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大聲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吶喊聲從兩千年前就根植於中國人的內心深處,這句話的通俗解釋就是不甘現狀,敢於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中華文明能延續幾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上的大國都具有很多文明先進的基本特徵,但一向自詡為大國的印度卻一直存在著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的落後的種姓制度,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外國人或者是中國人到達印度之後,算是印度的哪個種姓呢?
按照我們的想法,印度一直想超越我們中國,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將中國人往低整,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如果中國人去了印度,絕對會被視作高階種姓,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就的搞清楚印度種姓制度的來由。
公元前1500年,印度土著被遠道而來的雅利安人征服,雅利安人人數較少,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控制人數較多的原住民,雅利安人發展出了婆羅門教,進而將社會上的所有人全部分成三六九等。
慢慢的外界征服者不斷折磨這個文明古國,種姓制度也被不斷調整,最終在英屬印度時期種姓制度變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而且種姓制度在此時也演變成了印度的一種社會體制,同時還成為印度教教義的重要內容。而種姓制度區分人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出身,而判斷種姓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外貌和膚色,比如最高等級的雅利安人是白種人,所以較高種姓的人都是淺膚色,而低種姓者多為皮膚黝黑且身材矮小的土著。
因此外國人如果膚色較淺的話,去了印度就是僅次於婆羅門的剎帝利,不過東南亞人和黑人就不一定了。
中國人的膚色相對較淺,一定程度上更接近白種人,所以中國人去了印度一般會被認為是剎帝利。多年之前,中國一位外交官在使館內看見滿地落葉,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習慣肯定是自覺的拿起掃把打掃乾淨,這時使館的印度僱員一把搶過掃把嘴裡還一直唸叨著,這種粗活應該由我這個賤民來幹,您是高種姓,不能幹這個。
聯絡中印兩國的歷史來看,兩者同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印度卻在近代徹底淪為了殖民地,雖然近代的中國過得不好,但起碼還是保持獨立,這是因為近代中國人的一切鬥爭目標都是想盡可能的建立起一個平等的社會,同時人每個人都擁有改變命運的自由,因此近代中國相比印度才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印度要想成為世界大國,必須從根本上廢除這一落後的原始制度,否則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