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塵埃落定的這場蘋果釋出會中,真正的亮點是什麼?
iPhoneX 的全面屏高大上,可惜“齊劉海”逼死強迫症;刷臉解鎖的 Face ID 取代了 Home 按鍵和 Touch ID,卻讓人擔心由此帶來的隱私問題,互動上似乎也不容易適應;無線充電也有了,但又不支援遠距離……這些本來都應該是這場釋出會的亮點,卻總是有所折扣,讓熬夜追隨的觀眾找不到某種酣暢淋漓的快感。
但在雷鋒網看來,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iPhone8/Plus 和iPhoneX 機身內部的全新 A11 Bionic 晶片,也許就會重新感受到這場釋出會的耀眼光芒。
低調的蘋果,高能的 A11 Bionic
在釋出會上,負責介紹新iPhone的蘋果高階副總裁 Phil Schiller用來介紹 A11 Bionic 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他對 A11 Bionic 的一句總結性評價是:
這是一款智慧手機到目前為止所能擁有的最強勁、最智慧的晶片。
A11 Bionic 擁有一個 6 核心 64 位 CPU,其中包括 2 個高頻核心和 4 個低頻核心,共包含 43 億個電晶體。作為對比,執行在iPhone7/Plus 上的 A10 Fusion CPU的核心數為 4位,包含兩個高頻核心和兩個低頻核心,共擁有 33 億電晶體。
也就是說,A11 Bionic 的 CPU 在整合度上更進一步。
體現在速度上, A11 Bionic 的高頻核心比 A10 Fusion 快了 25%,低頻核心比 A10 Fusion 快了 70%。由於採用了蘋果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效能控制器,A11 Bionic 的六個核心可以同時執行,在多執行緒任務下的表現比 A10 Fusion 的整體表現快了 70%。
除了 CPU,A11 Bionic 還率先用上了蘋果自主設計的第一款 GPU。這款 GPU 採用了 3 核心設計,比 A10 Fusion 所採用的定製 GPU 快了 30%,能效比提升了一倍。
關於這款 GPU,Phil Schiller 還在釋出會中特別指出,它是為 3D 遊戲和 Metal 2(蘋果在今年 WWDC 上推出的新一代影象渲染技術框架)專門設計的,並且能夠與機器學習技術和蘋果隨 iOS 11 推出的 Core ML(核心機器學習)框架相配合。不僅如此,A11 Bionic 還支援雙核架構神經網路處理引擎(Neural Engine)。
除了 GPU 和 CPU,A11 Bionic 還包含了蘋果自主設計的新一代 ISP(影象訊號處理器),支援更快的弱光環境下自動對焦,擁有升級版畫素處理器等。此外,A11 Bionic 還第一次在硬體層面增加了多頻段降噪功能。
毫無疑問,A11 Bionic 凝聚了蘋果在晶片技術層面的眾多努力和最新進展。
碾壓對手,超越隊友
雖然從 A9 開始蘋果的處理器單核效能就已經遙遙領先於 Android 陣營的處理器,但是我們還是要透過實實在在的跑分資料來做一番對比。在這裡,雷鋒網以 Android 旗艦普遍採用的最新款高通驍龍 835 為對比物件。
根據 GeekBench 跑分庫中出現的新一代iPhone跑分資料,有三款型號分別為iPhone10,2、iPhone10,3 和iPhone10,5 的機型,搭載的均為 iOS 11 系統,這三款裝置恰好與蘋果釋出的三款新iPhone機型相對應;而三者搭載的均為 A11 Bionic 晶片。
從圖片中顯示的資料來看,A11 Bionic 在幾款裝置上的單核跑分均超越了 4000 分,多核跑分則在 10000 上下,最低的一次是 8218 分。同樣是在 GeekBench 的跑分中,高通驍龍 835 單核跑分在 2000 多分的級別,多核跑分為 6000 多。
而在另外一款跑分軟體安兔兔公佈的資料中,A11 Bionic 的跑分已經突破了 20 萬分;而高通驍龍 835 的跑分為 18 萬出頭。
可見,至少在跑分方面,A11 Bionic 可謂吊打高通驍龍 835。
除了驍龍 835,A11 Bionic還有一個同陣營內的對手,也就是執行在最新款 iPad Pro 上的 A10X Fusion 晶片。從命名規則來看,A10X Fusion 可以被視為 A10 Fusion 的升級版,其 CPU 也擁有 6 個核心,分為三個高頻和三個低頻。
同樣是來自 GeekBench 的另外一組對比資料,在 12 組跑分結果中,A11 Bionic 晶片的單核效能平均得分為 4169,多核效能平均得分為 9836。作為對比,iPad Pro 中的 A10X Fusion 晶片的單核得分為 3887,多核得分為 9210。也就是說,單從 CPU 處理能力來說,A11 Bionic 的能力已經超越 A10X Fusion。
由以上對比來看,雷鋒網認為,A11 Bionic 可以說是當前效能最為強勁的的移動處理晶片。
從 Fusion 到 Bionic,蘋果的內功和戰略
1 年前的iPhone7/Plus 釋出會上,蘋果除了將旗下 A 系列晶片進行了數字層面的迭代更新(A9 到 A10),也在命名形式上新增上了一個似乎具有指向意義的單詞 Fusion(中文可譯為融合或核聚變)。
於是,A 系列晶片在去年被命名為 A10 Fusion。A10 Fusion 不僅第一次用上了 4 核 CPU(此前幾代都是雙核),其單核還是多核的表現也都非常強勁;Fusion 這一單詞字尾似乎也在契合處理器在效能上的表現。後來,新一代 iPad Pro 所搭載的 A10X Fusion 也延續了這一命名規則。
到了今年,新一代晶片的字尾變成了 Bionic,其含義為仿生。如果從 A11 Bionic 和新一代iPhone的特色功能來分析的話,不難聯想到,Bionic 的寓意其實在於新一代蘋果晶片對於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支援,尤其是在充分利用人的面部生物特徵方面。
從釋出會的具體內容來看,Face ID 功能可以透過面部特徵來解鎖,需要的是iPhoneX 頂部感測器的資料;但這些資料並不是直接是三維的,而是需要 A11 Bionic 的大量運算來處理; Animoji 可以透過追蹤人的面部表情來實時創作動畫表情,不僅需要用到 A11 Bionic 的神經網路處理引擎(Neural Engine),還對 A11 Bionic 的處理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A11 Bionic 的神經網路處理引擎每秒處理相應神經網路計算需求的次數可達 6000 億次,可以為面部特徵的識別和使用提供效能支撐;iPhoneX 利用面部特徵識別技術在人像模式中創造出可以生動變化的光效(Portrait Lighting),用到的也是這個技術。
而到後期,神經引擎還將體現出其在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方面的優勢,為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
另外,在iPhone8 釋出環節,蘋果還專門花出時間來展示一款名為 The Machines 的 AR 遊戲;在整個演示環節中,遊戲的執行都非常流暢;這也是得益於 A11 Bionic 強大的 CPU 以及專門為 3D 遊戲和 Metal 2 設計的 GPU。實際上,在 AR 遊戲中,iPhone背部的雙攝像頭只有一個在工作, 而 AR 場景的實現,正是 A11 Bionic 利用單個攝像頭的資料計算、建模、再渲染出真實的 AR 效果。
A11 Bionic 的出現,意味著蘋果已經開始在 AR 領域探索新的發展機會。它也同時表明了,當手機處理器的效能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能夠量變引起質變,開闢出一個全新的技術應用場景;這對“效能無用論”的觀點,也是一個有力的駁斥。
總結來看,如果說iPhoneX 說明了蘋果在未來產品的外在打磨中還未能臻於至境,那麼 A11 Bionic 則預示著蘋果在不完美的外表下一直在修煉內功。iPhoneX 並不完美,但 A11 Bionic 卻是無可挑剔;而深厚的功底背後,蘊藏的正是蘋果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作者回復:”:買買買
網友“ゞ逝去的一季浮華”:蘋果手機每次釋出都比上代快了百分之70可是我就感覺不出來快在哪裡了
網友“沃愛包包”:吊打安卓眾旗艦,包括明年的845和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