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水兵”報國情 ――記海軍某部首席研究員黃韋艮
■本報記者 王凌碩 通訊員 陳曉雷 張力行
上圖:黃韋艮(右)正在指導團隊成員進行課題研究。張力行攝
深夜,黃韋艮依然在辦公室伏案工作,96歲的老母親突然打來電話:“兒啊,剛剛又夢到你跟著軍艦出海了,一定要注意身體!”
結束通話電話,這位滿頭銀絲的軍人眼眶潮溼:7年前,揮別老母和妻女從軍北上。從此,歸家的日子屈指可數。
作為我國海洋遙感領域的頂尖專家,黃韋艮在55歲功成名就之際,做出決定:參軍入伍。
年齡62歲,黨齡38年,軍齡7年……諸多年輪,記錄著黃韋艮鐵心向黨、忠心報國的人生軌跡。他的頭銜很多,但他總是以一名“水兵”自居。
記者走近這位花甲“水兵”,深切感受他的報國情。
“到部隊去!到海軍去”
2010年9月,偏僻的海軍某部營院,一面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參加升旗儀式的官兵隊伍中,筆直站立著一名特殊的“新兵”――
一身筆挺的軍裝,頭髮裡混雜著不少銀絲。黃韋艮仰頭深情凝望國旗,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那一年,這位還差幾天就滿55歲的國內海洋遙感領域的頂尖專家,離開他一手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從杭州出發,揮別89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心愛的妻女,獨自一人來到京郊的大山腳下,為的就是更好地報效國家!
1992年,黃韋艮以優異成績在英國完成全部課程學業後,毫不猶豫選擇了回國。他在博士論文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行字:獻給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從那時起,黃韋艮就下定決心,用畢生所學推動我國海洋遙感事業騰飛。
當時,海洋遙感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黃韋艮信心十足,開足馬力踏上攻關之途。2006年,黃韋艮與同事一起建起我國首個海洋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時,他已經先後主持和承擔了20餘項重大科研專案,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攻克了不少海洋遙感方面的前沿難題。
榮譽接踵而來,黃韋艮卻時常眉頭緊鎖。因為業務合作的關係,他長年和部隊打交道,在開發研製相關裝置的同時,深切感受到海軍對海洋遙感人才的迫切渴求。黃韋艮清醒地意識到:“軍隊不強則國家不強!只有參軍入伍,才能更直接有力地為祖國作貢獻!”
但是,一旦跨進軍營,就意味著從此退居幕後。一邊是部隊戰鬥力提升的需要,一邊是個人名利的得失,黃韋艮決定遵從內心深處越來越強烈的聲音:“到部隊去!到海軍去!”
臨行前,他對曾經是軍人的岳父說:“強軍報國是我一生的心願。如今,就好比眼前有一道牆,突破它,國防和海軍事業很可能會迎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我將為此竭盡全力!”
“形勢趕著我們,必須快馬加鞭”
曾幾何時,在實戰化背景下,海上某項資訊保障一直是海軍一線作戰官兵的難題。黃韋艮到部隊報到後,直接瞄準了這個困擾海軍部隊多年的“攔路虎”。
擺在黃韋艮面前的是“三個萬”:萬事開頭難,萬分急迫,千頭萬緒!
在入伍之初的半年多時間裡,黃韋艮隨艦出海幾十次,深入瞭解官兵現實需求,蒐集了大量資料資料。一張圖一張圖對比,一個點一個點印證,他詳細分析了資料特點和技術規律,研製了集“資訊顯示、安全引導、資訊融合”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某資訊保障系統,大大提高了作戰平臺海上生存能力。
“這是黃韋艮在藍色方陣中踢出的第一腳正步,也是他入伍後打的第一仗!”在黃韋艮的成果彙報會上,海軍首長認真聆聽。會後,將軍們由衷為這名“新兵”豎起了大拇指。
彙報結束後,黃韋艮一刻也沒有停留,帶領科研團隊奔赴部隊,開始另一項調研。
運用遙感手段監測海洋水體環境變化,是世界性難題。多年來,我國海洋遙感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一直徘徊在水面表層,隨著海軍走向深藍的步伐不斷加快,對海洋水體環境的研究需求日趨緊迫。
“形勢趕著我們,必須快馬加鞭!”從此,這位花甲“水兵”再也沒有了節假日。去過黃韋艮辦公室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張辦公桌,一張是坐著辦公的普通電腦桌,一張是加高了站著辦公的特製電腦桌。長期加班伏案工作,腰椎負荷很大。為此,他兩臺桌子輪著辦公:坐累了站起來寫,站累了坐下來繼續辦公。
靠著這樣的拼命精神,黃韋艮帶領科研團隊研發了某新型系統,首次運用聲學遙感,透過聲波測量水體環境,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你的價值有多大,取決於你的舞臺有多大”
2011年春節,黃韋艮的學生範開國回來探望老師。
此時,範開國正在國外當訪問學者。黃韋艮見到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學習海洋遙感技術也10多年了,你的價值有多大,取決於你的舞臺有多大,回來加入我們吧。”
一番話,讓範開國熱血沸騰。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條件,義無反顧參軍入伍,成為黃韋艮科研團隊的頂樑柱。
在國內海洋研究界,“黃韋艮”這3個字就是一張響亮的名片,幾乎無人不知。斐然業績,讓他在海洋界的學術地位舉足輕重。
在黃韋艮的感召下,一群國內一流高等學府的優秀畢業生紛紛參軍入伍,加入到海軍某部這個科研團隊,成為海軍遙感事業的中堅力量。
參軍這些年,黃韋艮不僅到處延攬人才,更身體力行,在軍地技術人才之間搭起一座相互融合的橋。
一次去中國科學院調研,黃韋艮發現,有位科研人員寫了很多論文,但因為這項研究在民用方面比較“冷門”,那位科研人員的論文往往寫完就束之高閣,讓他有些心灰意冷。黃韋艮專門找到那位科研人員,和他聊了1個多小時。
“你的這項研究在軍事應用上有廣闊前景!”在黃韋艮的熱情鼓勵和悉心指導下,那位科研人員繼續攻關這項課題,取得的成果為艦艇航行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上圖:黃韋艮(右)正在指導團隊成員進行課題研究。張力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