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緬北七十餘年風雲歷程,一直處於動盪與戰火之中,正因為如此,緬北人民才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與珍貴,沒有比緬北各族更熱愛和平的人民了。
緬北之不幸,在於其所處的位置,由於歷史原因,無法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從緬北七十餘年的戰爭中,我們不難從中發現一個事實,一直以來,真正想和平、求和平的是緬北各族人民,而將戰爭災難帶給緬北人民的是緬軍。
我們知道,緬甸的立國基礎是《彬龍協議》,從簽訂協議的那時,緬北各族就在為和平建設而努力,直到緬族政府背叛了《彬龍協議》,從而引發戰火至今,在長達七十餘年的戰爭中,緬北各族為爭取民族生存權、平等權、發展權而一直在努力抗爭,一直尋求機會獲得和平與發展的機會。
在長期的戰爭中,緬北各族人民,秉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念,顧全大局,委曲求全,其道德情操之高尚讓人敬佩,其為和平所付出的艱辛努力讓人景仰,其七十年的流血犧牲讓人惋惜,從他們所堅持的幾件事不難看出,緬北各民族最不應該受到戰火的欺凌。
一、沒有宣佈獨立,沒有搞分裂。不論緬軍如何進攻緬北民族地區,給當地人民帶來怎樣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緬北各族一直遵守《彬龍協議》,始終沒有宣佈獨立,沒有從事分裂緬甸國家領土的意圖和行為,而恰恰是緬族背棄了《彬龍協議》的精神。
二、不搞恐怖襲擊,沒有襲擊普通緬族民眾。在人員大量受到殺害殺傷、財產大量遭到損失時,也沒有遷怒於緬族統治區域的老百姓,包括對在民族地區工作生活的緬族百姓也沒有侵犯,沒有開展過任何針對平民的武裝襲擊和恐怖襲擊,對普通緬族老百姓秋毫無犯。
三、反抗純粹是處於自衛,屬於防守性質。緬北各民族武裝,也只是在緬軍進攻的時候,為保衛家鄉、守護家園、保衛人民生命財產而進行自衛反擊,沒有主動向緬軍發起攻擊(當然具體戰役或戰鬥中的進攻除外),總體上一直處於被動防守,自衛反擊的性質,在戰爭中處於被動。
四、沒有擴大戰爭規模,戰火只在緬北民族地區燃燒。對於緬軍強加過來的戰爭,緬北各族武裝並沒有使之擴大化,戰火長年在緬北大地上肆虐,多少人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各民族武裝也沒有將戰火引到緬族控制區域。
五、開展禁毒運動,積極發展經濟。歷史上,由於英國長期殖民統治,緬北地區曾經大量種植過毒品作物,近年來,緬北人民也早已經認識到了毒品的危害,在當地各族武裝的帶領下,積極尋找替代產物,積極發展經濟,應該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六、始終保留著積極參與對話,和平解決問題的態度。在對於緬甸政府和軍方的態度上,緬北各族武裝始終保持著和談的態度,積極參與停火協定,積極參加新彬龍會議,力求達成民族和解與平等,實現緬北地區的和平,讓各族人民安寧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園上。
總而言之,緬北戰爭,對於緬北各族人民而言是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對於追求和平的緬北人民來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為其爭取權益的合法、合理性,正在受到世界華人、鄰國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和支援。
緬北局勢事關中緬邊境的和平與安寧,事關緬甸國內所有民族的和平福祉,應該停止一切軍事衝突,立即停火,防止衝突升級,以最大誠意恢復戰區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秩序。歷史已經證明,透過戰爭手段,帶來不了和平,只有堅持透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才能實現長久和平。
我們希望能看到,下次的21世紀新彬龍會議,緬甸政府和軍方,能真正拿出誠意,以“平等團結、包容並蓄”的態度,真正傾聽緬北各族的合理訴求,拿出切實有效的手段方法,逐步實現和平,使緬北人民早日過上安寧幸福的日子。
我們祈求和平,但我們絕不畏懼戰爭。緬北和平之路註定曲折而漫長。天佑緬北!
<結束語>人生路上,我們都在奔跑,我們總在趕超一些人,也總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要義,一是欣賞沿途的風景,二是抵達遙遠的終點;人生的秘訣,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進而不堪重荷,莫因遲緩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樂,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超越他人不得意,他人超越不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