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昆明7月29日電 題:紮根大峽谷 一心為人民——獨龍江衛士戍邊70載踐行忠誠
新華社記者王長山、吉哲鵬、趙珮然、王研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在邊境巡查(2019年4月20日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1952年,部隊官兵翻越高黎貢山,進駐雲南貢山縣獨龍江鄉,便在“極邊之地”紮下根來。70年來,一代代邊防官兵和民警初心不改,發揚“艱苦不怕吃苦 封山不封腳步”的傳統,傳承“紮根獨龍江,一心為人民”的精神,克服惡劣條件,服務獨龍族群眾,守護邊疆和諧安寧,用青春和生命譜寫“戍邊奉獻”的壯麗篇章,在大峽谷裡豎起豐碑。
70年熱血忠誠 8位烈士長眠於此
獨龍江鄉是獨龍族聚居地。這裡條件惡劣,每年10月到來年5月,大雪封山,與外界隔絕,曾是雲南乃至全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20世紀50年代,一群青年扎進獨龍江,拉開戍邊為民的序幕。70年來,一代代邊防人駐守在這裡,甘於寂寞,戍衛邊疆,服務人民。“人吃的東西少,吃人的東西多。”獨龍江自然環境惡劣,人民容易被毒蟲、毒蛇、野獸咬傷。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教導員苟國偉說,從列兵到烈士的距離並不遙遠。
當年獨龍江邊防官兵巡邏途中經過吊橋(資料照片,怒江邊境管理支隊 供圖)
曾經,從貢山縣城通往獨龍江的公路不足百公里,越野車顛簸7個小時左右才到。為圓群眾修路夢,官兵助力打通首條通往外界的獨貢公路。搬巨石、抬木頭、修防水溝……2001年,北京籍戰士於建輝義務參加修築人馬驛道將石頭移到路邊時,因路基不穩,連人帶石掉進獨龍江,瞬間被吞沒,至今沒找到遺體。他年邁的父母輾轉從北京來到怒江,想進獨龍江見見兒子戰鬥的地方。當時大雪封山,內外隔絕,老人未能如願,遠遠望著獨龍江方向痛哭不已。
1964年,張卜執行查界任務時突發疾病,因大雪封山,無法運出醫治不幸犧牲;1971年,邱旦史在巡查界樁時被野獸襲擊犧牲;1977年,張其芳在執行邊防保障任務時,摔落深崖犧牲;1974年,孔玉錄為給患病戰友補充營養,在去購買生活物資途中被泥石流沖走;1968年,劉清國下鄉過吊橋墜江……先後有8位官兵犧牲在獨龍江。
圖為2021年11月28日,當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將畫好的齊當此烈士照片送到遺孀齊秀珍手中時,老人撫摸著丈夫的遺像淚流滿面(獨龍江邊境派出所 供圖)
當年,很多人沒留下照片。為銘記烈士,雲南邊檢部門去年底進行烈士遺照蒐集工作。工作人員來到1979年下鄉中毒犧牲的齊當此家中,圍坐火塘邊,據家人描述,數小時畫出初稿。堅守一輩子的齊秀珍老人久久凝視畫像,老淚縱橫。
“幹革命不講條件、保邊疆為國獻身。”在獨龍江鄉巴坡村山坡上的陵園長眠著這些烈士。經走訪、收集、製作,八烈士遺照和遺像收齊,呈現在獨龍江畔,望著綿延不絕的青山。
圖為2022年5月拍攝的獨龍江烈士陵園(獨龍江邊境派出所 供圖)
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派出所始終把黨性過硬作為鑄魂育警的“第一要求”,提煉“紮根獨龍江守護邊疆、一心為人民建設家鄉”新時代“獨龍衛士”精神。所長鄧湘河說,多年來大家始終堅定信仰、絕對忠誠、擔當奉獻。
大峽谷裡奉獻為民
派出所民警堅持人民立場,推進戍邊為民、富民興邊,為獨龍族發展不懈努力。苟國偉說,70年來,官兵和民警紮根於此,扎的是奉獻和忠誠。
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生活。官兵剛進駐時,這裡沒學校,群眾幾乎都是文盲,思想保守,還有面臨語言不通、民族隔閡等困難。大家不斷地溝通交流,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為獨龍族從原始社會跨越到社會主義社會奠定基礎。
馬庫村地處獨龍江峽谷最南端,僅有條通緬甸的人馬驛道。1957年,三戶村民聽信“山外人靠不住”謠言,跑回深山。工作組指導員王月堂得知後,入山尋找,耐心說服,勸他們回寨子。經不懈努力,遊蕩在密林中的獨龍族同胞走出深山,選擇較平坦地帶建寨定居。官兵建蔬菜大棚和種養殖示範點,出資為農戶購買書籍、化肥和生豬,引導獨龍族群眾改變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
當年獨龍江邊防官兵在馬庫警民小學為學生授課(資料照片,怒江邊境管理支隊 供圖)
官兵們還帶領群眾砸石頭,扛木料,推出一塊平地,搭建簡易教室,辦成人識字班和兒童啟蒙班,這是獨龍江首所學校。幾十年如一日,官兵辛苦施教、傾心辦學,把文化高、素質好的官兵派到學校當教員,學校的費用、學生的課本、作業本由部隊包乾。馬庫警民小學第八任戰士教員陳施洋任教5年,3次遞交延長時間申請。他退伍那天,百餘名群眾趕來相送,摟著他泣不成聲,學生在他的挎包裡放了32封信和32只紙船。
“有我們在,就不會讓孩子失學。”官兵到獨龍江的“見面禮”是為小學捐款捐物;告別時,是為小學做好事。幾十年來,學校培養500餘名獨龍族學生,走出研究生、作家和黨政領導幹部,大家稱官兵為文化啟蒙者。
獨龍江鄉邊境派出所民警在邊境巡查(2019年4月20日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一對父子患惡性瘧疾,生命垂危,軍醫鄒成紅徒步8小時趕來,經4天4夜搶救,二人轉危為安;軍醫張其偉雨夜爬行到懸崖邊,救助村民怒華光難產的妻子,怒華光給新生兒取名“軍生”;缺醫少藥的年代,群眾有病痛就來求助,派出所不收取費用,還定期義務巡診,免費送醫送藥上門,是群眾的救命所……學之無堂伐木建蓋,教之無師官兵擔任,行之無道鑿山修路,種之無田開荒鑿地,炊之無米手把相傳,食之無鹽免費饋贈,他們和獨龍族是一家人。
轉型改制忠誠不變色
2019年,獨龍江邊防派出所改為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現有民警38人,官兵身份轉變,“紮根獨龍江、一心為人民”的誓言未變,職責和使命沒變。
沒發生惡性案件、沒有涉黃賭毒或涉黑案件……苟國偉說,進入新時代,我們秉承“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理念,堅守服務群眾前沿,戰鬥在邊境管控、疫情防控、救災搶險第一線,繪就新篇章。
獨龍江降水多,地質災害頻發。湖南籍民警張耀威說:“這裡下雨天數多,有一次,我很多天都沒見過太陽。遇到洪澇、泥石流等災害,民警們挺身而出,奮戰在第一線。”
2020年5月下旬,暴雨交加,降水量逾360毫米,泥石流突襲,公路、供電、網路等中斷,部分房屋被毀,民警組織群眾開展自救。李健敏徒步6小時,越過18處泥石流塌方路段,揹著受傷民工前往鄉衛生院;在欽郎當警務室,彭成軍徒步2天到達所部,彙報群眾受災情況;……民警轉移群眾650餘人,營救被困群眾28名。
2020年5月下旬,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在泥石流災害中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怒江邊境管理支隊 供圖)
2019年春節前,獨龍江大範圍降雪,道路中斷。一名獨龍族女孩患急性闌尾炎要外出救治,為爭取時間,派出所成立黨員突擊隊,人挖手刨,經9小時奮戰,搶通道路,小女孩及時就醫。
苟國偉說,守土、固邊、保穩定是第一要務,派出所以行政村為單位組建6支“黨政軍警民護村隊”,構築銅牆鐵壁,28個村民小組連續三年實現“零報警”。各行政村組成“共產黨員矛盾糾紛調解隊”,對矛盾、糾紛等進行調解並形成工作記錄,實現山裡矛盾山裡解。
2022年6月,獨龍江邊境派出所民警為群眾提供義務理髮服務(怒江邊境管理支隊 供圖)
設“夜間戶籍室”“流動辦證服務平臺”“免費證件照”“義務理髮隊”等綠色通道,實現上門服務、流動辦證、送證上門,完成整鄉建檔立卡戶158戶和重點幫扶戶56戶的扶貧攻堅任務;開展文藝和義務醫療、放映、理髮四下鄉活動;引進蔬菜大棚種植技術,用培訓、實地幫建、提供種苗等方式,幫村民發展產業;搭建獨龍族群眾服務群等工作群,聯合調處矛盾糾紛180餘起……群眾將民警稱為“黨中央派到獨龍族身邊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