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究竟什麼是汽車文化?”

 

這幾乎是每個汽車媒體老師從入行第一天就在探究的,甚至有媒體老師還在幾年前寫過《為什麼我們的汽車文化連非洲(南非)都不如?》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圖片來源網上,僅供參考)

 

——然而我們的汽車文化真的是連非洲(南非)都不如嗎?

 

我覺得完全不是這樣。

 

我們先來聊聊汽車文化氛圍最濃厚的美國,在美國有三大車型:重卡、皮卡和肌肉車。

 

而肌肉車中,最眾所周知的就是福特的Mustang(野馬)。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美國是一個生活在車輪上的國家,在這一個廣闊的國度裡,大群大群的人分散居住在距離城市幾十公里的社群中,這就意味著衣食住行上,人們都需要汽車,甚至“行”比“吃穿住”都更重要。

 

雖然油價便宜,也沒有排量稅導致自吸大排在美國大行其道,但美國普通人骨子裡也是務實的,出於生活的需要,他們會選擇一臺大SUV或者大皮卡,而Mustang這樣的肌肉車,其實也是部分人的追求和選擇。

 

在Mustang的發源地美國,這臺車其實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一樣,Mustang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品牌,恰恰相反,它素有“平民跑車”之稱,而這個外號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自然是定價合適,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效能越級的Mustang給了很多普通年輕人一個圓跑車夢的機會。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這群從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熱愛Mustang的人,遍佈在美國大大小小的各個地區,他們每年都會在自己所在的地區舉辦名為Mustang Car Show的野馬展示活動。

 

在不同地區的活動中,你都可以看到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的車主,駕駛著型號不同、千奇百怪的Mustang,從各個地區奔赴而來,他們匯聚在一起進行著交流。

 

他們中有人專門跟老闆請假,不遠萬里開到現場就為了參加這場Mustang Car Show,有的則是直接把參加這個活動當做了自己的度假方式,更有的甚至拖家帶口開著Mustang前來,與家人一同分享自己作為車主的自豪與喜悅。

 

我突然想到了《美國的民主》一書的法國作者:托克維爾,對美國人做了以下的描述:

 

“美國人常常會建築房子準備安度晚年,可是在房頂尚未蓋好就已經脫手賣給別人;美國人整闢花園,栽花種草,未等開花結果,便轉手他人;美國人開墾荒地,而由外人收穫果實;美國人謀求一份差事,不久便離職他就;歲末,經過整年的辛勤工作,倘若有一點空閒餘暇,永不歇息的好奇心將支使他們遨遊廣袤的美國疆域。沒有幾天,行蹤數百里,引以為樂。最後,在死神腳步悄然駐足之際,美國人依然未厭倦於這沒有結果的追尋一個未圓的夢。”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這種令人期待的美好汽車文化,是不是隻有在美國才有呢?

 

並不是的。

 

同樣是Mustang,同樣是一群車主,上週有個故事發生在了中國:上週日(10 月 25 日),一群福特Mustang車主們在北京凱擇汽車運動體驗中心開始了一場專業、刺激的賽道party。

 

雖然國內並沒有老Mustang,但在這場屬於Mustang熱血分子的狂歡聚會中,第1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的Mustang都被運到了現場,一次性在現場看到這麼多代Mustang,這種視覺衝擊對於很多汽車愛好者來說是難以言喻的。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對於喜歡Mustang的人來說,你能輕易地感受到他們對Mustang的熱愛,他們經常圍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用車體驗和改裝心得。

對他們來說,Mustang 這個詞不僅僅意味著一輛效能車,更是一個可以反覆擦拭拆裝的忠實“夥伴”,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打造和擁有自己的 dream car,看到這群人,你就會明白“男人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雖然中國沒有Mustang老車,但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汽車文化。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也許有人會說,這文化也是來自美國的,算不得中國的汽車文化。

 

這句話在今年以前或許是對的,畢竟Mustang來自美國,但在當天的活動中,我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細節:

 

在這一排排新老Mustang中,有這麼一臺車非常扎眼: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在所有的Mustang中,只有這臺車是純電的車型——Mustang Mach-E。這臺車目前還沒真正上市,但它出現在現場,我想福特想表現的既是一種情懷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實力的傳承。

 

Mustang是福特的圖騰,也一直以“肌肉車”、“大排量”為標籤,拿圖騰Mustang開始電動化其實也能看出來福特轉型電動化的決心。但Mustang突然開始有純電車型,老車主們能否接受呢?

 

在現場的Mustang老車主們表示說,其實他們心裡是不排斥的,對他們來說家裡有一輛純電的Mustang,會覺得這是一種就更經濟、更環保,同時也更加有駕駛樂趣的選擇。

 

而社長在這次活動的背後,倒是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這臺藍色的車的出現,其實提前預告了即將到來的一場變化,而這場變化和“什麼是汽車文化”有關。

 

社長有個朋友是深度改裝愛好者,在我們都剛剛進入汽車媒體圈的時候,曾一起討論過文章開頭我丟出來的問題:到底什麼是“汽車文化”?他跟我講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他曾在美國留學,有一次叫他同學去試自己新買的車,試了一圈下來,倆人商業互捧完,他同學掏出一個帶著橡膠套圈的古銅黃色的鑰匙說,“我還是更喜歡我的,雖然它已經很老了。”

 

“等公司給我轉正,有錢了,我就把車改成賽車去參加比賽!”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回頭看了看自己3000美金收的95野馬,滿眼都是光,而那把鑰匙,不知道的人甚至會以為只是一把倉庫鑰匙。

 

我想這就是汽車文化吧。汽車文化從來不是改裝不改裝,也不是貴不貴,而是愛,是從內到外,滿眼都是對它的那種愛。

 

而Mustang對於很多愛它的人來說,不是快、不是暴力,而是陪伴,是成長。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回到我剛剛說的“可能會來的變化”,在過去,如果你不滿足於一輛車現有的動力和響應,你可能會去改裝,但改裝車在國內是不允許上路的;而如果你想要去賽道玩,或者想要體驗高效能的車,費用又很不菲,甚至一臺小鋼炮你也需要承擔比普通版貴幾萬到十幾萬的溢價……

但是這一切很可能伴隨著電動智慧化時代的到來而徹底改變。

 

記得不記得很早之前,我曾經和你們講過:電動車最大的革命之一,就是徹底斬斷了原有的燃油車的“效能定價體系”。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福特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的Mustang 5.0L V8原廠466馬力,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

而電動化之後的Mustang Mach-E 1400足足塞下了7個電機,堆出1400匹馬力,可以比肩頂級超跑布加迪Chrion的1500匹馬力。甚至出現在這次車主聚會上的Mustang Mach-E “0-96公里/小時加速”都只要3.5秒!甚至與有“扮豬吃老虎”之稱的奧迪R8 V10 PLUS的百公里加速拉平,而奧迪R8的平均售價200萬+。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效能產品電動化之後,可以輕鬆突破燃油機動力上的瓶頸,這就是電動化為效能產品帶來的最大優勢。至於普通的家用代步車,不用擔心,只要你體驗過電動車的加速,你就會發現,那種一腳下去“靈魂出竅”的感覺,內燃機根本無法做到。

 

與越來越多好產品伴隨而來的,是國內電動化的發展程度。

行業空間取決於行業佔有率,而行業佔有率取決於行業參與者,包括供應商、電池廠、主機廠,也包括消費者、政策制定方。

而這幾年我們每個人都在親身經歷的是:

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都開始電動化程序,並且都在進入中國;

國內的新能源供應鏈正在這幾年快速崛起,截止到2019年全球排名前20的電池廠,中國佔據16席;

針對新能源的政策一項一項出臺,海南甚至提出到2030年將會禁止銷售燃油車;

截止到2019年底,國內新能源的保有量達到了381萬輛,甚至有些城市已經實現了公交電動化;

而截止到2020年9月,國內公私充電樁保有量達到了141.8萬臺;

再也不會有規定像禁止改裝車上路一樣禁止電動車出行,而改裝所帶來的動力需求,即使是一臺很便宜的電動車也可以帶給你。

而與之對應的,新能源各類賽事、新能源各類設計大賽越來越多,移動網際網路也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和買車理念,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可電動化和智慧化,街頭巷尾越來越多人開始討論新能源新品牌的發展與成長,越來越多人開始聊國內國外傳統品牌的轉型。

我想,這或許就會成為中國的汽車文化的即將到來的雛形吧,並且這種汽車文化最合適的土壤,就是中國。

而真正到來的那天到底還要多久?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國孩子認為,“我的成人禮是拿到了駕照”,我想,屬於中國的汽車文化就真正來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1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汽車文化不如非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