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等五部門專門就青年科研人員減負下發通知。5大方面近20條舉措,直指青年科研人員工作、生活、成長等各方面的壓力,旨在減掉不必要不合理的負擔。
資料圖(圖文無關)新華社發
申報專案、填寫表格、評審評比、報銷經費、迎接檢查……科研領域的事務性負擔過重一直備受詬病。而廣大“青椒”,年紀輕資歷淺,這些事務層層轉派下來,多半都會落在他們頭上。一些人儼然成了“超級業務員”,陷入了“一千個10分鐘任務”之中,看似每個小任務都花不了多少時間,但零零碎碎、七七八八,極大消耗著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以至於白天忙雜事、晚上搞科研,成了很多“青椒”的常態。
科技創新“十年磨一劍”,離不開科技人員持久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換言之,保障科研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否則很容易滋生“浮躁病”,輕者醉心於“短平快”的無營養成果,重者鋌而走險學術不端。針對問題和隱憂,相關部門在減表、解決報銷繁瑣、檢查瘦身、資訊共享等方面下了不少力氣。而本次行動,更是明確提出“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於科研的時間不少於五分之四”,釋放出“把時間還給科研人員”的鮮明導向。
解決了“有時間幹”的癥結,還得關注“幹什麼”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科研領域“大樹底下不長草”的情況較為突出,最富創新潛力的“青椒們”,普遍面臨獲得科研資助的機會少、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等痛點。缺專案、缺資金,就不得不到處想辦法“搞經費”“跑專案”,到頭來,“空間”的不足,又導致了“時間”的緊缺。這同樣是必要的提醒:“多給空間”才能從根本上“保住時間”。
有舞臺才有展示,壓擔子才善承重。嫦娥三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等,都是40歲不到就挑起大梁,現已成長為各自領域的帥才。事實證明,激發創新活力,就得讓青年科研人才多打頭陣、多當先鋒,多在關鍵崗位上和重大專案攻關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90%以上的重點專項都設立了青年科學家專案。而且,這些專項中更有“揭榜掛帥”專案,對揭榜團隊負責人無年齡、學歷和職稱要求。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真抓實幹的舉措、真金白銀的支援,必能託舉好青年人才的科學夢、科技夢。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在關鍵核心技術、原創基礎研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要補上短板、實現趕超,最關鍵的就是充分激發廣大科研人員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去掉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縟節,給予“後來者”多些信任,讓他們有時間有空間靜心坐熱“冷板凳”,科技創新才有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何若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