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艾迪墨菲加入全美最受歡迎的電視喜劇《週末夜現場》,在劇中自在的醜化自己、卻又諷刺詼諧的風格,建立了獨樹一幟的街頭混混式的表演招牌。在電視界獲得了一定的口碑後,艾迪墨菲也跨足至電影圈,主演了動作喜劇《48時》,飾演片中的囚犯瑞奇,被警探傑克從監獄中出借48小時,以捉住瑞奇逍遙法外的同伴。
兩個不可能的搭檔,一路打打鬧鬧,使得路上的人也遭殃。此片以及之後的《你整我,我整你》、《比弗利山警探》讓艾迪墨菲連續提名該年金球獎最佳喜劇類男主角。艾迪墨菲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和他哥哥是由他母親一手拉扯大。所以從小就顯露飾演丑角的表演天份和各類搞笑。
史蒂夫·卡瑞爾 曾經是電視節目《每日秀》(The Daily Show)長達7年的通訊員。在2005年,卡瑞爾在NBC的熱門劇,英國情景喜劇《辦公室》中當上了主角,並因此得到了2006年的金球獎。可以說是90年代最為優秀的喜劇作品之一。
史蒂夫·卡瑞爾他在2005年的自己參與制作和編劇的電影《40歲的老處男》(The 40-Year-Old Virgin)中扮演主角。在同年裡他還在妮可-基德曼和威爾-法瑞爾主演的翻拍片《家有仙妻》(Bewitched)中有短暫出鏡。1991年拍攝的街頭俏妞也堪為一個時代的經典。
本·斯蒂勒是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他的父母是七十年代的美國知名喜劇演員傑瑞·斯蒂勒和安妮·米拉,遺傳自他父母的幽默細胞,斯蒂勒的幽默感自然總是比別人多。稍大一點的時候,他常會穿上姐姐艾米·斯蒂勒的緊身衣,在父母面前扮演莎士比亞。
本·斯蒂勒十歲時,本又對攝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試著拍攝一些八釐米短片,儘管情節十分簡單。昨日,本·斯蒂勒在接受採訪中曝在48歲曾患上前列腺癌,因發現得早才得以痊癒。並表明和自己的拍戲也是有關係的。
亞當·桑德勒17歲時,他在波士頓一家喜劇俱樂部邁出了他舞臺表演的第一步,當他發現自己很輕鬆自如地就能把當場的觀眾們逗得前仰後合時,桑德勒才知道自己天生就是個小丑,於是他立志要當個能夠笑破大家肚皮的喜劇演員。
桑德勒除了喜劇才華之外,歌唱與創作的才華也非常耀眼。他創下了3張白金唱片的佳績,還獲得格萊美提名。1993年,桑德勒發行了第一張專輯。這張唱片贏得了葛萊美音樂獎提名,並在百老匯排行榜上停留了100多個星期,迄今為止已售出了五百萬張。
如果你熱愛電影並鍾情於路易德菲耐斯電影,你一定看過不少經典的型別片,假設你不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喜劇,再譬如你的影碟機沒有被“周星星”獨家代理的話,那麼你一定吸納過電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脫險》,加上你的記性不是那麼的“遜”,筆者可以斷定你一定還對那個可愛的指揮家先生念念不忘。
不知道你是否調查過路易德菲耐斯的底細,反正在我看完《虎口脫險》劇之後,便用盡現代資訊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透過報紙雜誌網路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對,就是那位指揮家先生調查個夠,他就是法國頭號喜劇大師。
周星馳既是傳統喜劇的繼承者,也是開拓者。他透過表面毫無邏輯關聯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在矛盾衝突中的行為方式,從而形成無厘頭的表演方式。電影《賭聖》讓觀眾第一次感受到他充滿想象力的喜劇理念,而《大話西遊》更讓他的表演風格深入人心。
周星馳從來沒有重複自己,其喜劇風格也經歷了從誇張到內斂,從搞笑到溫清,從肢體語言的表現到進入人物內心的轉變過程,他以喜劇的敘事形式來表現悲劇性的主題意蘊,在給人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能引起觀眾的反思。
凱瑞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少年時已有喜劇演出經驗。在加拿大和美國演出多年後,終在1981年加入美國電視臺成為喜劇演員,他將生活的真實感融入喜劇表演中,令幽默詼諧之中充滿了一種諷刺嘲笑的內涵。
後來金凱瑞在《生動的顏色》(In Living Color)這個電視節目中取得成功,成為全美人人皆知的笑星。他的任何一個動作,一個神態舉手投足之間都能使人們從苦惱中解脫出來,開懷大笑。從而也成為新一代的喜劇天王。
羅溫·艾金森的喜劇感乃來自你我都有可能會發生的日常生活中。他平日的穿著則是非常典型的英國保守中產階級的裝扮。劇中對白極少,幾乎都是靠他“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變化多端的表情”來呈現。逗的觀眾哈哈大笑。
討厭羅溫·艾金森的人也許會覺得,這個故作低能智障的傢伙實在令人作嘔,但欣賞他的人會覺得他實在太了不起了,能夠把英國式的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可算是“用卓別林方式演戲的英國金凱瑞”。他的“憨豆先生”家喻戶曉。
巴斯特·基頓,美國默片時代演員及導演,以“冷麵笑匠”著稱,主要作品有《福爾摩斯二世》和《將軍》。他同時也是特技演員。基頓出生於雜耍演員家庭,從小受到雜耍和滑稽表演的影響。稍長,隨家在美國各地作雜技和滑稽演出。
20世紀初,脫離家庭戲班子,在一些滑稽短片中充當配角,逐步走上拍喜劇片的道路。他是一位具有創造力的表演藝術家,在喜劇的黃金時代,他的聲望同卓別林相媲美,因為惟有他同卓別林一樣成功地創造了同內心感情狀態相適應的視覺形象。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柺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作為一個從無聲片時代成功過渡到有聲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卓別林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難以估量。你還記得看過他的什麼經典電影嗎?
《馬戲團》是卓別林試圖轉型的一部作品,然而,突破並不顯著。《馬戲團》還是卓別林有史以來拍得最辛苦的一部電影,期間發生了眾多的問題和阻礙,包括工作室火災, 卓別林母親的死亡,卓別林與他第二個妻子麗泰·格雷的離婚,以及國稅局對卓別林欠補繳稅款的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