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時,晨光照亮大地,一夜寂靜的街道恢復了生氣,中山東一路上的車流熙熙攘攘。
螢幕前的黃浦區城運中心值班長王福鴻站起來,左右轉了轉身子、舒展一下肩膀手臂,從口袋裡掏出一包煙,起身向門外走去。“還好,一夜下來沒發生什麼大的突發事件。”
“到了白天,是不是情況相對會好一些了?”記者問。
“這個話我們從來不說的,不敢說,有時候越說越容易‘那個’,你曉得的。”老王回頭衝記者笑了笑,將食指放在嘴唇上比劃了個“噓”的手勢。
看上去似乎有些“迷信”,但與老王在黃浦區城市執行管理中心的大廳值守整整一夜後,記者感到,這樣的“迷信”完全是一種真情流露,是奮戰在城市執行管理各條戰線上的工作者們最樸素的心願。
儘管是上海區域面積最小的城區,黃浦卻是上海的“市中心”,不僅有繁華的外灘、時尚的購物街區,也有設施待改善的老城廂——城市執行管理的難度一點也不小。昨晚8時許,記者來到黃浦區城運中心,與這裡的“一網統管”值班人員一道徹夜值守。
室外,低溫橙色、大風藍色、寒潮藍色預警高掛。氣溫一度降至零下7℃左右。坐在城運中心的大螢幕前,全區的街道畫面、執行情況、統計資料都盡收眼底。數字化的管理手段讓城市執行管理更高效、更智慧,基層工作者們的負擔也有所減輕,但在這個寒潮來襲的夜晚,坐在屏前“觀天下”卻絲毫不輕鬆。
1月7日,20時——發現結冰5分鐘解決
“區城運中心呼叫半淞園街道——”
推門進入城運大廳,一場影片連線正在進行中。
19時56分,值班人員在影片輪巡中發現,位於陸家浜路海潮路路口的一塊大型廣告布有一角發生脫落,在晚間大風的作用下,脫落部分正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處置,廣告布完全脫落或是拉倒廣告架,都有可能造成危險。
區城運中心值班人員第一時間與半淞園街道取得聯絡,督促街道協調人員迅速趕往現場處置,開展應急聯動。很快,透過實時畫面就可以看到,有街道城運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拉好警戒,同時開始拆除這塊廣告布,到21時,廣告布已經全部拆除,排險完畢。
參與值守的區城運中心受理監督科副科長陳杰介紹,為應對2021年首場寒潮,黃浦區提前進行了計劃部署,在“一網統管”體系下,區城運中心也特別增派人手現場值班並徹夜值守,各部門、街道和企業集團也都積極落實值班工作,保持著影片點名系統、值班值守電話等各類通訊聯絡裝置暢通,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迅速聯動處置。
就在十幾分鍾前,19時42分,值班人員在影片輪巡中發現四牌樓路復興東路路口附近出現了一小處積水結冰,迅速呼叫了豫園街道,街道立即聯絡事發地點附近的城運工作人員前往處置,19時47分,工作人員就已抵達現場開展處置。
積水結冰似乎是這一晚的“高頻詞”。21時15分,建國東路525號處也發現了結冰,同樣的機制作用下,到21時50分,結冰已經處置完畢。
依靠技術支援與高效協同的機制,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得以在最低層級、最早時間、以相對最小的成本解決,“一網統管”“高效處置一件事”的效能得以體現。
1月7日,22時45分——安全這根弦時刻不能松
時間推移,室外氣溫也在繼續下降,大廳裡的人漸漸少了下來,除了需要徹夜值守的工作人員們,其他人基本都離開了。
“王師傅,又有了!”值班人員陸亦棟大聲招呼。
透過螢幕,黃陂南路金陵中路路口東南角,赫然出現了一個直徑約3米的大坑——路上有一名施工人員正在觀望,距離稍遠處,一個護欄孤零零地放置在馬路中央,不遠處的另一處道路施工處,工人們與挖土車正在作業。
“道路施工的同時,路面上有一個坑,周圍的防護措施設定不全,容易出危險……”王福鴻迅速呼叫淮海街道,協調人員前往。“再瞭解一下,路面出現大坑的原因是什麼,是施工還是塌陷?”
透過影片傳來的現場實時畫面,這條路上不時有騎助動車的外賣小哥疾馳而過,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釀成險情,幾名外賣小哥經過時還好奇地向坑裡張望。
“搶修人員沒到場,我們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慢了一點就會出事。”王福鴻有些焦急,按他的想法,巴不得電話放下一秒鐘就有人到達現場,儘管這並不現實。“每經過一個人,我們心裡都捏一把汗。”
22時57分,街道城運工作人員終於騎著助動車趕到了現場,與現場施工人員一道開始在坑的周圍放置圍欄,到23時03分,路面坑位周邊已經全部放上了圍欄。原來,這是燃氣公司在修理燃氣管道,卻沒有規範施工,安全護欄放置不到位。
“雖然沒出事,但真的很危險,一旦出事不堪設想,今後一定要注意。”王福鴻提醒道,“安全這根弦時刻不能松,尤其是在這樣的特殊時刻,這是我們所有部門開展工作的底線和紅線。”
1月8日,凌晨1時——人機結合,資源配置更最佳化
入夜,鏡頭掃過平日熙熙攘攘的南京東路步行街,街上偶爾走過三三兩兩行人遊客,也都是裹緊衣服,步履匆匆。
在外人看來,每天移動探頭觀察螢幕,看著上海繁華時尚的中心城區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似乎有種“上帝視角”的樂趣。
“我們可不覺得好玩,已經看習慣了。”老王盯著螢幕,目不轉睛,他與監控畫面打交道已經十多年了,協調處置過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也見過五花八門的“奇葩”事。如今,馬路上的風風雨雨光怪陸離都已司空見慣,他和值班人員們唯一關注的,就是努力不放過鏡頭掃過的每一處可能的安全隱患。
“科技真是好,以前只能看小螢幕,清晰度也不行。”陳杰介紹,如今,城運中心正在不斷嘗試運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來觀察、預防城市執行管理中的各類日常問題和突發事件,為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大大減輕了負擔,同時也將更多的人力與精力解放出來,可以更加集中地投入到事件的處置當中,實現了高效的“人機互動”。
例如共享單車亂停放的管理,目前該區已經可以透過演算法對影片畫面自動識別,如果有共享單車違停現象,系統會自動報警,協調相關人員前往現場處置。
寒潮來襲,大風呼嘯,對於店招店牌、高空墜物的管理也是一項不容輕視的重點任務。在傳統的人工排查基礎上,黃浦區也開始運用智慧化物聯感知裝置及大資料演算法分析等手段予以輔助,一塊廣告牌的傾角、振動、位移、溫度、溼度、氣壓等資料都透過感測器接入系統,一旦發生異常就可以及時預警。如今南京東路步行街的店招店牌已經實現全覆蓋,每天產生約5.6萬條資料記錄,並接入上海市城運中心一網統管大平臺,該區其他區域也正在探索使用,依靠技術手段將被動處置轉變為主動發現,守護市民“頭頂上的安全”。
此外,為了提前預防路面結冰、水管爆裂、高空墜物和積水隱患等重點問題發生,區城運中心還結合過去4年的相關情況進行大資料分析,製作了防寒防凍隱患資料分析報告提供給各個街道,梳理總結各類隱患的“熱力圖”,提示全區各街道、各單位提前部署,合理配置一線力量,提前排查、主動處置、排除隱患,儘可能降低寒潮帶來的不利影響。
1月8日,3時30分——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
進入後半夜,城市進入夢鄉,險情報告也少了。偌大的指揮大廳裡,只剩下持久不息的機器執行的聲音,和有節奏的滑鼠輕擊聲。
不間斷開啟的暖氣在空曠的大廳裡,似乎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記者不由得將敞開的羽絨服拉鍊重新拉倒了最頂端,值班人員們倒是都習以為常,連厚外套也沒有穿。
大螢幕畫面中,道路上除了偶有車輛駛過,幾乎已見不到行人。值班人員也開始輪流休息。“你也歇會去吧,這裡我們盯著呢,有事情叫你。”老王從身後捏了捏值班人員盛世豪的肩膀,催促他抓緊時間休息。
特殊時期,這兩天值班人員幾乎都要白天黑夜連軸轉,不休息顯然不行。跟著盛世豪,記者也來到他們的休息室小憩,幾架行軍床排列在房間內,盛世豪遞給記者一條毛毯,“把肚子和腳蓋上,不然要著涼的。”抬頭髮現,盛世豪的眼眶下出現了深深的黑眼圈,前一晚時似乎還沒有。
連續工作了幾乎一整天,盛世豪和記者都已經疲憊不堪,儘管行軍床條件簡陋,枕頭和腰部都有些硌人,躺下來的那一刻,還是覺得如釋重負。
“休息一會不要緊的吧?”記者還是忍不住問。
“其實休息也心裡不踏實的,不知道會不會有事發生。”黑暗中盛世豪答道,“不過有事情他們叫我們的,電話不響,這一兩個小時你就安安心心休息吧。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話音剛落沒多久,一陣輕微的鼾聲便隱約傳來……
“叮——”手機上的推送訊息顯示,晚間用電高峰引發的停電也已基本搶修完畢。定下了90分鐘後的鬧鐘,記者也鎖定了手機,安心閉上了眼。
1月8日,8時——平安離不開辛勤付出的“守夜人”
“瑞金街道昨晚發生3起積水和1起停電,都已處置完畢。”
“昨天積水結冰處置,動作非常快,請繼續保持。”
早上8時,一場例行影片點名在大廳內展開,區城運中心副主任徐喆開始向各街道、集團瞭解前一夜防寒工作,共同協調處置相關情況。這是寒潮期間該區在“一網統管”機制下的一項特殊舉措。1月6日至1月8日期間,區城運中心每天8時和15時都會對各個街道、企業集團的城運中心進行影片點名,瞭解各類案件處置、值班值守力量、投訴報修等非緊急事項和城運保障工作情況,做好資訊互通和工作協同。
記者在視訊會議中瞭解到,區城運中心透過影片發現和呼叫街道處理的5起緊急城運事項,5起均已得到及時處置。各街道也透過加強巡查力量,主動發現問題,及時開展處置,確保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期間轄區內居民生活和城市執行平穩有序。
據統計,1月7日晚,全區因用電超負荷導致9處斷電,共影響約2700餘戶居民,屬地居委均及時開放居委會及相應保障設施供居民休息,確保居民生活秩序平穩,目前均已恢復供電。
“昨晚上海的用電量破了歷史紀錄,我們黃浦老舊小區比較多,一定要做好保障,同時及時向居民做好解釋、快速搶修,讓大家心定。”影片點名中,區委常委、副區長洪繼梁叮囑道。
此外,根據各街道彙總來的情況,全區的道路及人行道也沒有發生大範圍結冰,道路交通保持暢通,沒有發生因寒潮引起的人員傷亡事件,市民的生活出行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根據預報,上海的氣溫將在零度以下持續60個小時,希望大家繼續保持!”
據統計,從1月7日下午15時開始計算,過去的一夜裡,整個黃浦區共有約3000名相關工作人員到崗應急值守和一線搶險待命,進行寒潮保障。
黃浦區城運中心的整整一夜,記者觀察到的僅僅是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應對寒潮有序執行的一個小小縮影。距離寒潮襲來已經過去一天有餘,放眼全市,幾乎也沒有什麼重大安全事故與突發事件。寒冷天氣下,城市執行與市民生活的平穩有序,都離不開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這些辛勤付出的“守夜人”“守滬者”們。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吳頔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吳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