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學論壇|讀懂當今世界 綜觀百年變局

聚焦中國學論壇|讀懂當今世界 綜觀百年變局

圖說: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舉行多場平行分論壇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昨天舉行多場平行分論壇,內容涉及“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實踐與全球治理”“中國“十四五”規劃與世界經濟復甦”“多彩的文明 共同的命運”和“共同未來與青年作為”等主題。發揮學術研究鑑往知今、資治濟世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世界故事,更好地為當今全球治理提供有益啟示,成為各路專家學者演講的宗旨。

  講清楚中國發展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靈桂開宗明義,世界中國學研究的內涵從未像今天這樣豐富。他說,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繼續深入發展。面對全球亂象和有些國家的逆時代潮流之舉,中國政府以對人類未來的強烈使命擔當,提出並不斷豐富完善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致力於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大道至簡,實幹為要。中國政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後,會同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要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加快形成官方話語、學術話語、大眾話語、國際話語等轉化並用的多元格局。

  弄明白世界向何處去

  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說,近年來,中國學正在世界範圍內日益引起高度重視,雖然研究的物件是中國,但其意義和價值卻不限於中國。讀懂當今世界,需要在浩浩蕩蕩的文明程序中綜觀百年變局。在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世界格局在不確定和不穩定中加速演變,人類發展之路似乎更加撲朔迷離,“世界向何處去”愈加引發關注。正因為全人類面臨著許多需要共同解決的難題,才讓我們的共同福祉更加明晰、團結合作更為緊密,才讓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更加彰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更為堅定。讀懂當代中國,需要在繼往開來的文化傳承中理解民族復興。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明。文化根基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和平發展之路、互利共贏之路,是同各國人民一同追求幸福、走向繁榮的康莊大路。“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在數字化、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有更多路徑和方式,推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鑑,消除矛盾與衝突,實現文化上的融合與創新,強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

  傳播好中國發展經驗

  未來,中國的國際合作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發展,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議題之一。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發展合作研究所副主任劉嫻說,可以從“兩個創新”的努力上取得新進展,一是方案和模式創新,中國具有豐富的發展和治理經驗資源,要與聯合國有效、深入地合作,發揮聯合國專業優勢和全球網路資源,深入挖掘、識別可複製、可推廣的中國方案,對接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訴求,實現中國發展經驗的“國際化”傳播和在發展中國家的“本土化”落地。二是資金渠道的創新,要探索對外援助資金撬動商業、社會組織等更廣泛資金參與國際發展合作的融資模式,放大援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共同作用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分別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覆蓋到2050年的中國發展程序,同樣將影響21世紀的世界歷史程序。”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理事長黃仁偉說,“一帶一路”創造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道路、不同發展模式的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21世紀的世界提供的物質和精神的公共產品,是古老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做出的新的歷史貢獻。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22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中國學論壇|讀懂當今世界 綜觀百年變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