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90後”敲定了一件大事


19世紀的“90後”敲定了一件大事


    2019年5月29日,廣州,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廣場上,一學校在舉行“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入隊儀式。徐迎/攝


19世紀的“90後”敲定了一件大事


    春園,曾經的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供圖


19世紀的“90後”敲定了一件大事


    掃一掃 看影片


19世紀的“90後”敲定了一件大事


    掃一掃 看影片



    廣州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廣場響起了雄壯的國歌,一年級的桑浩銘光榮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領誓人桑嶺是桑浩銘的爸爸,廣東省第一位馳援湖北戰“疫”的醫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020年5月的這一刻,讓桑嶺深刻感受到了一代人的傳承使命感,珍惜生命中擁有的一切,明白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

    他知道館內陳列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中有一句話,“我們的使命,是以國民革命來解放被壓迫的中國民族……”今天讀出來,仍擲地有聲。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主要議題是討論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問題。出席代表至少有40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他們平均年齡29.8歲。

——————————

    以微弱優勢透過決議案

    為了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目前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正圍蔽擴建。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帶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參觀了緊挨著的春園,這裡是一幢建在河涌邊的小洋樓,曾經是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陳獨秀就在這裡辦公,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等都曾陸續入住春園。”

    由於大會當時是秘密召開的,原會址建築在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炸燬,史籍和檔案均無記載,加上部分“三大”代表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了,會址的具體位置一度成謎。

    後來,研究人員請來了“三大”代表、曾任國務院參事的徐梅坤到廣州尋找會址。當徐梅坤經過逵園,抬頭見到“1922”字樣,立馬回憶起當年開會期間,就是正對著這幢洋樓。

    初步確定了會址位置,2006年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建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採用考古勘察的方法,確認其舊址、原貌。朱海仁說,本著原址保護的原則,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在舊址旁邊落成。

    中共三大歷史陳列布展大綱裡,摘錄了羅章龍《椿園載記》:三大前夕,馬林找各地代表特別是工人代表談話,解釋國共合作的必要性……

    在春園,朱海仁回顧了這段歷史。他認為,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思想轉變。對於合作問題,當時兩黨內部爭論都非常激烈。有老黨員根本接受不了這種轉變,甚至在開會的時候“拍案而起”“拂袖而去”。

    中共三大9天的會議中,決定了國共合作的方式,通過了13個檔案決議,選舉出新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21票贊成、16票反對。朱海仁說,以微弱的優勢透過決議案,“恰恰說明了我們黨在發展初期,就善於結合社會實際,及時調整自己進行自我革新。所以,共產黨從成立開始就註定了很有戰鬥力!”

    “青年”成為大革命的主力

    中共三大後,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國民黨改組,同時組織動員共產黨員、革命青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出席開幕式的165名代表中,共產黨員有20多名。大會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此後,以廣州為中心,革命力量從四面八方迅速彙集,開創了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黎淑瑩介紹,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到創辦黃埔軍校,工農運動得到恢復和發展,國民革命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國範圍內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廣泛傳播著。

    黎淑瑩告訴記者,新布展加上了“青年”的部分,因為代表中有18名後來成為烈士,他們將短暫的生命定格在最燦爛的年華里。

    “眼見國家將亡,不應徒作書生,默默以終也。”1926年12月,29歲的金佛莊為分化瓦解北洋軍閥孫傳芳部,主動提出潛入滬、杭等地策劃浙軍等部起義,假扮商人乘船從九江東下。

    明知任務危險,他卻毅然表示:“為了革命的勝利,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料行蹤被洩露,船到南京下關碼頭即被捕,隨即被殺害於南京。

    1927年12月,張太雷領導了舉世震驚的廣州起義,建立廣州蘇維埃政府。起義中,他遭到敵人伏擊,身受重傷,犧牲時只有29歲。他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卓越領導人。他曾說:“要和敵人鬥爭到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團一大首次表達了國共聯合的意向

    其實,早在1922年團一大之前,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國共產黨初步轉變了對孫中山國民黨的認識,逐漸改變了對其的排斥態度,開始考慮與國民黨合作的問題,並在團一大首次表達了這種聯合的意向。

    1922年3月,廣東黨、臨時團組織負責人譚平山給團臨時中央負責人方國昌的信中建議,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團一大)的召開地點改在廣州。1922年5月5日至10日,團一大在廣東東園召開,宣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這是中國青年運動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研究館員吳敏娜表示,團一大分析和探討了民主革命和聯合國民黨的問題,首次表達了與國民黨黨外合作,建立聯合戰線的意向,改變了之前對國民黨排斥的態度。

    在隨後召開的中共三大上,正式通過了張太雷和劉仁靜負責起草的《青年運動議決案》。廣東省委黨校教師魏法譜說,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以綱領檔案的形式確認青年運動是黨的重要工作,並要在組織上給予幫助和指導。

    1923年6月17日,廣東新學生社成立,阮嘯仙任社長。他在《廣東新學生社綱領》中明確提出:“對內打倒封建制度,對外打倒資本帝國主義”。魏法譜認為,這實際上是貫徹中共三大精神號召廣大青年參加到國民革命中的主張。

    不久,廣東新學生社組織擴大到廣東各地,並擴大到香港、廣西和福建等地,使中國共產黨擴大群眾基礎的工作向廣度、深度發展,從而提高了社會影響力,擴大了黨組織和團組織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中共三大及廣州大革命的歷史對整個中國革命,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如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在當時的廣州取得了成果,積累了經驗。這三點,後來被毛澤東總結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

    廣東省青少年事業研究與發展中心教授林楠認為,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的歷史是紅色文化的有形載體、鮮活記錄,是重要的“四史”學習素材。青年們從中共三大的歷史中可以找尋初心、激勵使命,更加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從事團史、青運史教學工作的廣東省團校90後教師邵明眾說,“三大”代表中,除陳獨秀和李大釗年齡稍長外,毛澤東、蔡和森、陳潭秋、瞿秋白、項英等都是19世紀的“90後”。當代青年作為新一代時代使命的“接力者”,要把中共三大這濃厚的紅色精神不斷輻射、延伸,讓紅色基因在青年中代代相傳。

——————————

    本版文章參考書目

    1、《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06

    2、《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改陳布展大綱》,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2020.12

    3、《中共“三大”資料》,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

    4、《中共三大軼事》,李蓉 葉成林著,人民出版社,2015.07

    5、《國共合作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圖文版)》,李穎編著,萬卷出版公司

    6、《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局遷穗》,曾慶榴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91 字。

轉載請註明: 19世紀的“90後”敲定了一件大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