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5月26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釋出會。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家李健軍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根據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資料,初步判斷,全國共計240餘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受沙塵天氣影響出現超標天,導致空氣質量超標3000余天,按全年計算,全國優良天數比例下降約2.4個百分點,其中境外蒙古國沙塵天氣影響1.5個百分點,貢獻了62.5%。
李健軍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經歷了多輪大範圍沙塵天氣,波及西北、華北、東北甚至黃淮、長三角等地區。截至目前(5月23日),北方地區已發生21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3月中下旬出現近10年最強沙塵天氣過程。
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家李健軍。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客觀來講,沙塵天氣原本就是自然界的一種氣象過程”。李健軍表示,但是,今年出現頻次之高、風沙強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在近些年仍屬罕見。今年的特點是,來自西北路徑的境外蒙古國沙塵暴影響空氣質量非常顯著。根據中央氣象臺資料,今年2月下旬以來,上述沙塵天氣過程主要沙源地蒙古國以及我國內蒙古西部的氣溫異常偏高2-6℃,導致積雪提前融化,沙源地裸露,為沙塵天氣產生提供充足的“沙源”。同時,今年蒙古氣旋、冷空氣活動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強,也有利於沙塵天氣的出現和向南發展。
李健軍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沙塵監測預報工作,目前覆蓋339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網和其他省市地方網的顆粒物PM10和PM2.5監測,能夠及時反映沙塵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針對沙塵影響,為了提前開展沙塵天氣影響空氣質量的預警,生態環境部在開展日常空氣質量監測預報會商的基礎上,建立了沙塵預報快速響應機制。在3-5月沙塵多發季,透過國內外衛星影像資料及氣象觀測實況資料,掌握沙源地區的降水量、土壤溼度、溫度和積雪覆蓋等地表條件和氣候條件,同時結合內蒙古中西部、甘肅等地區環境空氣監測站點PM10濃度變化情況等資料,每日開展預測研判。當衛星遙感觀測到出現沙塵或監測站點的PM10濃度急劇上升時,及時組織開展加密會商,研判沙塵發展趨勢和影響範圍,並及時向公眾釋出相關資訊。
“我國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新增綠化面積位居全球第一”。李健軍介紹,最近幾年,不管是監測資料還是公眾切身感受,我國境內產生的沙塵天氣明顯減少。今年出現多次大範圍沙塵天氣過程,說明在環境治理國際合作方面還有很大空間,中國願繼續同各鄰國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進本地區和全球環境治理保護。同時,希望各級地方政府切實加大本地揚塵管控力度,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綠化美化水平,為公眾營造宜居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