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車內按鍵換成中文,你真願意?
汽車圈內,“崇洋媚外”是個經常出現的詞,比如有人買車只看合資,揚言不買國產,網友們謂之“崇洋媚外”;近年來,部分國產車紛紛在車頭、車尾換上英文標識,欲與國際“接軌”,但網友們同樣會來一句“崇洋媚外”。
這一屆車企,貌似挺難混的......
其實要說車上英文最多的地方,還數內飾中控,畢竟那些密密麻麻的功能旋鈕、撥杆、按鍵上都是清一色的英文,有車主表示:我26個英文字母都讀不全,整這麼一套“英文內飾”,除了懵圈還是懵圈!
你還別說,有些車主在買車時對功能配置追求到了極致,但車子落地可能有兩三年了,自己也沒用上過一次自適應巡航之類的功能;買車時銷售說儀表盤有好幾種風格可以變換,結果車子買回家還是“能開就行”,除了踩油門剎車、掛擋、掄方向盤啥也不會。
為何?因為看到那一堆英文按鍵,就沒精力去研究了,什麼RES、SET、SEL、MODE、LIM......一個頭兩個大。
除了內心表達出對英語老師深深的愧疚之情外,不少車主還想問一句:明明是在中國出售、賣給中國消費者的車子,為啥按鍵標註就不能用中文?難道英文顯得比較高階、比較上檔次?
你還別說,在部分人眼裡,英文確實是比較高大上的,不僅僅是車子,生活中的其它物品只要與“洋文化”沾上邊,好像逼格就立馬變得不一樣了。
這似乎都在給我們灌輸一個理念:外國人喜歡的東西就是好的、上檔次的。以至於有人會覺得標中文的東西顯得有些Low、有些不入流。
關於汽車按鍵為啥要用英文,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首先是歷史問題和習慣問題,英文目前依舊是全球最通用的語言,早期車企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銷往全世界,在按鍵上標註英文無疑是明智的方法,這麼一來通用性也得到了增強。
與國外汽車品牌比起來,自主品牌很大一部分屬於“後起之秀”,延用這一英文標註的習慣,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汽車功能按鍵也並非不能用中文,比亞迪車型就是其中代表,人家不僅車頭車尾標的是秦、元、唐、宋等漢字,車內功能按鍵也用中文,看多了採用英文標註的車子,再看比亞迪車型會有種親切感。
但採用中文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按鍵,其面積大小通常只有1c㎡左右,只能容納1-2個漢字,而且字型還不能太大,遇到筆畫多的字就麻煩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用英文表達只需“ESP”三個字母,這真的無關漢字和英文字身誰更好,只有誰更方便、適用的說法。
其實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現新車越來越不喜歡用實體按鍵了,就像以前滿是按鍵的手機,簡化成今天只有一塊觸控式螢幕的智慧手機一般,很多車型也將大部分功能整合到了中控屏上,只保留幾個實體按鍵或觸控式按鍵。
這麼一來就簡單多了,只要中控屏上顯示的是中文不就迎刃而解了?屆時玩轉車內功能就像玩一塊平板電腦那麼簡單。
一套好的設計總是能掀起一股浪潮,就像當初的蘋果手機一樣,引來模仿者無數。那麼,21世紀有沒有能引領潮流的內飾設計?想必有,比如特斯拉。
特斯拉的內飾設計也許不是最成功的,但一定是最有特色的,每一個坐進特斯拉車內的人,基本都會對其極簡內飾印象深刻。以Model 3為例,一塊大屏 方向盤上的兩個撥輪,構成了一套無比干淨整潔的內飾。
所以,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車內按鍵上的英文也會逐漸被取消,採用圖示來代替,又或者像特斯拉一樣,直接在一塊中控屏上操作。而即便目前是英文居多,其實車主常用到的功能按鍵就那幾個,學習成本也不會很大,真要全部換成中文的,車主們看到可能又會覺得違和、不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