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掃碼、測溫、查驗核酸結果,這個專案工地防疫、施工“兩手抓”

由 酒書端 釋出於 綜合

測溫掃碼登記並檢視核酸結果才能進入施工現場。通訊員姚德春 提供

長江日報8月7日訊 “拿出手機,開啟綠碼。”7日,位於武昌區的沙湖大道(秦風路-楊園南路)跨徐東大街立交工程工地大門,一個擴音喇叭正在迴圈播放錄音,提醒施工人員進入現場要開啟綠碼,測溫登記再進入。

上午10時,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大門緊閉,進出口僅留一個人員通行,門口的一張方桌上,張貼著兩張掃描行程碼和健康碼的二維碼。一位戴著口罩的值勤人員,手拿測溫槍對準備進入現場的人員逐一測量體溫,並查驗健康碼。

掃碼、測溫完畢後,施工人員還需登記個人資訊,出示近期核酸檢測結果,所有情況無異,才能進入施工現場。

“這是我們專案現場防控措施的一個縮影。”武漢市城投集團所屬橋建集團沙湖大道跨徐東大街專案負責人邱學武介紹,8月4日-5日,已經組織該專案所有參建人員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並嚴格落實市城建局提出的工地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環境消殺到位、安全生產到位的要求。專案部增設了4名防控人員,負責日常疫情防控的檢查監督。

記者注意到,施工現場設定了專門的“洗手點”,每位工作人員上下班至少要清洗手部4次。現場還設立了專門的隔離室,裡面除了配備了床、桌椅、洗漱用品外,還配有防護服、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資。

為了減少人員聚集,進餐時段,專案部將119名一線作業人員分成了4個班組,從上午11時到12時30分,按班組分時段吃飯,避開就餐時的人員擁擠。

施工單位中建一局沙湖大道跨徐東大街專案部經理王鐵介紹,目前該專案準備的各類防疫物資足夠2個月使用,工人日常所需生活物資,也每天派專人集中採購,實現工地現場封閉管理。

據瞭解,沙湖大道跨徐東大街專案預計年內完工,眼下正是建設關鍵時期。3日已完成第一聯預應力砼箱梁混凝土澆築,至此共兩聯預應力砼箱梁的混凝土澆築已經完成。5日上午,完成最後1根慢行橋樁基施工,至此全橋主線橋及慢行橋的樁基全部完成。“8月份預計將完成跨徐東大街鋼箱梁的頂推工作,該鋼箱梁長82米,重1450噸,頂推後將橫跨約60米寬的徐東大街。”邱學武介紹。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姚德春)

【編輯: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