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口秀節目看美國的種種不堪

從脫口秀節目看美國的種種不堪

5月27日,人們手舉“停止槍支暴力”的標語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市政廳廣場參加悼念儀式。
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攝

在美國國內,儘管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5%,但已有數十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擁有全球最多的監獄關押人數,平均每年超過200萬人會被關進監獄;有色人種被警察殺害的可能性是白人的3倍……

在國外,不是和世界團結協作來結束這場疫情,而是將醫療資源和疫苗作為武器,把眼中的敵對國家拒之門外;把邊境的難民兒童關在籠子裡,向世界7個國家投放炸彈,造成無數毀滅、死亡和痛苦……

“美國!美國!又是美國!!”近期,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李·坎普在其主持的節目中以“唸錯劇本”的形式,看似“吐槽”中國,實則諷刺了美國內政外交的種種不堪表現。從抗疫不力到種族歧視,從侵犯人權到破壞國際合作,李·坎普丟擲的一個個“包袱”映射出發生在美國的一幕幕亂象。

這些亂象的背後究竟埋著怎樣的病根?近日,本報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滕建群、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馮維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孫立鵬等4位美國問題專家,予以剖析。

國內:矛盾叢生極化嚴重

要用一個字形容當下美國國內的境況,非“亂”莫屬。

先說抗疫。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1年多後,美國抗疫仍是一片亂局。資料顯示,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38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63萬例。在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並迅速蔓延的背景下,美國疫情不僅沒有緩解跡象,反而面臨更為嚴峻的反彈。即便如此,新一屆政府始終未能拿出統一有效的抗疫對策。時至今日,“是否戴口罩”在美國仍是一個關係到政治立場的爭議話題。

透過疫情這面放大鏡,種族矛盾激化、槍支暴力氾濫、民粹主義興起等其他多種頑疾也在美國社會日益凸顯。

“停止仇恨亞太裔”聯盟8月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6月,該組織收到了9081起反亞裔事件報告。7月公佈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64%的美國人認為針對非洲裔美國人的種族主義歧視在美國很普遍,較2016年的61%上漲了3個百分點。儘管新一屆政府在上臺之初就將矛頭對準“系統性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但目前看來成效甚微。美國情報部門日前公開的一份“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報告”摘要令美國亞裔人士多了一份擔憂——報告將“種族主義語言合法化”,或導致全美各地發生更多反亞裔暴力事件。

槍支暴力是深植美國社會的另一顆毒瘤。“槍支暴力檔案”網站釋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美國超過4萬人死於槍擊,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在疫情失控、種族歧視以及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等因素的交織影響下,本就高發的槍擊事件和暴力犯罪迭創新高。與此同時,美國控槍措施卻停滯不前。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槍支管控上分歧嚴重,控槍法案難以在美國國會透過,1994年以來基本上沒有透過有任何實際意義的控槍法案。

深陷泥潭的還有美國經濟。民調顯示,受疫情反彈的影響,美國人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正在下滑,6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正在惡化。7月中旬以來,高盛在3周之內兩次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並預測美國通脹將會加劇。此前,為了促進經濟增長,美國政府一通“下猛藥”,出臺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隨之而來的是不容忽視的通脹、債務和金融穩定風險。

新一屆政府在上臺之後還重新恢復了奧巴馬醫改政策,並提出總額約2.2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簡稱基建法案)。然而現實是,8月10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透過的基建法案僅為1.2萬億美元,較最初提案大幅“瘦身”。美國醫療體制也沒能逃脫資本裹挾。在美國大醫療資本憑藉疫情大肆斂財的同時,美國底層民眾卻因無法支付高額的治療費用而深受其害。

■專家解讀——

孫立鵬:當前,美國國內主要呈現三組矛盾:一是紅藍矛盾,即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爭執始終未斷。這一矛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就已凸顯,延續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國內政策議程的推進。

二是黑白矛盾,即白人和少數族裔之間的種族矛盾。這一矛盾的癥結在於美國貧富差距分化嚴重,並在不同族裔之間表現明顯,這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是左右矛盾。奧巴馬政府時期,民主黨奉行“大政府”理念,注重加強監管,政策偏左;特朗普政府時期則急速向右轉,強調“小政府”,簡化審批程式等;新一屆政府上臺後又往左轉。美國這艘大船忽左忽右,搖擺、顛簸,政策缺乏連續性,不僅使國內民眾對國家發展前景漸失信心,也在全球失去凝聚力和主導力。

李海東:用一個詞概括美國國內現狀,就是“極化”。這種全方位極化存在於政治、族裔、階層、國家認同等美國社會方方面面。

這一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例如,美國獨立至今,種族主義就作為這個國家的文化基因,從未被祛除。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後,炒作民粹主義,“白人至上”沉渣泛起,對少數族裔的歧視更為普遍,進一步激化族裔之間的極化。

又如,美國階層極化明顯。在全球化程序中,美國總體財富增長,但大部分財富流向社會上層,普通民眾卻未從中受益,由此導致階層之間對立加劇。這與美國現有的私有制有關。美國政府雖然標榜是全民政府,但實際是為華爾街金融特權階級服務,內政外交政策被大公司、大企業所綁架,使得美國民眾對政治精英的厭惡與日俱增。

美國國內的諸多問題將持久成為內外政策獲得理想效果的最大障礙。

對外:橫行霸道損人害己

放眼全球,美國已經成為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為了維護一家獨大的霸權地位,美國在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任意妄為,種種禍亂世界的行徑讓各國深受其害,也為國際社會所唾棄。

軍事領域,美國窮兵黷武,製造動盪。據不完全統計,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的248次武裝衝突中,由美國發起的為201場,約佔81%。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的“戰爭成本”專案研究發現,2001年以來,美國在全球80個國家開展反恐行動,戰爭花費超過6.4萬億美元,超過80萬人死於直接的戰爭暴力,其中平民約33.5萬人,間接死亡人數可能高出數倍。

金融領域,美國動輒印鈔,轉嫁危機。二戰後,美國憑藉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和鉅額黃金儲備,建立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近年來,美國濫用美元霸權,在利用制裁把美元“武器化”的同時,還根據自己的經濟週期進行“開閘放水”和“關閘斷流”的轉換,來剪全世界的“羊毛”。疫情期間也不例外。俄媒近日刊文稱,為保自身經濟,美國全力開動美元印鈔機,成為全球通脹加速元兇。

貿易領域,美國揮舞大棒,肆意制裁。當壟斷優勢逐漸消失、“美國優先”的胃口無法得到滿足時,美國不是參與競爭、引領創新、捍衛規則,反而濫用制裁和長臂管轄,打壓非美競爭對手,動輒加徵關稅,頻頻挑起國際經貿摩擦,嚴重衝擊多邊貿易體系,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加給世界,粗暴地擾亂全球經濟秩序。

科技領域,美國編織“鐵幕”,叫囂“脫鉤”。近年來,美國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科技壟斷和霸權地位,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濫用實體清單,不擇手段地惡意打壓其他國家高科技企業。今年4月,美國故伎重施,將7箇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再次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行打壓中國科技發展之實。

話語領域,美國操控輿論,以政馭媒。美國透過建構屬於自己的全球話語體系,為自身霸權披上“道德外衣”。2020年6月,美國推特公司曾宣佈關閉超過17萬個所謂“與中國政府有關”的賬號,藉口是這些賬號“傳播有利於中國共產黨的地緣政治言論”。而這只是美國打輿論戰的種種暗黑行徑的冰山一角。不久之前,美國所謂權威媒體彭博社釋出最新一期“全球抗疫排名”,美國竟一躍名列榜首。“美式皇帝的新衣”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

意識形態領域,美國價值雙標,打壓異己。多年來,美國熱衷於滿世界強行輸出其價值觀,破壞他國固有文化和政治生態,許多國家文化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美方一些政治勢力還刻意鼓吹所謂“文明衝突”,對“挑戰”美國文化影響力的其他文化進行遏制打壓。

■專家解讀——

馮維江:近年來,美國採取從“單邊打秋風”到試圖“組團打秋風”來維護其霸權地位。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向所有在某些產業發展比自己好的國家搞敲詐勒索或巧取豪奪。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美國試圖說服一些國家共同對另外一些國家搞敲詐勒索或巧取豪奪。一方面,在意識形態上用詆譭或妖魔化勒索物件等方式來偽飾自身不體面的行為,解除盟國不願同流合汙的顧慮;另一方面,誇大勒索物件在科技、軍事、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威脅性”,對其國內及盟友渲染一起“吃大戶”的可觀收益及反之將會面臨的利益損失風險。

滕建群:由於美國國內矛盾激化以及綜合國力衰退,美國霸權地位受到極大挑戰,國際影響力有所下降。同時,“美國優先”政策讓美國和盟友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

新一屆政府上臺之後,為了強化美國霸主地位,一是搞多邊外交,極力恢復美國在國際多邊框架中的掌控力和主導權,包括宣佈美國重返世界衛生組織等;二是搞同盟外交,拉幫結派,建“小圈子”,恢復並強化同盟關係;三是搞價值觀外交,打著“民主價值觀”的旗號,拉攏歐洲、亞洲的一些國家跟中國進行對抗;四是搞規則外交,聲稱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實際是維護美國和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透過這些方式,美國拉開了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態勢。

孫立鵬:美國的對外政策呈現出自私、混亂的特徵,目的是為了維護“美國優先”、鞏固自身霸權地位,實際效果卻是損人不利己,加快美國霸權的衰弱。

病根:“美式民主”日漸式微

美國目前是否有能力扮演“全球領導者”的角色?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近日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撰文稱,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回答另兩個問題:美國是否為其他國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美國的政策判斷尤其是外交政策,是其他國家應該信任和遵循的嗎?

“總的來說,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美國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處於歷史低位。”斯蒂芬·沃爾特指出,美國國內充斥腐敗、撒謊和壓制;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全球化、處理中東和平程序等方面的糟糕表現已讓人們對美國的政治智慧產生相當大的懷疑。“美國在全世界傳播其‘價值觀’的努力已經破產,這並不令人意外。”

美國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近期公佈的多項民調資料表明,美國民主制度痼疾難除。美國益普索民調顯示,36%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民主處於危機之中,50%的美國民眾認為面臨嚴峻挑戰,75%的美國民眾認為當前美國政治體制過於分裂、缺乏建設性,71%的美國民眾認為普通民眾缺乏發言權。皮尤研究中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65%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民主制度需要進行重大改革,或是徹底修改才能存續。

“美國政治變得越來越尖刻和對立。”《紐約客》雜誌指出,美國的民主正處於危機之中,許多政府機構功能失調,而且越來越糟。

美國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特里·莫等在《總統、民粹主義和民主危機》一書中指出,美國總統這一職位往往限於黨派利益,國會則是一個視野更加狹隘的機構,議員更關注他們所代表的州和地區,而不是國家整體利益。美國真正的挑戰是進行制度改革,需要一個真正有效的政府來處理種種問題,消除民粹主義威脅。

“4年任期是否足以讓總統的政策產生成果?”阿聯酋《海灣新聞報》刊文稱,美式民主的缺陷正在顯現出來。例如,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入主橢圓形辦公室後最先做的事情之一,是推翻其前任的幾乎一切成就。而總統任期的第4年似乎會被用於再爭取4年任期。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美國在阿富汗遭遇的挫折凸顯出美式民主主義自身的消極一面。“持續近20年的阿富汗戰爭事實上已落下帷幕。美國的失敗和塔利班的迴歸象徵著民主主義正經受考驗。”

■專家解讀——

馮維江:美國國內政治痼疾有二:一是政治文化的墮落。政治人物為了自身或黨派或集團利益,放棄了對人民和人類的責任感,放棄了政治手段的道義性;二是政治組織的僵化。在現有組織形態下,政治人物走不出“否決政治”的怪圈,真正有益於本國民眾及外部世界的政策往往“難產”。

孫立鵬:“美式民主”的衰弱是一個必然趨勢。所謂民主選舉、聯邦制以及三權分立,實際導致的是政治內鬥、政府低效運作以及內政外交的短視。同時,所謂自由的“美式價值觀”只是美國維護自身利益、拉攏盟友打擊不同政見國家的一個藉口。美國輸出價值觀的結果是向世界輸出動盪。此外,美國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本身存在結構性問題,如貧富差距、地區經濟分化、階層分化等。經濟痼疾導致民眾不滿,引發社會問題,進而影響國內政治變化,最終牽動美國外交。

李海東:近年來,美國的分權制衡架構日趨失衡。分權引發長時間、無效率的扯皮、爭吵,但制衡的功能越來越弱,導致重大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疫情防控就暴露這一問題。美國的分權制衡體系在現實運作中效率低下,逐漸癱瘓,結果是大問題解決不了、小問題逐漸積累。對外,為了確保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美國習慣於在國際事務中製造紛爭、製造敵人,來展現自身的獨特性和領導力,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此外,美國外交過於意識形態化,往往衝動而缺乏理性。

滕建群:美國的頑疾之一是黨派之爭。“揭醜政治”成為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現。這種相互攻擊、不講政治道德的政治生態成為美國國內的一個嚴峻挑戰。頑疾之二是霸權思維固化,認為自身霸主地位不容挑戰,即便能力不足,也要拉開架勢同其他國家展開競爭。這種不符合自身實力的戰略選擇最終只會加快美國自身衰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406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脫口秀節目看美國的種種不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