上滑行。”34歲的李家灣村村民李國緯回憶道,“等到冬天冰結得厚了,我和幾個小夥伴就一起把‘冰車’抬到河上,我們會在冰上玩漂移、比誰滑得快,那是童年最快樂的記憶。”

  與李國緯有著相似童年經歷的還有興縣石楞則村村民王利兵,原本在外務工的他2018年回到家鄉開了一家室外滑冰場。“小時候我們冬天都在河上溜冰,現在出於安全考慮,孩子們不能再那樣玩了。”王利兵說,在廣州等地打工時他常去滑冰場溜冰,“後來我想,為什麼不能在家鄉也開個滑冰場,給孩子們提供一個享受冰雪運動的場所呢?”

一雙滑冰鞋背後的八十年“冰雪奇緣”

  呂梁市體校學生在滑雪機上訓練

  讓王利兵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滑冰場受到了空前的歡迎,甚至有周圍縣、市的百姓專程來玩。“近幾年老百姓對於冰雪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在我的滑冰場獲得成功後,縣裡又陸續出現了幾家滑冰場。”他說,“雖然疫情等因素一度讓滑冰場的經營中斷,但我對這個行業的前景充滿信心。現在我正在籌備場地,準備開一家大型的室內滑冰場。”

  王利兵的經歷是近年來冰雪運動在呂梁這個革命老區快速發展的縮影。呂梁市體校教師薛鵬告訴記者,他們在2018年成立了越野滑雪滑輪隊,隊員從最初的6人增加到現在的34人,2020年學校正式掛牌成為山西省冰雪專案後備人才基地,已累計向山西省隊和國家隊輸送越野滑雪專案人才十多名。

  此外,近年來呂梁市體校還與全市17所中小學合作,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組織青少年越野滑雪(滑輪)冬令營,並帶領學生參加了2019年全國中小學生越野滑雪比賽。每年有上千名孩子透過這些活動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去,有的人甚至因此走出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一雙滑冰鞋背後的八十年“冰雪奇緣”

  李興才(左一)和隊友一起訓練

  17歲的李興才來自呂梁汾陽市的一個農村家庭,自幼喜歡運動的他在小學畢業後經老師介紹來到了呂梁市體校,剛開始他練習的專業是中長跑,後來轉而選擇了滑雪。

  “之前從沒接觸過滑雪,看別人練覺得特別新鮮。”李興才說,“等我真正練的時候才發現,最初這個專案都沒有專業的教練。有時候我只能在手機上找滑雪教學影片學習,再把自己滑雪的動作記錄下來,跟網上的影片相互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9年全國中學生越野滑雪賽中,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的李興才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這讓他在驚喜之餘,也更加堅定了練習滑雪的決心。

  如今,李興才已是山西省冬季兩項運動隊隊員。“如果不是選擇了滑雪這條路,可能讀完初中後就沒有出路了。”他說,“而現在我找到了夢想與目標,希望未來我能代表中國站上冬奧會的賽場。”

  “隨著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冰雪運動在呂梁大地上方興未艾。”呂梁市體校校長李凱民說,“對於這項運動和它的參與者而言,我們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編輯:樹文、鬱思輝、王浩宇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22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雙滑冰鞋背後的八十年“冰雪奇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