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現場調查:Science: 心臟再生戰略——堅持心臟年輕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的身體經歷著的磨損和老化,同時,人體透過再生和修復機制在不斷生長和更新,對抗衰老。

  2017年6月,Science雜誌推出“Repair and Regeneration”《修復與再生》專刊,涵蓋了“組織修復再生中的炎症與代謝”,“視神經通路的再生”,“心臟修復與再生”,以及“自我修復細胞”等領域

  心臟的修復與再生,一直是再生醫學最重要、最活躍的研究領域。

  此專刊中,美國杜克大學Poss KD教授,發表了《心臟再生策略:保持心臟年輕》(Cardiac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Staying young at heart)的綜述,從心臟再生的挑戰和心臟再生策略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美國杜克大學Poss KD教授

  心臟------終生勤勤懇懇工作的模範

  人類的心臟就象一個“泵”,在生命的長河中,始終有節律的收縮、舒張,勤勤懇懇堅持工作,平均每分鐘跳動80次,每天向全身輸送8000升血液。

科學現場調查:Science: 心臟再生戰略——堅持心臟年輕

  然而,終生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工作的模範------心臟,卻是人體內再生能力最差的器官之一。

  人小腸上皮細胞的更新時間為7天,紅細胞的更新時間為4個月。

  而心肌細胞每年僅有0.3-1%的被更新。

  因此,從出生開始,心臟的大部分的心肌細胞將終生陪伴著我們,一旦損傷,心肌細胞很難被再生修復,將由成纖維細胞取代,形成瘢痕組織。

  △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

  一、心臟再生的挑戰-------心臟中心肌幹細胞數量很少!

  心肌細胞具有:長壽,有節律的收縮、舒張和具有彈性等優點。

  但是,心肌細胞對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差,當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時,由於缺乏心肌幹細胞,不能迅速再生大量心肌細胞,導致損傷的心肌細胞被成纖維細胞取代,形成瘢痕。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可能會走向心力衰竭。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800萬心衰患者。

  二.心臟再生策略:

  策略一:移植幹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

  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或ESC(胚胎幹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經體外擴增,與天然或合成3D支架結合,形成生物工程“可收縮心臟補片”,將幹細胞補丁移植到損傷的心臟。

  策略二:心臟直接重程式設計:從瘢痕到心肌

  應用已知的因子或小分子的組合,利用適當的載體、因子和藥物,在體內,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將成纖維細胞直接重程式設計為心肌樣細胞(iCM),生成可收縮心肌樣細胞,修復心臟組織。

  策略三:心肌細胞的再生途徑:促進心肌細胞分裂

  最近的研究表明:

  ① NRG1-ERBB訊號;

  ② Hippo-YAP訊號;

  ③ 缺氧和氧自由基(ROS);

  ④ 肌營養不良蛋白複合物(DGC)和/或肌節組織;

  能夠改變體內心肌細胞增殖反應的限制。

  結論:

  1、目前,還沒有心臟再生的有效方法,但是,該領域大多數學者相信,成年哺乳動物中潛在的再生機制,可以被喚醒。

  2、體外,以幹細胞為基礎的心肌細胞產生和成熟的方法,正在取得進步。在心臟再生過程中,分裂產生的新的心肌細胞必須與原有的心肌細胞偶聯在一起,達到心肌收縮與心肌電訊號一體化。

  3、 發育生物學家、幹細胞生物學家、遺傳和組織工程學家,正致力於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對抗心力衰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72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學現場調查:Science: 心臟再生戰略——堅持心臟年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