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是修養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學佛是修養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知識、經驗須從修行中完成修養,才能成為智慧,否則將是佛法中所謂的“所知障”,而“所知”之所以成為障礙,就是因為“所知”不完整,所以學佛行修要求解行並重。

“解”就是知見,指知識、經驗;“行”是將知識、經驗付諸實行,於現實生活中認識、瞭解、體會、發現。

可是,誰去認識、瞭解?是誰要體會、發現?當然是學佛者的那個“我”!所以說學佛修行永遠是自己的事。

但有的人盡要求別人是佛菩薩,自己卻不在乎,當個眾生。他們對別人要求苛刻,挑剔別人:“你是個學佛的人還這樣子,你看你這個出家人一點修養都沒有。”但他卻不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寧願停留原地當個眾生。

學佛是為自己,可是人都難免犯這種毛病,所以佛教才提醒人要“返照”——要學佛的人在看見別人缺點的時刻,反過來照見自己。

有時候一件事處理得不理想,旁人會批評主事者笨,可是如果讓這個批評別人笨的旁觀者處理,結果又如何?說不定更糟糕,說不定他自己比別人更笨。

學佛是為了自己,待自己具備了修養,則可以依這份修養適時地幫助別人。所以,先要從自己的身、口、意著手,慢慢調理以成為修養。

所謂言教不如身教,平常不一定要用言語去對別人說些什麼,身體的行為完全可以影響他人。當然,除此若還能加上言語,表現會更好,但是否真能更好,關鍵在於內心的意念。意念不經調理,身、口必然隨之起變化、生作用。意念調理得愈好,身、口的表現才愈理想。

意念,從每一個人的“我”,也就是所謂的“心”而來,心是主宰。主宰者是否能達到“好”,關係到平時從知識、經驗中的瞭解體會,是否從中發現了自己,認識了自己?這就是學佛修行。有了修行、具備了修養,才可以肯定是在“辦道”。

修行的目的,在於成就覺悟之道,而人之所以造業,是因為自身所具備的知識、經驗不夠,依自我意識我行我素,不調理自己、改變自己,使自己愈來愈好。又由於將自己的“我”放在別人身上,所以經常衍生問題。

因此,如果平常遇到了一些看起來不是自己造成的問題,卻夾在中間蒙受傷害時,不要埋怨,還是要多想想:是不是已經做得很好了,是不是還有缺點?

能夠這麼時時要求自己趨向完美,自然可以慢慢變得有修養、有智慧。相反,如果沒有這些功夫,就不可能達到完美,這也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必然現象。

只談因果報應,讓人擔心、害怕、恐懼,感覺日子愈來愈不好過。所以知道了這些道理以後就該時時警惕自己:要種“好”的“因”,以期盼將來到“好”的“果”。

學佛是修養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約束,猶如大大小小的框框將自己框在裡面不得自在。而學佛就是希望將這些條條框框逐一解脫,所以千萬不要搞錯了學佛的方向——在行向解脫之餘又找個法門、設個框框,將自己框起來。

我常說:學佛如果愈學愈平靜、安詳、快樂,就表示學對了。如果未學佛以前本來很好,學了佛反而不自在,表示學錯了方向。

之所以要開拓自我,是為了要開發自己的潛力。潛力的獲得,有道理、方法,但不能搞錯方向。

學佛者要特別注意,學佛是修養自己,不是修理別人。有些人稍懂一些佛法,就拿佛法挑剔別人,其實真正有修養的人看見別人的缺點時,一定會反過來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缺點,絕不是希望別人當佛菩薩,自己永遠當眾生。

所謂“心”為主宰,也就是“我”在主宰。因此一切的行為,好的是自己,不好的還是自己,所以說造作是一種行為,可以成業,也可以修行成道。即使是“道”,仍不離於行為。既然如此,同樣是行為,為什麼要造業,而不行道呢?

現實生活中,一切關係人與事者,無論是事業、工作,還是各階層的環境,處處可以修養“我”、發現“我”,處處有佛法。一旦發現了法在哪裡,“我”就有調適的機會。

所謂的覺悟,不是心灰意懶,不是像有的人那樣自以為看透了,別人問他為什麼學佛時,他回答:“唉,這個世間我已經看透了。”他真的看透了嗎?世間是看不透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有很多佛像製造得都不錯,十分莊嚴,令人見了心生歡喜,可是我們未必看透了什麼,反倒是製造佛像的人是否具備佛教正信的觀念才是關鍵,否則有的製造佛像的人在佛像後面挖個洞,放進蠍子、野蜂、蜈蚣之類的五毒,再封起來,表面上如何看得透?看透的,只是表面上的金身,其實內裡一塌糊塗,怎麼也洞悉不了。

不過,也有荒謬的供奉者主動要求放進這些東西,認為如此才有靈感。佛家講求清淨,放進了這些東西,豈不是希望招致兇惡、狠毒?所以說,要看透實在很難。

學佛是修養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又有的人,擁有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可那卻是假牙。所以說人不可能事事看得透,何況人生中的“財、色、名、食、睡”?

五欲不是看不看得透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到不貪的問題。於欲,能不貪就很不錯了。

學佛須懂得:如何把握由貪慾而少欲,然後清淨欲。

這就是修行。

修行,絕不可能一下子就看透了,即使只是尋常的三餐,我們看到某一道菜似乎很好吃都不免要多夾幾次菜,這也是貪的現象,只求自己的喜歡與滿足就是貪。

自己喜歡的,難道別人不喜歡嗎?如果自己喜歡、別人也喜歡,卻不在乎別人,終將造成傷害。所以一再提醒,學佛的大前提在於不要傷害別人,自己也不要受到傷害。

最後要送給大家兩句話:不妨從現實生活中去實踐──自己活得快樂一點,但也不要讓別人不快樂。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62 字。

轉載請註明: 學佛是修養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