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打不沉小船,伊朗版C802沒有用?其實足夠重創伯克級驅逐艦了
5月11日,伊朗國家電視臺證實,伊朗海軍5月10日在阿曼灣進行的實彈打靶演習中發生了重大事故。據悉演習內容之一為賈馬蘭導彈護衛艦使用Noor反艦導彈進行超視距目標打靶,靶標設定則是由舷號1403的科納拉克號支援船負責。但是整個實彈打靶的協調出現了問題,不知是何原因,賈馬蘭號護衛艦沒有等到科納拉克號支援船離開靶標足夠的遠的距離就開火了。這導致了Noor導彈的導引頭在末段開機後錯誤的鎖定了雷達反射面積更大的科納拉克號支援船,最後一發擊中該船的上層建築,造成了船上19人死亡和15人受傷。
這次被誤擊的這艘科納拉克號支援船是屬於伊朗海軍在1979年宗教革命之前,向荷蘭達門造船集團訂購的12艘亨迪詹級快速支援船之一。12艘船中的前6艘是在荷蘭建造,後續則是由伊朗自行建造。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荷蘭政府曾對這筆軍購發起過調查,但由於支援船沒有武裝,並不屬於戰鬥艦艇,所以最後荷蘭政府沒有阻攔這項交易。
不過,在2018年升級之前,亨迪詹級確實在伊朗海軍中一直承擔後勤運輸支援任務,它具備一次裝載450噸補給物資或者100人的運輸能力。但是在2018年後,有部分該級支援船被升級加裝了反艦導彈發射架,這就使得它們具備了藉助第三方引導進行對海超視距打擊的能力,所以這些升級型就完全可以算是導彈艇了。
而據資料顯示,這次出事的科納拉克號是12艘同級船裡服役比較晚的,到1988年才開始進入伊朗海軍服役。其尺寸和排水量都不大,具體是艦體長50.8米,寬10.2米,吃水2.7米,排水量則是650噸左右。而從其被擊中後的艦體照片來看,該船應該是屬於一直沒有升級反艦導彈的那幾艘。
當然有的網友肯定會有疑問,C802反艦導彈不是號稱能一枚擊沉3000噸級的艦艇,重創5000噸級的艦艇麼,怎麼伊朗山寨的Noor連這麼一艘650噸級的小船都沒有打沉?這個其實並不奇怪,因為反艦導彈的具體殺傷效果還和導彈戰鬥部的殺傷結構、導彈的命中點、目標本身的尺寸結構和起爆時機等都有關係。
具體來說,Noor反艦導彈作為C802的完全複製版本,其戰鬥部無論是殺傷型別,還是位於導彈上的位置都是與C802基本一樣,只是在重量和裝藥量上有稍微的差別。
先從該彈戰鬥部的型別來看,從下面伊朗官方在展會上放出的圖片可以看到,它用的是和C802完全一樣的半穿甲爆破戰鬥部。這種戰鬥部除了使用高爆裝藥的爆轟來破壞船體外,還在表面設定了大量的錐形藥罩,它們能在戰鬥部起爆後形成大量的隨機破片和自鍛成型彈丸,向四周高速飛散,增大對船體的破壞效果和對艦員的殺傷。
相比於破片,這些爆炸成型彈丸的飛散速度更快,能夠達到2000到3500米/秒的速度,對艦體甲板和艙壁的穿透能力更強,這就增大了引爆艦艇上彈藥庫,或者破壞動力艙等關鍵位置的機率。
而除了爆炸成型彈丸外,C802反艦彈本身裝藥的爆轟效果也是比較強的,其戰鬥部全重為165公斤,裝藥則是50到60公斤左右。Noor作為山寨版,其戰鬥部的重量比C802只少了10公斤,為155公斤,裝藥量也是在50公斤左右,所以威力應該是相差不大。
不過近50公斤的裝藥量為何沒有把650噸的船給炸沉?這應該就是和命中位置有關了。從上面拖回港口的科納拉克號的照片可以看到,它的下部船體是基本完好的,但是上層建築全部炸飛了,這就說明起爆位置並不是在船體部分,而是在上層建築。
那麼Noor導彈為何沒有打中船體,卻打中了上層建築呢?這個其實就和導彈本身的突防高度和科納拉克號的本身尺寸有關了。
C802和Noor反艦導彈都是使用渦噴發動機的高亞音速反艦導彈,這類導彈在發射後為了增強突防的隱蔽性,會進行兩次降高飛行,第一次是下降高度到距離水面20到30米進行中段飛行,第二次則是進一步降高到5米高度進行最後的末段衝刺。
而5米的飛行高度對於一般的數千噸的戰艦而言,正好是位於艦體位置,但是科納拉克號的排水量只有650噸,它的艦體水線以上部分很低。我們從下面這張同型的1402號船可以進行推算:假設船上站立的官兵身高是1米75,那麼水線以上5米左右的高度就正好是位於艦橋與艦上第一層建築的結合部左右的高度,而整個上層建築都被炸飛了,所以命中點也不會太靠前,應該是上層建築的中部位置左右。具體位置則是如下圖所示:
Noor導彈在命中上層建築後,在延時引信的作用下,會在進入船體3到4米的位置起爆。對於大艦來說,這個位置起爆能達到最大的破壞效果,因為所有的爆炸能量和彈丸、破片都會在艦艇內部擴散和傳遞,但是對於科納拉克號則未必。
因為這個船結構太簡單,船體本身也薄,再加上命中位置比較特殊,一爆炸,整個上層建築直接被爆轟瞬間撕開,衝擊波一下就洩出到船體外了,所以最終的毀傷效果也就集中到上層建築了。
而從下面港口的清理照片也可以看到,上層建築被爆轟和衝擊“洗刷”的是相當的徹底和乾淨,另外,起爆位置的第一層甲板也被撕開了個大洞。而船體底部顯然也有破口,所以可以看到裡面早已進滿了水。這艘倒黴的船沒有沉沒,完全是因為運氣好。
當然,有的網友可能還是不服氣,認為C802或者Noor導彈的威力比同類西方導彈弱了,其實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對比來看。
就以資料類似,且實戰經驗最多的法國飛魚導彈為例。該彈最出名的戰果就是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擊沉了英國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當時阿根廷海軍使用的是空射版的AM39,其戰鬥部和C802一樣是165公斤,型別也是一樣的半穿甲爆破戰鬥部。
目前大家都知道的是謝菲爾德號最終沉沒了,但實際上飛魚導彈戰鬥部對謝菲爾德的直接破壞並不嚴重,雖然它癱瘓了謝菲爾德的戰鬥力,但船體上的破口並不大,內部破壞也沒達到讓整個船體產生結構性損壞的地步,對該船殺傷最大的其實是導彈未耗盡燃料帶來的持續燃燒。而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也沒有因為飛魚導彈的破壞而沉沒,最終是英國人在海況惡劣,難以繼續拖救的情況下,開啟該艦的底部閥門,讓它自沉了。
最初英國的官方調查還因為船體破壞不是很嚴重而認為那枚飛魚導彈的戰鬥部沒有起爆,但是謝菲爾德號的倖存船員堅持稱飛魚導彈的戰鬥部起爆了,最後2015年6月英國國防部在使用新的現代化分析方法和手段進行重新調查後確認,當年那枚擊中謝菲爾德號的飛魚導彈戰鬥部是正常起爆的。
除了1982年的謝菲爾德號之外,還有1987年兩伊戰爭後期,美國海軍的佩裡級導彈護衛艦斯塔克號也捱了兩發伊拉克空軍的飛魚導彈,第一發導彈戰鬥部沒有起爆,而第二發擊中左側的飛魚戰鬥部正常起爆了,但是最終造成的直接破壞也並沒有威脅到船體的存亡,其在艦體直接造成的破口為3米x4.5米左右。最終,斯塔克號成功被救了回來,返回到巴林的基地後得到了維修。
以上的這些例子都說明了,C802和Noor這個級別的半穿甲戰鬥部的毀傷效果就是這樣的,它命中一艘千噸級上下的戰艦並不一定就會導致艦艇沉沒,但是也並不代表就沒用。因為以上的這些戰艦雖然沒有很快沉沒,但是全都瞬間喪失了戰鬥力,這對作戰來說,目的已經達到了。
謝菲爾德號、斯塔克號均是4000噸級的驅護艦,實際上換成伯克級這類8000噸級以上的驅逐艦,只要命中部位不是太偏,一發C802導彈讓其失去戰鬥力也是大機率的事情。
這次伊朗海軍的這艘科納拉克號支援船雖然沒有沉沒,但是整個上層建築被一掃而光,這個毀傷效果其實也很可觀了。最終該船沒有沉沒,完全是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