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憤怒”是殘缺的愛,傷你越深的父母愛也就越深丨解惑

由 郎文芬 釋出於 綜合

文:從朋朋來源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今天是壹心理《諮詢師解惑》的第三期。

留言來自一位希望和父母好好相處的朋友,她的父母總是罵她,下嘴特別狠,不依不饒。 

讀者留言

因為疫情,這可能是我成年以後和父母在一起待得最久的假期了,可相應著的,矛盾也在這幾十天裡暴露無遺。

小的時候,我在家裡就從來沒聽到過什麼鼓勵的話,聽到最多的詞就是“廢物”“一事無成”。

現在也是,根本無法溝通。一說個什麼父母就急眼發脾氣,接下來就是一通教導,根本不容許我表達自己的觀點。

有時,我也會大喊著說出自己的想法,想讓他們理解,但根本就是徒勞。只會讓他們火氣更大,說的話更傷人。

現在我也不想反抗了,他們吼我聽著就完事了,可他們還是不依不饒,我越是想靜一靜,他們就越是想立刻把事情說透。

有時候真的很奇怪,越是親近的人下嘴往往就越狠,好像覺得一定會被原諒一樣,可是這把刀子扎進心裡也是會疼很久的啊,他們怎麼就是不明白。

諮詢師回答

01

看完你的留言,我既心疼你,也心疼你的父母。 

心疼你是因為,父母對待你的方式,真的讓你感到很受傷,而你似乎又對這傷害無能為力。你很想要保護自己,卻發現和父母根本無法溝通。 

心疼你父母是因為,從他們的行為中,我感覺到了他們對你的在乎和需要。好不容易和孩子一起度過假期,他們想黏在你身上,想一直貼著你。

但是他們不會表達,只會對你發脾氣、表達不滿以及言語上的教導。

他們越是這樣,你越想要一個人靜一靜。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個人空間被侵佔。更何況他們的方式還令你極為反感。

這就是我心疼他們的地方。他們很努力地想去接近你,結果卻不得其法,適得其反。

這個時候,父母和你的關係就像是,父母不斷進攻,而你卻無力防守,只能默默地被擠到角落裡,黯然神傷。

父母對你發脾氣也好,表達不滿也好,在我看來都是在向你表達憤怒,而憤怒本身就是一種殘缺的愛。

換句話說,他們是愛你的,但他們不會表達愛,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在傷害你。為了避免不好意思,只能透過憤怒來表達。

人們對於表達內心柔軟的東西向來會感到害羞,反而對於表達憤怒是信口拈來。

我愛你但我又不好意思告訴你“我愛你”,所以只能用極其隱晦的方式來表達,這個方式就是憤怒。 

同時,你的父母又是需要你的,具體表現就是不斷地教導你。 

聽起來似乎沒有道理,但是,當中確實有一些規律。 什麼樣的人喜歡教導別人呢?

據我觀察有以下 4 類人

老師。職業的原因,使得老師走到哪就愛教育到哪,發揮自己的個人優勢

領導。他們會透過教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性

父母。愛之深,責之切,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什麼樣的,只有當子女的成為父母之後才能夠深切的感覺到。因為愛你,他們才會給予你高濃度的關注,無論你做什麼,他們都想在一旁指指點點

老人。人到了一定年齡就很愛說教,他們渴望被認可,渴望透過說教來讓自己顯得更“有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最好的佐證。

一旦父母老了,同時擁有了“父母”和“老人”的雙重身份後,你就會發現,他們越發地愛嘮叨了,因為他們真的很希望自己對孩子而言依舊還是“有用”的。 

02

小時候,孩子需要父母。

長大後,父母需要孩子。 

父母用各種方式向你講述著他們的人生經驗,向你表達著他們看待事物的觀點,希望自己的教導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到,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還是有參與感的,要是沒有了這份參與感,父母該有多麼的挫敗和失落啊。

我認識一位男士, 30 歲了,最近他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每當他把鞋子脫下來放到洗手間,不管鞋子髒不髒,母親總是會第一時間拿出來刷,並且邊刷還邊罵他“太懶了”“你看我刷得多幹淨”。

有時候他也會很疑惑,母親到底是為了罵他才幫他刷鞋,還是因為幫他刷鞋才罵他。 

很顯然,在刷鞋這件事情上,母親自我的需求遠大於孩子的需求。 

對父母來講,“你已經很完美了,不再需要我了,我對你來講已經沒有用了”,是件極其失落的事情。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往往要承載許許多多的失落感,而這中間最大的失落感,就是來自於,你不再像小時候那般需要他們了。

03

我想,你之所以會將這個困擾提出來,一方面是父母的態度令你感覺很受傷,另一方面你也希望能夠緩和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先來說一說你的受傷。

我想你之所以會感到受傷,並不是因為你“鬥不過”父母,而是你知道你的父母是“弱”的。

他們可以對你下狠嘴,但你不忍心還回去,只能默默承受著這份受傷感,然後在心裡責怪他們“怎麼就不知道珍惜我呢”“怎麼就不能好好和我說話呢”“怎麼就看不到我的好呢”。

受傷,是你對你的攻擊性有所保留的後果。這是作為子女對父母的善意和愛。 

同時,你的受傷也在告訴你,你對父母心存希望,你希望他們能夠改變,希望他們可以變得柔和溫暖。

然而你要知道,要父母改變,這件事太難了。他們早已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來對待你,這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改變的。

但是,你對父母的期望,卻是可以向他們表達的。 

表達的方式有兩種: 

1、用平和的心態來表達自己。

比如你可以把你的觀察、感受和期待反饋給父母。

“我發現從小到大你們從來沒有誇過我,還經常說我是個‘廢物’,說我‘一事無成’,這樣的表達讓我很受傷,我多麼希望你們能夠和我好好說話,希望你們能夠表達對我的認可”。 

2、在吵架的時候,將你對父母的不滿表達出來。

適當的釋放有助於緩和自己的負面情緒。

但這裡要注意兩點,第一,在吵架的時候表達,很容易會在事後產生懊惱和內疚的情緒;第二,用吵架表達,需要掐準分寸與時機,稍不留神,反而會火上澆油。 

所以,我更傾向於用第一種方式來告訴他們。

同時,這種方式也是在向父母呈現你的脆弱。當孩子脆弱的時候,父母是很有存在感的,他們會瞬間感覺自己強大了起來,想要保護你、支援你。 

這裡的關鍵是,你已經將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了,你的話已經被他們聽到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他們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在表達完期待之後,你還可以試著去接收他們對你的關心,然後告訴他們“我知道你們是愛我的,是關心我的,只是你們表達的方式讓我感覺很不舒服”。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這些,父母的心,很可能會慢慢卸下盔甲,變得柔軟溫暖起來。 

這個時候,心和心之間,才是真正的接近。 

04

你說“有時候真的很奇怪,越是親近的人下嘴往往就越狠”。實際上,這並不奇怪。

在其他的關係裡,我們往往會更在乎別人的感受,肆意的表達很可能就會傷了關係,所以我們便學會了節制。

然而在親情的世界裡,這份關係是剪不斷的,這就使得我們下意識地就會透過發火抱怨來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

所以,父母的嘮叨、發火,除了是愛的不完全表達以外,同時也是在表達自己的不安全感。

他們是在向你釋放訊號“我們需要你”。你要能接住他們的需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在你這裡還是有分量的、是有用的。 

“我需要你需要我”,父母的這份渴求,需要你的成全。 

在你和父母打交道的過程中,只防守是不夠的,你還需要進攻。

你可以多去問問他們是怎麼想的;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不是有很多關於你的擔憂;多告訴他們你會保護好自己的,讓他們放心;也可以多和他們講一講你的未來規劃。

他們對你知道的越多,猜測就會越少,放心也就會越多。

如果你願意主動進入他們的內心空間,他們就會往後退一些,為你開啟心門,留出距離。 

在家這個空間裡,寄託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期待。當期待落空時,矛盾也就會隨之爆發。 

因為疫情,我們無法從家庭關係裡暫時地逃脫,許多問題也會暴露得更加明顯。

不過沒有關係,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正是我們直面它的好時機。

試著去面對它吧,祝好。

05

寫在最後

如果你也有困惑想找人聊聊,可以到我們的後臺留言。

我們會隱藏你的個人資訊,為你保密。 

希望在你最孤獨的時刻,能在這裡找到光。

世界和我愛著你。

——END——

作者簡介:從朋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鄭州心田心理創辦人、壹心理情感萬事屋特邀諮詢師。本文章來源於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編輯:小鯨魚 去冰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