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完箱子搶艙位 海執行業還能火多久
記者 矯 月 施 露 趙彬彬
密密麻麻的集裝箱堆積在場地裡,依次等待回國的貨船航班進港,並準備出海。這是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上海寶山集裝箱碼頭看到的場景。
碼頭上,一位從事貨運代理業務的王先生正為箱子價格暴漲而發愁。“搶完箱子搶艙位。”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忙得沒有時間回覆任何訊息,每天奔波在艙位和箱子之間,箱子一天一個價,需要找到能承受價格的貨主才行。”
對於箱子價格的瘋漲,山東港口日照港集裝箱發展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集裝箱緊缺是需求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外復工復產較慢,而國內疫情控制較好,很多訂單轉移到我國,這導致外貿業務快速增長,對集裝箱的需求也持續增加。
運價一天一個樣
有錢沒人等不到箱
一家大型海運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說:“現在上海的集裝箱很少,就是有也很貴,都是坐地起價,其中,定一個40英尺跑美國航線的集裝箱海運價格(貨代要價)在1萬美元-1.5萬美元,甚至有個別報價達到2萬美元。”
在外貿公司的人士看來,現在定一個集裝箱比住八星級酒店還要“奢侈”。
“現在外貿發貨要考慮運價問題,如果產品的利潤還沒有運價高,那麼,外貿公司可能減少或停產不發貨,不過,對於有利潤的一些貨物依然在繼續發貨。”上述海運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海執行業中美國航線的價格最貴,歐州航線次之。”
一位上海貨代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箱子漲價最厲害的是美加線和歐線,尤其是部分美國航線,與疫情前相比,價格翻了10倍。“疫情前一隻箱子運到美國只需要1000美元至2000美元,現在普遍超過1萬美元,運價幾乎每天都在漲,一天一個價。”
據上述貨代介紹,漲價的並非只有歐洲和美加線,包括亞太、非洲、日韓線都在全線上漲,以前一隻標準箱從寧波運到非洲的價格,在5000美元左右,現在已漲到20000美元。各條線路運價都在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這波集裝箱價格上漲是從去年6月份開始的,原本以為到去年年底會有所緩解,然而價格卻越漲越高,箱子越來越緊缺。目前看來,這一波漲價和箱子緊缺到今年年底都不能結束。”上述海運公司相關人士稱。
目前不僅箱子緊缺,貨船艙位也同樣緊缺。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上海,艙位目前至少要提前一週預定,運價也是每天都不一樣。”
“有些貨代為了拿到箱子直接找生產集裝箱的關係,賣給貨主,還有貨代從船公司那裡拿到艙位後轉手賣出,價格能漲10%甚至更多。”上述海運公司人士如是說。
國外箱子積壓嚴重
國內出海艙位難求
國內各個口岸都存在缺箱問題。有青島港方面人士向記者透露:“青島的集裝箱製造廠家現如今供不應求,大批箱子運到國外後回不來。包括上海、寧波等各口岸都在等待。”
缺箱問題的另一面則是,受疫情影響,集裝箱的週轉速度放緩,進一步加劇了集裝箱緊缺局面。
“由於國外港口工人少,加上接卸力不足、效率差等多種因素導致空箱回不來。”某港口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說以前集裝箱運回只需要一個月的話,現在則延遲為一兩個月。”
國內港口集裝箱急缺,國外港口的集裝箱卻堆積如山。
有港口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外港口空集裝箱堆積在碼頭周邊地區可能是因為人力和運力有限。此外,由於港口處理能力下降,導致船舶運輸時間增加。總之,多方面原因導致集裝箱無法及時運回。”
上述港口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效率降低,原來一艘遠洋航線船舶一個月來回能跑1趟,但現在受國外疫情影響可能需要2個月跑一趟,這導致海運整體運力下降。”
運力的下降同時影響到貨船的艙位也成為搶手貨。“現在不僅是缺箱子,同樣還要搶艙位。”該人士表示,“如果說以前一條航線跑8條船就夠了,那麼,現在跑16條船可能才勉強夠用。所以艙位也開始緊缺。”
除了國外箱子回不來的問題,國內港口擁堵,箱子出不去也成為問題之一。
“由於上海洋山港碼頭都是大船,且跑歐美線的船居多,加上船的停靠班次已經被打亂,不能準點到達,還有船大卸貨時間長等種種因素,導致碼頭擁堵嚴重。而外高橋碼頭因為都是小船稍微好一些。”一位跑貨代業務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說,“現在寧波港和深圳周邊港口都已經出現擁堵情況。”
近日,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鹽田港因疫情原因限流,導致周邊港口開始擁堵。“目前在鹽田港碼頭工作的人員都被隔離回不了家。在隔離期間,只有這些工人在碼頭幹活,而其他回家的員工暫時不能進入,這導致鹽田港目前的裝卸能力下降,只有原來的三成。”一位港口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鹽田港碼頭、南沙港碼頭都出現了擁堵,估計不久會波及寧波、上海。現在南沙拖車,至少需要提前5天排隊。這一系列因素加劇了港口及箱子運輸擁堵,使箱子來回的週期變長,短期內一箱難求的局面不會緩解。”6月8日,運去哪創始人周詩豪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國外訂單轉戰中國
消化訂單尚需時日
“一些白色家電廠家出口需求並沒有減少,反而是隨著箱子緊缺價格暴漲繼續增加,全線爆倉,目前訂單正在一點點消化,估計這輪大週期或將持續到明年年中。”上述海運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除了因疫情原因轉戰中國的國外訂單增多外,中國新的政策推出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興盛。
“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和簽訂RCEP協議這樣的大背景下,山東港口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據介紹,2020年,山東港口成立後第一個完整運營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4.2億噸,同比增長7.5%,完成集裝箱量3147萬標箱,同比增長6.5%,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同在2020年,青島港年度新增航線達到20條,其中,外貿航線14條,增速達歷史最高。此外,2021年以來,青島港又新開通8條外貿航線。
業內人士稱,中國經濟強勁復甦,正展現出巨大影響力。集裝箱運價大漲與出口復甦密不可分,中國的出口貨物大多數透過集裝箱進行海上運輸。反映在資料層面上,運價指數和出口同比資料趨勢一致。
多舉措應對“一箱難求”
問題關鍵在於空箱回國
對於海執行業缺箱缺倉問題,市場已經開始發揮調節作用。上述海運公司人士稱:“目前,由於整個供應鏈出現了問題,導致箱子回不來。疫情前,日韓線都是船公司補貼錢讓箱子回國,定箱貨主只需要承擔很小的一部分,現在則是需要定箱的貨主自掏腰包出運費讓空箱運回來。”
另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去年以來,集裝箱業務快速增長主要體現在外貿業務上。因為外貿貨運一箱難求,利潤空間豐厚,甚至有不少船東將內貿船隻轉做外貿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船艙不足問題。”
由於大量空箱滯留國外,船公司開始大規模購買新集裝箱。為了應對缺箱問題,中集集團董事長兼CEO麥伯良表示:“我們把每個月的供貨量,就是產出量,從二十幾萬箱提高到四十幾萬箱。”
據德魯裡資料顯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排名前三的中國集裝箱製造商佔全球集裝箱產量的82%。
周詩豪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集裝箱就算以最快速度生產,也是需要週期的,生產速度趕不上全球缺箱子的速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箱子生產太多,一旦疫情得到緩解,集運供應鏈恢復,多餘的箱子怎麼消化,所以加大箱子的生產量及生產速度並不是解決一箱難求的根本。”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全球的集裝箱並不少,“關鍵是如何解決將空箱運回國的問題”。
業內人士透露:“船公司跑外貿一般都是裝滿貨物出發,運到國外後,再將國外的貨物運回國內,這樣一來,船公司可以保證有利潤。但如果空箱回國的話,則只能賺去的錢,回來則是空跑一趟,除非利潤高,否則船公司不會這麼幹。”
“海運目前確實緊張,我們也會想一些其他辦法,比如透過中歐班列、航空運輸等手段,緩解海運擁堵及供應鏈跟不上等問題。”該海運公司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目前全球70%至80%的貨物從中國出去,由於週轉週期回不來,一天3萬隻箱子投放進去也是不夠的,所以這邊的外貿訂單隻能一點點消化。”
目前世界貿易90%的運輸量,都是透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海運集裝箱貨物出口是外貿公司最為實惠的選擇。與中歐班列和航空相比,海運的價格往往不及中歐班列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不過,在海運不暢的背景下,中歐班列也成為外貿企業不得不選的運輸方式。
“疫情之前,中歐班列集裝箱價格應該是同規模海運的2倍至3倍,即便海運漲價了10倍左右,中歐班列還是比海運貴1倍到1.5倍,所以海運還是最優選擇。一般走航空的都是體積較小价格較高的貨物,所以即便海運漲價10倍,陸運和空運在價格上依舊沒有競爭力,能分出去的運力有限。”周詩豪稱。
也有一些行業,隨著上游原材料以及運價暴漲,暫時減少了出口訂單。“現在出口訂單我們壓縮得很少了,上游原材料漲價太厲害導致成本劇增,美線歐線價格漲了接近10倍,我們只能壓縮外貿訂單,或者只接一些利潤率很高的產品,低利潤率的產品承受不起這麼大的運力上漲。”國內一家外貿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中集集團董事長麥伯良稱,由於碼頭“堵車”和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雙重影響,預計到今年底集裝箱“一箱難求”的局面都很難解決。未來一段時間內,集裝箱大機率仍是“量價齊升”的走勢。
6月10日,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我們高度關注外貿企業在原材料價格、匯率波動、海運運費等方面面臨的困難挑戰,將持續會同地方和相關部門綜合施策,推動解決。”
也有外貿企業向記者呼籲稱:“建議政府補貼空箱回國。”
那麼,在政策調控將至的情況下,海運業還能火多久呢?業內人士表示,國外疫情能否有效控制將成為決定因素。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