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讓孩子不再受欺負!

都說大丈夫能屈能伸,當了媽的女人們更能屈能伸。

有時為了孩子能更好,當媽的不得不委曲求全。但有的時候為了孩子,媽媽又可以拋下一切化身保護他的女超人。

先前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有這樣一段:

木子媽媽藉著木子過生日的由頭,未經女主角顧佳同意就把顧佳兒子帶回家了,甚至把他一個人關進了臥室。

等到顧佳應酬完趕到木子媽媽家接孩子,發現孩子們都在玩耍,卻單單沒看到自己的兒子,而從一間反鎖的屋子裡傳來兒子的哭鬧聲……

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讓孩子不再受欺負!

看到被關在房間裡的孩子“媽媽媽媽”得喊著,哭得撕心裂肺,作為觀眾的我們都心疼不已。

顧佳把關在小黑屋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兒子抱出來後,耐心安撫,溫柔至極。

轉頭摘掉手錶、甩掉高跟鞋,把木子媽媽跟另一個幫兇媽媽拖進小黑屋,揍得鼻青臉腫。

面對木子媽媽的威脅,顧佳更是沒在怕的:

這一段讓許多觀眾熱血沸騰:有被爽到。

孩子就是為人母的底線,我們能為孩子拋開自尊、卑躬屈膝,更能為孩子扛起整個世界。

孩子在外被欺負,一直是父母們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該怎麼做?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盤點一下孩子被欺負的那些事兒。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1、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

這樣性格的孩子大多在班級裡不活躍、不起眼,不聲不響的看上去很軟弱很好欺負,容易遭到其他同伴的欺負。

2、社交能力稍弱的孩子

幼兒園中不乏一些比較孤僻的孩子,可能由於表達能力欠佳,他們常常落單,身邊也沒有朋友,似乎不怎麼收到老師和同伴的關注,這樣的孩子容易引起欺凌者的注意。

3、外貌體型和大多數同伴有顯著差異的孩子

經常被欺負的孩子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與大多數人不一樣,比如外形上:身體有殘疾、長得不好看、身材過於瘦弱或肥胖等等,這類人群容易成為霸凌的主要目標。

4、反應激烈的孩子

許多孩子受到欺負,沒有能力處理情緒,第一反應就會氣急敗壞地大聲哭喊。而這過度激烈的反應恰恰給了欺負者欺負他人的快感,給他們一種“看好戲”的心態以及控制弱者的成就感。

5、家庭情況不一般的孩子

有調查顯示:家境貧寒,家庭成員關係複雜或有其他家庭問題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欺負”的定義。

幼兒園裡,兩個小朋友因為爭搶一個玩具而發生了不愉快,兩個人推推搡搡一番,一個小朋友被推倒了,這算欺負嗎?

起點君倒是認為算不上,充其量是正常交往中偶爾一次的“誤傷”,孩子的情緒來的也快去的也快,爭論推搡之後可能下一秒就和好如初了也未可知。

所以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先觀察,不要過早介入,也不用過分糾結要不要還手,只要不涉及嚴重傷害的情況,讓孩子自己解決即可。

孩子到底有沒有“受到欺負”,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自己去判斷。一個最簡單地測試方法就是,衝突結束,待孩子情緒過去之後,家長可以問問他:“寶貝,你還願意和XXX玩嗎?”

如果孩子願意,並且很期待的樣子,家長就更沒必要把小孩子之間的“玩鬧”放在心上了。

但一旦當欺負的行為不再是偶爾出現,並且造成了孩子的不悅和反感。那麼切記:對欺凌行為零容忍,不要忍氣吞聲!

不乏一些家長愛面子,假寬容,認為小孩子吃一次虧不要緊。但事實上,這類事件,有一就有二,忍了這一次,還會有下一次。

施暴者撿軟柿子捏,我們不能還讓孩子擺出一副軟柿子的姿態扔其擺弄,一時的忍氣吞聲很可能助長此類“欺負”行為,最終上升成校園霸凌。

告訴孩子,被欺負時要這樣做

1、表明自己的態度勇敢說“不”

可以大聲指出對方的錯誤:“你不可以打我,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也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共情:“你打了我,我胳膊現在很痛。”

2、及時躲避

如果對方試圖繼續動手傷害的話,教會孩子及時躲開施暴者避免遭到第二次傷害。

3、向周圍人求助

讓孩子明白,當遇到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的問題時,要及時尋求周邊成年人的幫助,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力量。

4、告訴家長在外的遭遇

有些孩子被欺負後不聲不吭不敢告訴家長,害怕被指責。家長應當告訴孩子,受到欺負並不是他的錯,爸爸媽媽始終是他堅強的後盾,不管發生什麼,隨時隨地都可以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5、不一味地教唆孩子“打回去”

因為在對抗雙方能力懸殊的情況下,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與其無腦地鼓吹以暴制暴,不如幫助孩子強大內心和身體,以此賦予他們打回去的勇氣和力量。

比如想讓孩子身體強壯,就多帶他去運動健身;想讓孩子心理強大,家長在平日裡就可以有意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多給予孩子一些關注、理解,認同孩子的優點、尊重他的意見、肯定他的價值,讓孩子從中收穫自信。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孩子在外受欺負了,確實是令家長十分揪心的事兒。

但孩子的成長本就是喜悅悲傷、順遂衝突相交織的過程,我們做父母的一定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和支撐,同時也應當相信孩子可以慢慢擁有處理好自己問題的能力。

我們要幫助他們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打不打回去只是事件的表象,長遠來看,在平日的教養中給予孩子打回去的勇氣和資本才是父母們該著眼的地方。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65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讓孩子不再受欺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