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男高》歐豪熱血不足反中二 景甜還是那個票房毒藥!
娛樂圈裡一直都存在著這麼一件怪事
大美女景甜的電影要麼是有個超牛的導演
要麼就一定是有著超讚的製作班底
就算是好萊塢的大片資源景甜也是可以分分鐘拿到手
但是呢,就算是已經拍了這麼多電影
景甜在娛樂圈依舊是不溫不火的一個狀態
而且還被人們稱為“票房毒藥”
就像這次和歐豪搭檔的《青禾男高》也是撲街了
兩千多萬的票房和隔壁《悟空傳》的兩億多票房比起來
呃...實在是差的有點遠啊
也不知道作為兩部戲都有參演的歐豪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青禾男高》這部電影還沒上映的時候
就打著中國版《熱血高校》的名頭招攬了一大批粉絲
對於曾經被《熱血高校》中小栗旬迷得七葷八素的小編我來說
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可是相當的大啊
畢竟還有女神黑木明紗的出演,可以說是非常讚了
而從電影的海報和預告片看來也是十分有熱血的feel
但是在去電影院看了電影之後
嗯...小編我能“撕票”嗎...
這完全就是一群中二的不行的“抗日神片”啊
首先要說的就是這部電影的顏值
真的是本來還期待著一群小鮮肉們的“制服誘惑”呢
可是當這一群穿著制服的學生向我拽拽走來的時候
我覺得除了歐豪,其餘人的顏值完全是我想多了
更令人吐槽的是明明影片中隨處可見日本元素
各種套路都是模仿的日本的電影
但是居然告訴我這是一部熱血“抗日片”?
Emmmmm...我覺得可能導演和編劇覺得
抗日這種事是隻要動動嘴皮子就能完成的吧...
簡單的說一下電影的主要內容就是
在日本佔領東北的偽滿洲政府時期裡
中國和日本的學生都被關在同一所高中學習
當然了和諧相處什麼的是肯定不會存在的
所以很快的學校裡就名正言順的成立了兩個大幫派
男主角歐豪扮演的就是中國的幫派大佬荊浩
原本因為中日關係兩個幫派都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是為了打破這個平衡的人突然就出現了
就是我們景甜大美女扮演的“鄉村女教師”柳禾
當年輕漂亮的女老師騎著單車在校園穿梭的時候
平時又酷又拽的不行的大佬荊浩瞬間就變成了的花痴傻白甜
為了博取美女老師的芳心獲得好感
於是平時生活裡除了打架還是打架的大佬
搖身一變就成了老師辦的讀書會里多才多藝的模範會員
還當起了女神身邊的守護天使
沒事就揍一揍想要搞事情那幫日本小子
甚至是在女神的影響下加入了抗日軍隊走上了抗日路
不得不說整部電影看下來熱血還是足夠的
但是就內容方面還是覺得有些比較膚淺和不足
對於一部抗日電影來說
抗日場景的描寫還是有些過少了
更多的還是青春校園的故事多一些
雖然這部電影還是票房慘淡撲街了
不過顏值方面景甜還是美美的歐豪還是帥帥的
如果沒有服裝、美術以及開場旁白,即使把全片當成現代背景來看,好像也沒什麼差別。這是個校園青春幫派電影,卻穿上民族對抗外衣,讓中日兩隊高中生拼了命的鬥毆,再次渲洩中國對日本的某種刻板情仇;但弔詭的是,影像上採取了大量的動漫體形式,又不知不覺地散發出濃濃的東洋風情。
背景是日據時代的東北,日本人想對中國人做思想控制,取締地下讀書會,卻也不敢明目張膽,因此想到利用日本學生與中國學生的幫派鬥爭,借刀殺人。歐豪、林遣都分飾中日兩方的頭頭,他們比氣勢、比團隊、比拳頭,再穿插歐豪愛上年輕女老師景甜的浪漫橋段。
故事上沒什麼新意,一下子革命抗日,一下又以為要變成羅密歐與茱麗葉。角色眾多,但全都用旁白和動畫「講」出來,故意漫畫化的風格,不僅大量停格、慢動作,連狀聲詞也要一個個直接秀在畫面上,不見得是壞事,反倒有點多到讓敘事失去了重心。幾場大隊群毆戲拍得有看頭,但所有衝突衝突都很扁平化,實在難讓人發自內心的熱血沸騰。我最好奇的是在三O年代,「師生戀」加「姊弟戀」應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電影裡完全忽略,加上演員表演看不見時代感,總讓人陷入時空混淆的錯覺。
(2017-07-27)
最近上映的《青禾男高》這部中二又熱血的電影,
一定會受到各位熱血青年們的喜愛,
就像本兜在中學時到瘋狂迷戀《熱血高校》一樣。
既然提到了《熱血高校》,一定要提的是
和《熱血高校》一樣,我的女神也出現在了《青禾男高》裡!
黑木明紗
我女神在影片中飾演柴田的姐姐的清子。
配上她冰山美人般的顏值,氣!場!全!開!
武術世家出身,劍術了得,
一刀斬斷點菸的火柴穩準狠。
影片中她為了心愛的弟弟,
不得不捲入一場大麻煩之中,但她最後也是決定性的角色,
彩蛋中也有她哦,所以結束後別走那麼快!有!彩!蛋!
從長相我們就看得出來,
黑木明紗的血統一定不一般!
我女神可是混血寶寶!
還有一件事!
黑木明紗的老公,大家都知道的!
大名鼎鼎的赤西仁嘛~是多少人的男神啊!
告訴迷妹們一個訊息,
他最近也在中國發展哦,拍攝電視劇《大潑猴》!期待一下吧!
黑木明紗出演過很多影視作品,
可以說我年少時期看到日劇,被她是包辦了一大半!
有純愛的《只想愛著你》、《一磅的福音》、
《武裝女獵人》、《安達盧西亞:女神的報復》等等等等……
不過,最被大眾記住的,還是《熱血高校》。
這次她在讀出演“高校”劇,
會不會又締造出一部經典呢?!
我們拭目以待!
(2017-07-24)
神吐槽
其實最大問題依然是劇作上的問題,這些日漫元素照搬太多,根本不考慮接地氣的問題,劇本太偷懶了。太多碎鏡頭和慢鏡都在赤裸裸的揭示演員演技功力的極度匱乏。所謂青春熱血就只靠無休止的群毆來發洩,打的人不嫌累,看也看膩了。
打醬油
景甜造型應該是直接從《金剛》劇組跑過來的吧。
頂一下
影片整體素質不錯,尤其是前半部分的喜劇效果。幾個男孩子都蠻生活化,林遣都和黑木美沙更是亮眼。動作戲設計不錯;打架戲的配樂也很不錯。順便表白美美的甜,服裝很好看,笑起來甜到心底。(程勝 王雅賢 李申/輯)
(2017-07-19)
青春是天真爛漫、詩意傷感的,沒錯,但是還不夠。
青春同樣是受荷爾蒙左右的,於是,熱血也成為無數男生的青春必修課,更常常出現在不少青春題材電影中。
本週四,一部開啟了內地“暴力青春“這一所謂後青春片時代的電影登上了大銀幕。
單從海報,就給我們一種“不服就是幹”的印象。
全片看下來,群毆、單挑、一對多、多對一比比皆是,還加入了不少漫畫元素。
就在我為國產青春電影尺度再次升級欣喜時,發覺該片設定在日據時期的東北,中日學生間的對抗實際上代表了大環境下的侵略與抗爭,這也為隨著劇情不斷升級的流血暴力事件增添了現實依據。
當然,從海報到劇照再到成片,不難看出,《青禾男高》除了背景設定和主體需要外,許多場景和造型都在致敬和學習日本青春熱血電影《熱血高校》。
熱血男兒情
作為青春熱血電影的標杆,由高橋廣同名漫畫改編的電影《熱血高校》幾乎無人不知,除了因為演員選得合(hao)適(kan)、演得生動,更因為該片對於熱血的定義足夠吸引人。
那麼,對於最熱血的《熱血高校》,“熱血”到底是什麼呢?
是奪屛而出、洶湧澎拜的荷爾蒙面對面轟擊——
是瀧谷源治為了保護兄弟不惜撒謊,卻把危險留給自己——
是明知是對手,也會惺惺相惜——
是面對兄弟的好意,含淚豎起的中指勝過千言萬語——
還是暴雨中面對重重包圍,背對背的昂首挺立——
以及夕陽下承諾永不改變的少年情誼——
更重要的是,是熱血少年面對夢想,在不羈的天空下發出的狂吼——
是即使習慣了心高氣傲,但見到兄弟們的含笑低首——
是面臨畢業前最後一場決鬥,瀧谷源治青春向晚的深情回眸——
以及明知不敵,卻依然如堂吉訶德般向無敵巨人勇敢挑戰的誓不罷休!
儘管主人公瀧谷源治的夢想“鈴蘭制霸”看起來很幼稚,但導演安排不可戰勝的巨人林田惠最後出場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根本就沒有什麼鈴蘭的頂峰,就象你打倒芹澤一樣,新人會接連不斷的出現,那才是鈴蘭。和他們對戰的時候,你也就畢業了,制霸就會像夢一樣消失。
是啊,夢想或許終究不可能實現,但最浪漫無悔的,是你曾經為之而戰。
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都一定要自尋煩惱,一定要小心翼翼的你來我往,一定要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伴隨眼角有淚劃過的憂傷。
把情話化為鐵拳,去書寫青春的烈焰,那些不斷倒下又站起的少年,絕不亞於痴男怨女的纏纏綿綿。
或許,進擊的鐵拳,才是屬於男子漢的浪漫。
感謝暴力影像大師三池崇史,用電影將漫畫《熱血高校》還原,還原了殘酷青春的熱血片段,還原了男子漢之間的獨有浪漫。
白日照晚櫻
如果更進一步討論日本這種熱血文化的根源,不得不提的是櫻花。
在日本青春熱血電影《凶氣之櫻》的數段說唱插曲中,旋律裡面洋溢位那股近乎炸裂的青春荷爾蒙,激盪在一身白衣、暴走街頭的少年山口身上,如影片中的白色櫻花般撲面而來,卻又隨風而逝。
把青春獻給暴力的少年山口在“凶氣”的外表下,有著櫻花一樣美麗而憂傷的心靈,在生活即將歸於平靜之時,卻倒在了盛開得無比燦爛、美麗到近乎絕望的櫻花樹下,如櫻花般綻放過自己的青春,也如櫻花般在最美的時刻凋謝。
而貫穿全片的櫻花,正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絢爛而短暫的美學,武士道精神的加入也將櫻花升格為日本民族精神——“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走得果斷。
實際上,從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文化從深受中國影響的賞梅逐漸變成了賞櫻。櫻花也從文學、藝術、政治、宗教以及經濟的各個方面,深深地紮根於日本的國民的心中,並且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象徵意義也在不斷的擴充套件和傳承。
平安時期形成的“物哀”成為日本美學的源頭,也使得日本人愛上了殘月、落櫻這種潛藏著無常的哀感和美感的事物——日本文學泰斗川端康成曾多次稱:悲與美是相通的
這種文化伴隨著上世紀日漫、日影、日劇的輸出,影響了許多國家,也與我國的本土文化相融合,產生了如《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麻煩家族》《嫌疑人X的獻身》《追捕》等翻拍作品,也出現了《青禾男高》這樣的致敬作品。
當然,隨著中國文化產業的急速發展,中國文化輸出的步伐也在不斷加速中,像2012年,日本TBS電視臺就買下《無間道》的版權,翻拍成了電視劇《無間道之潛入搜查篇》。
而最新訊息說,巖井俊二的經典電影《情書》的版權也已經被國內公司買下,電影目前還在籌備階段,演員和導演的人選尚未公開。
相信未來,隨著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愈發頻繁,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經典翻拍,更多的致敬借鑑,更多的合作共贏,而不是意識形態的分歧和對立。
相信,未來。
(201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