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扶真貧,脫貧路上綻光芒——記萬山區黃道鄉黨委書記舒德
黃道鄉地處貴州省東部武陵山區,國土面積9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6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59戶3359人。全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如何消除貧困,推動農村生活富裕實現鄉村振興,是黃道鄉黨委政府一直思考並著力解決的問題。
今年42歲的黃道鄉黨委書記舒德,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面對黃道的貧困現狀、艱鉅的脫貧任務,他果斷提出“強基礎、抓產業、聚合力、精幫扶”思路,堅持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統攬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把最精幹的力量向脫貧攻堅戰場集結,把最優勢的資源向脫貧攻堅領域匯聚,牢牢把握產業扶貧關鍵,大膽創新、真抓實幹,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使得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收入節節攀升,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脫貧新路。
從嚴落實脫貧攻堅第一責任
熟悉舒德的人都知道,生活中他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實事上他的不苟言笑,是來自於他對脫貧攻堅長期性艱鉅性的清醒認識。作為黨委書記,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他肩負著完成區委下達脫貧目標任務和百姓增收致富的重任。從黃道鄉政府鄉長到鄉黨委書記,雖然工作的崗位換了,但肩上擔負的脫貧攻堅責任卻沒有變。平日裡,他學習政策、走村入戶調研、分析研究存在問題、安排部署下步工作,每日忙得不亦樂乎。工作落實不力,他親自督促,工作存在問題,他逐項參與分析研究,深入全鄉11個村(居)現場排程、現場部署、現場督促,帶頭遍訪了所有建檔立卡戶。
他始終堅持以上率下,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事項親自推動、重點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查,他常說:“脫貧攻堅不要怕擔當責任,不要怕受苦受累,不要怕得罪別人,作為一線幹部更應該頂真碰硬、敢闖敢幹”。在他的帶動下,上至領導班子、下至普通職工和“村支三委”幹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識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脫貧攻堅政策、責任和工作“三落實”得到全面貫徹,對“幫扶單位與鄉黨委、政府同責,包村領導、掛靠縣級領導與分管領導同責”脫貧攻堅責任的認識深入人心,全鄉實現了“黨委政府抓統籌、分管領導抓具體、‘兩委一隊三個人’、幫扶單位和‘5321’幫扶幹部抓落實”的“一盤棋”工作格局。
奮力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舒德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注重提效力、聚合力、啟用力,持久發力、善作善成,凝聚出全鄉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他強化黨建創新,緊抓黨建引領這個核心,創新黃道“黨建 ”品牌,持續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學”促“做”、切實發揮第一書記作用以“精”助“脫”、積極推行“支部 X 貧困戶”模式以“X”增“收”和各村“黨支部 貧困戶”帶資入企等工作,全鄉黨建工作始終保持第一方陣,“五改一化一維”、產業發展、易地搬遷等多項工作在全區名列前茅。
為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在他的親自推動下,全鄉建立了脫貧攻堅“周通報、半月報、月排程”制度。每週五透過工作微信群對各村精扶貸、基礎設施、扶貧產業、危房改造等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通報;各村每半月圍繞承擔的脫貧攻堅任務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的難題、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湧現的模範人物等情況定期向鄉黨委彙報;鄉黨委根據各村脫貧攻堅“半月報”上報情況,每月至少召開1次脫貧攻堅專題排程會,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等,努力做到全鄉上下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步調同拍、措施同力,極大增強了工作合力。為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他在深入走訪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建立了科級領導包靠制度。採取黨政主要領導包保貧困行政村脫貧出列,黨委班子成員、副科級及以上領導包靠已脫貧行政村持續鞏固脫貧成效的方式,排程轄區內所有下派幹部、“5321”幫扶幹部、駐村工作隊成員和“村支三委”幹部,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他創新實施“駐村研判、嚴管厚愛、督促指導”三舉措,充分發揮各村“兩委一隊三個人”作用。定期到村開展村“兩委一隊三個人”執行調研談話與評估,確保優選優配;他牽頭制定出臺《黃道鄉村級幹部隊伍管理辦法》《黃道鄉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管理規定》,全面推行村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和下派幹部去向登記、考勤管理、請銷假和督查通報等制度,帶頭開展專項督查,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嚴肅問責,確保“兩委一隊三個人”人到、心到、力到。2019年以來,落實1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副科級幹部經濟待遇,1名第一書記、1名村黨支部書記、3個村級黨支部獲得省級脫貧攻堅“七·一”表彰,2名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獲市級表彰;他透過建立健全班子成員分片聯絡脫貧攻堅工作制度,進一步加強了對全鄉脫貧攻堅工作的聯絡指導,透過定期調研督導、談心談話、分析研判和教育培訓,推動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力打好農業產業扶貧硬仗
面對黃道產業不活、群眾貧困的困境,如何搶抓機遇、抓住產業這個核心是脫貧關鍵所在。舒德帶領班子成員多方考察研判,找準了特色香柚、油茶、生態養殖、蔬菜大棚等“山地特色農業產業”定位,引進了百匯源農業、溫氏集團、香柚香生態農業等龍頭企業,扶持培育了劉姐薯片、丹香柚種植專業合作社等28個新型經營主體全面參與扶貧,農業產業化程序大大加快。
在他的帶領下,各村積極謀劃“三變”改革,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黨支部 貧困戶”發展模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群眾的雙贏。目前,全鄉建成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6個,面積達1100餘畝,帶動貧困戶396戶,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累計實施特色產業1.8萬畝,形成了千畝以上產業基地8個,建成了香柚基地20個9700餘畝、油茶基地11個6300餘畝和龍江精品黃桃產業基地、大榜黃金李產業基地、黃溪跑山雞產業基地、馬黃黑香豬養殖基地等一批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覆蓋貧困戶959戶3359人,帶動400餘人長期就業。其中,黃道鄉香柚成為了梵淨山珍·健康養生系列品牌的全投產品,併成功贏得尋味中國上榜品牌桂冠,全鄉現代農業從“一無所有”到“多點開花”。
同時,他親自到廣西、長沙、貴陽、懷化多地奔走,抓產銷銜接、農產品銷售,全面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市對接,堅持農產品統一標識,統一品牌,定向流通,確保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著力解決脫貧攻堅突出問題
舒德多年來一直將基礎設施改善作為黨委政府的首要民心工程切實抓在手上,聚焦群眾最關心的水、電、路等問題,認真編報專案,加大資金爭取,積極帶頭協調,實施了美麗鄉村及專項扶貧專案90個、基礎設施建設專案32個。目前,投資1.49億元的各類基礎設施、扶貧專案全面完工。
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各項扶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自脫貧攻堅以來,完成“組組通”公路建設里程44.47公里;新建、維修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專案53處;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32戶、“五改一化一維”3192戶、易地扶貧搬遷240戶;實現通村、通組聯戶路100%硬化,電視網路全覆蓋,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安全飲水率達到100%。
“要時刻把群眾裝在心裡,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這是舒德擔任書記時的一句鄭重承諾。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始終將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牢記心頭,誰家沒有過冬的火爐、煤炭,誰家沒有禦寒的棉被、棉衣,他心裡有一本賬,裝得全是群眾的“冷暖”。脫貧攻堅以來,全鄉共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64人,累計發放補助資金120餘萬元,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000餘名學生;貧困戶參合、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服務管理達100%,政策範圍內醫療保障補償水平達到90%以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籤盡籤”;共為城鄉低保物件、特困供養人員等各類民政救助物件發放補助資金2919.3萬元,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01萬元,冬春救助資金39.3萬元。在他的引領下,全鄉上下齊心協力、共築幸福,描繪出了一幅幫扶工作遍地開花、群眾生活日趨美好的生動畫面。
他在暴雨之際走訪各村土胚房戶,檢視受災情況;他發現有群眾突患大病,積極為其謀劃醫療救助解決就醫問題;因徵地、專案建設等工作,他多次到工作一線,做群眾思想工作,化解群眾疑難問題;他利用平常空餘實地遍訪全鄉所有建檔立卡戶,走訪非貧困戶300餘戶,堅持到一線傾聽群眾所需;他盡所能的幫助貧困群眾,也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和組織的認可。2018年,黃道鄉以零漏評、零錯退的成績,順利透過脫貧攻堅國家第三方評估,如期實現了脫貧摘帽目標。
這些成績的背後,凝聚了舒德的太多心血,在他的帶動下,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鄉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渠道”,建檔立卡貧困戶959戶3359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他始終不忘初心,時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對老百姓的鏗鏘諾言,在脫貧攻堅一線綻放出了一名共產黨人光芒。他堅信,在全鄉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讓黃道人民走上幸福美好的小康大道。(劉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