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最後的任期內,一些人員正在被“清洗”,包括美國防部的人員調整,基辛格等一批老政客們被辭,特朗普是否會在餘下的時間製造大事件?誰也不願看到,但隨著美國異動頻繁,有專家指出並不能排除戰爭的可能。
據半島電視臺23日的一篇文章稱,在現有的國際局勢下,美國已經具備開展的能力和動機,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場“有限”的核戰爭對一些人來說是可以承受之重。
作者是德州農工大學國際事務教授克里斯托弗·林恩,他認為當前美國一些人正試圖將世界推向戰爭邊緣。退群、毀約,這些舉動和一戰之前的某些跡象十分吻合。而這大可以被視為是美國在做戰前準備。
霸權地位的動搖
現有的普遍社會學和國際專家認為,不管美國的總統是誰,都應該認清的事實在於,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已經出現動搖,很大的原因在於中國的崛起,這一認識在美政壇幾乎是共識,於是才有了對華強硬派提出的遏制中國,前後的戰略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具體做法不同,特朗普政府在之前不僅對中國有敵意,幾乎同時向世界(包括盟友)“選戰”,現在看來這是愚蠢的。
而未來拜登政府將如何處理美中關係不得而知,但堅定遏制中國戰略路線的可能性極大。動搖的霸權很難靠自身的發展來重新樹立和鞏固,那麼遏制中國成為了美國為數不多的選擇。要麼遏制以試圖保住霸權,要麼妥協,接受地緣政治的變化,很顯然美國的決策者們選擇了前者。
混亂格局顯現,戰爭的導火索容易被點燃
在美國戰爭慾望加強之際,國際社會反而異常清新,東南亞國家紛紛表態,不在中美之間站邊選隊,歐洲國家重申對華立場,是競爭對手,但也要合作。但美國不管不顧,在諸多涉及中國紅線的問題上挑釁,試圖造成擦槍走火的局面。美國一些人卻有將中美關係推向不可挽回境地的意圖,這種想法很危險,且抱有這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核威懾力度減弱
科技發展下的核武器向小型化最佳化,核打擊依舊能對軍事目標進行毀滅打擊,但不會給地球帶來持久的傷害,客觀上阻力比以前小了,自然的,約束也在減少,若美國一意孤行,能站出來做出實質性阻攔的國家屈指可數。若外交和經濟關係無法改變野心家的戰爭野望,那麼戰爭或許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