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昨天,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桑園圍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達到23處,成為擁有遺產工程型別最豐富、分佈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詳見新華社報道↓

【最新】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最新】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最新】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最新】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天寶陂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的龍江中段,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742-756年)。天寶陂壩體長216米、高約3.5米,其中150米為唐至明代所修舊壩。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鹹水利工程,如今依然灌溉著當地1.9萬畝耕地。

龍首渠引洛古灌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史載漢武帝時修築,因在隧洞施工中首創“井渠法”,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渠,其後引洛灌溉代有傳承,民國時期在龍首渠基礎上修建洛惠渠,發展至今,灌溉農田74.3萬畝。

白沙溪三十六堰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是浙江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東漢時期首築白沙堰,百餘年間陸續建成橫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27.8萬畝。

桑園圍始建於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發揮著灌溉、防洪排澇、水運等效益。圍堤全長64.8公里,圍內土地面積265.4平方公里,農田灌溉面積6.2萬畝。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自2014年設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總結傳統灌溉工程治水智慧,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成功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還有來自印度、伊朗、日本、韓國、南非的10處灌溉工程。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達105處,分佈於16個國家。

來源: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圖片:新華網官方微博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上海釋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97 字。

轉載請註明: 【最新】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