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一顆原子彈,正是這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也正是這兩顆原子彈讓日軍“一億玉碎”的計劃落空。在日本投降時,日本本土還有大量計程車兵,如果日本在美國投放下這兩顆原子彈後不選擇投降,而是繼續抵抗,那美國還會繼續投放嗎?
這就要從三個方面去分析了。
首先是美國、當時,美國在得知德國法西斯的“鈾計劃”時,決定投進大量資源研製原子彈,一方面是想靠這個強有力的武器快速結束戰爭,另一方面是想在德國之前研究出原子彈。因為一旦德國的“鈾計劃”實施成功,率先研究出原子彈,那麼將會對當時的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1942年,美國正式啟動“曼哈頓計劃”來研製原子彈,這次計劃集結了在美所有優秀的科學家,由奧本海默和格羅夫斯負責。
1945年,這場動員十萬多人,耗資20億美金和3年時間的計劃終於圓滿完成,美國成功製造出三顆原子彈,並在7月16日成功引爆了一顆,這也代表著美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
這三顆原子彈被命名為“胖子”、“瘦子”和“小男孩”。在美國引爆的那顆原子彈是“胖子”,剩下的兩顆分別投放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當時,在投放之前,美國已經在太平洋戰場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並且攻佔了日本的沖繩島,如果不投放原子彈,美軍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登陸日本作戰。
當時,美國高層就是否向日本投放原子彈還爭吵了一番,最終還是選擇投放。就上述得知,美國當時僅研究出了三顆原子彈,一顆用於引爆,兩顆用於了日本兩座城市,如果日本不選擇投降而是繼續抵抗,那麼美國國內也沒有儲存的原子彈了,加上原子彈的製作耗資巨大,所以很難在短期內內再次研究出原子彈並向日本投放。所以,一旦日本選擇不投降,那麼美國就只能實施對日登陸作戰,不會再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了。
另一方面就是蘇聯、當時,美國在啟動“曼哈頓計劃”不久,提出原子分裂公式的愛因斯坦就將研究原子彈的很多公式和資料提供給了蘇聯,要知道,以當時蘇聯的軍事能力,在得到這些重要資料後,肯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究出原子彈,這也代表蘇聯會成為第二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
當時的美國的野心並不在於打敗日本成為勝利國,而是想要成為世界的超級霸主,而蘇聯一旦研究出原子彈,那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就會大大縮小,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假設美國當初研究出的原子彈不止三枚,而只是曝光了三枚,那麼在蘇聯掌握核技術後,美國一定會想辦法來限制蘇聯,那就是重新制造出原子彈。所以我們假設美國國內還存在原子彈,但是為了限制蘇聯,美國肯定不會輕易動用,所以,如果日本在美國投放完兩顆原子彈後不選擇投降,美國也不會繼續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第三個方面便是從社會道德上來說了。當時,提出原子分裂公式的愛因斯坦就是個強烈的和平主義者,他極力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而他之所以將原子彈的研究資料提供給蘇聯,就是為了讓蘇聯限制美國對原子彈的使用。而被稱為“美國原子彈之父”的奧本海默,在得知日本在原子彈下所受到的傷害後,深刻認識到了這個武器對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傷害和危險,開始主張實行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而不是繼續用於戰爭。而且在美國提出研究氫彈時極力反對。
美國是一個十分講究人文主義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將自己的國家送上道德的風口浪尖,美國也會選擇停止對日本投放原子彈。
所以說,就算日本不投降,美國也不會繼續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了。不過,就算美國不再繼續投放原子彈,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努力下,日本敗局已定,負隅頑抗已經沒有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