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線索深挖 盯著問題嚴查

循著線索深挖 盯著問題嚴查

自2020年7月起開展為期3年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持續加大生態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工作力度,結合地域特色探索開展公益訴訟,辦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有效化解一些損害公益的問題,促進了有關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的系統治理。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2萬多件。

找準突出問題和治理短板,督促查處重點領域違法行為

針對生態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全國檢察機關積極開展專項監督活動,在各個重點領域都辦理了大量案件,督促查處了損害食用農產品和保健食品安全等違法行為。

其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涉及山東、江蘇、河南、安徽4省34縣(市、區)的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問題直接立案,針對工業排放、圍湖養殖、碼頭船舶、農業面源及生活汙染等問題摸排線索237條,已督促關閉非法設定排汙口99個,顯著改善全流域水質。全國檢察機關針對違法向水體排放汙染物問題,重點強化對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的辦案力度,督促清理被汙染水域面積30.88萬畝。

針對線上線下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食品以及保健食品虛假宣傳、違法廣告問題,全國檢察機關緊盯食品生產、經營、貯存各環節,督促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33.03萬千克,價值54.52億元。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針對相關短影片平臺“網紅代言”“直播帶貨”等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督促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查處。

“我們集中力量狠抓生態環境和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辦案不放鬆,在服務民生關切、促進國家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介紹。

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操心事,發揮公益訴訟作用、提升治理水平

專項監督活動要求各地檢察機關主動融入大局,發揮公益訴訟作用,不斷提升治理水平。湖北省檢察機關積極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助力形成長江流域水環境、水生態、岸線資源立體化保護體系;天津、江西、廣西、貴州等地檢察機關圍繞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農業面源汙染等問題開展監督,以檢察力量促進鄉村振興。

為加強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最高檢今年專門部署中央環保督察第二輪第二批、第三批線索交辦工作,目前涉及21個省份。海南省檢察機關部署“公益訴訟助推生態環保整治”專項監督活動,針對中央環保督察指出的問題立案249件,發出訴前建議165件,充分發揮提起訴訟的剛性保障作用。

各地檢察機關透過找準本地公益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治理短板,以區域性“小專項”推動專項活動走向深入。黑龍江省檢察機關啟動區域性公益保護“小專項”43個,涵蓋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地下水資源保護、黑土地保護等領域,監督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我們引導各地檢察機關以問題為導向做好監督,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副廳長徐全兵說。

深化跨區域檢察協作,探索用好大資料、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

山西省檢察機關將行政公益訴訟事實確認書等創新機制引入磋商環節,實現簡案快辦、大案穩辦;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圍繞干支流國控斷面監測點,全面建立跨省份管轄機制;北京市檢察機關就一起野生動物保護案件在中國檢察聽證網開展全程網路直播,創新了聽證程式……各地檢察機關依託專項活動持續深化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各地在辦案中推動跨區域檢察協作不斷深化。福建、廣東、江西三省檢察機關建立協作機制,促進汀江、梅江、贛江流域跨區域保護;圍繞赤水河、烏江等跨省份河流、湖庫保護,貴州、四川、重慶等形成省際協作機制15個,有效地提升了保護力度。

“我們積極運用大資料、無人機、快速檢測、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提升線索發現、調查取證能力,探索科技賦能智慧監督。”張雪樵說。最高檢會同中科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等機構,積極運用衛星遙感技術,辦理了包括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案在內的一批重要案件,衛星遙感技術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辦案實踐賦能效果顯著。

本版製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0日 15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1 字。

轉載請註明: 循著線索深挖 盯著問題嚴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