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470公里返校 網友:父母心真大

  徒步470公里返校,網友:父母心真大,小吳和家人關係的緩和,是在他徒步旅程的第四天。吳先生說,面對兒子的不辭而別,他想到了年輕時的自己,人都有長大的一天,他和妻子不再勸兒子回家,更多的是叮囑兒子注意旅途安全,這次徒步也是在考驗兒子的毅力。

  這是一次一開始就遭全家反對的“返程”。

  從宜賓筠連老家,到位於南充的西華師範大學,470公里路程,22歲的吳康琪決定徒步完成。出於安全考慮,父母甚至請來德高望重的長輩勸說他取消計劃。但2月5日,小吳仍偷偷從老家出發,並歷時13天徒步到達南充。

徒步470公里返校 網友:父母心真大

  小吳向記者回憶此次行程時說,徒步鍛鍊了自己的心智,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洗禮,讓自己更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恐懼和困難,更有理由去迎接挑戰和困難。

  而小吳的父親說,他已慢慢理解了兒子,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再不是那個時刻需要父母保護的小孩了。他還作了一首藏頭詩送給兒子,“既是對他能堅持下來的毅力的肯定,希望他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也能有這種毅力,也是對他的告誡,雖然長大了,但做事情也不能太沖動 ”。

  決定

  從筠連到南充 大學生決定徒步返校

  坐在西華師範大學華鳳校區的咖啡館內,小吳仍有些疲憊,一週前結束的470公里“徒步旅程”,讓他的腿部肌肉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現在想起來,當初決定徒步回學校的做法,還是有些衝動。”學軟體工程的小吳靦腆地笑了笑。


  對小吳來說,“徒步”的想法,本就來得突然。

  1月15日,宜賓境內發生輕微地震,小吳感到震動後趕緊朝屋外跑去,這讓他感到“人的渺小”。“我很不喜歡這種無力的感覺,急切需要讓身體和心靈變得更有力量,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不斷突破自身的極限。”小吳說,自己準備考研,也希望透過鍛鍊對接下來的備考帶來幫助。當晚,他便定下徒步返校的計劃。

徒步470公里返校 網友:父母心真大

  小吳上網查了從老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430公里(最後跟著導航實際徒步了470公里)。他本想買帳篷、睡袋,因遇上春節未果。出發那天,他僅帶了一把雨傘,背了一個揹包,裡面裝著兩套衣服,加上一雙軍旅靴、充電寶、日記本、水杯、充電器,差不多有十五六斤重。

  父母找來長輩勸兒取消“徒步計劃”

  這次徒步,是小吳22年來第一次大膽的決定,但一開始便遭到家人強烈反對。

  “兒子從小就聽話,有什麼事情都會跟我們商量,如果我們覺得不妥,他也聽得進去。”小吳的父親吳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們主要擔心不安全,“希望他能在家裡看看書,開學時坐車去學校”。

  春節前夕,小吳給父母做思想工作,試圖讓父母支援自己,但讓他詫異的是,父母為讓他取消計劃,甚至請來家族裡德高望重的長輩來開導他。最終,雙方都未妥協。

  在父母的印象中,小吳一直是個聽話的孩子,幾乎從未違背過父母的意願。但這一次,小吳覺得自己長大了,要獨立完成這個計劃當做人生的“洗禮”。


  2月5日早上8點,天下著雨,父母讓小吳一起去走親戚,但小吳藉口“晚一點出門”讓父母先走。當父母出門後,小吳便揹著揹包,揣著600元現金,開始了徒步返校。

  當天下午,小吳接到母親的電話,母親對他的不辭而別感到惱怒,斥責他太過任性,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小吳再三向母親解釋自己的想法,但母子倆最終還是在電話裡“不歡而散”。

  當晚,小吳給母親發去一條道歉簡訊,希望母親能理解自己,但母親仍勸他先返家,小吳沒同意。

徒步470公里返校 網友:父母心真大

  挫折

  路途艱辛曾想放棄 選擇堅持,不想半途而廢

  從筠連到南充,坐車僅需四五個小時。按小吳的計劃,每天行走40公里,10天便能到達學校,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最初兩天比較順利,小吳根據手機導航確定路線,沿國道、省道行走,並定下每晚落腳的小鎮。“最開始比較興奮,每天走9個小時,但只能走30多公里。”小吳說,為了安全,一日三餐幾乎都在沿途小鎮的麵館解決,晚上住二三十元的小旅館。

  2月7日上午,天空下起了雨,小吳撐著傘,但雨水仍打溼了衣服,腳上磨出了血泡,膝蓋也越來越痠痛。雨停後,他把雨傘當柺杖勉強支撐身體,小心避讓著經過的車輛,“幸好沒帶帳篷,在旅途中我才知道,哪怕行囊多一點重量,都可能成為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時,他再次接到母親勸他回家的電話。“當時真的動心了,因為才走了100公里,離學校還那麼遠,就想回去算了。”但小吳還是回絕了母親。他事後向成都商報記者解釋,因為這次徒步返校是自己定下的,不想半途而廢讓人看笑話。

  小吳在徒步日記中寫到:“路雖遠,我不知道能否堅持到最後,盡所有力量就可以無悔了,大概就想通和驗證了這些小道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29 字。

轉載請註明: 徒步470公里返校 網友:父母心真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