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這不需要我多解釋,因為它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獎項~但是我今天要跟你說的這個可是
搞笑諾貝爾獎
噢~
話說,
1991年,一個寂靜的深夜,300多人擠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內,悄悄的舉行了一個頒獎典禮。
每個人都偷偷摸摸的,是因為他們覺得領導遲早會進來叫停這件無聊的事情,遣散大家回家洗洗睡。不過,並沒有人來叫停,這個頒獎典禮以及獎項還一路走紅了。
它就是
搞笑諾貝爾獎
。
在頒了4次搞笑諾獎後,因為一個麻省管理層人士的投訴,頒獎晚會從此改到2英里外的
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
,直到如今。美國東部時間14日晚6點,2017年度“搞笑諾貝爾獎”也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正式出爐,今年的獲獎作品還是一如既往地讓人“一言難盡”又“忍俊不禁”。
那什麼是“搞笑諾貝爾獎”呢?
其實一聽名字,我們就能猜到這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這個獎項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其初衷是表彰那些“乍一看很好笑,之後引人深思”的研究。
你可千萬別覺得這搞笑諾貝爾很山寨。
搞笑,是因為獲獎的研究內容稀奇古怪,但它們
統統都是嚴肅認真的成果呢。
並且頒獎典禮更是一場大連環,
頒獎嘉賓全是真正的諾獎得主
,
也有人領完搞笑諾獎,幾年後就得了真正的諾獎。
甚至,連負責拉幕布、掃舞臺的,都是正經研究人員。
“搞笑諾貝爾獎”從1991年開辦到現在,已經有25年的歷史。
每年都有10個領域的研究獲獎,包括傳統諾貝爾獎的五個領域:物理、化學、醫學、文學與和平,再加上公共衛生、工程、生物和其它學科。
(上圖為諾貝爾獎)
(上圖為“搞笑諾貝爾獎”)
儘管“搞笑諾貝爾獎”充滿“無厘頭”,但卻
是實實在在的科學。
今年
“搞笑諾貝爾獎”
的主題是“不確定性”(Uncertainty),主辦方也因此“十分不確定地”開出了十個獎項。
今年的頒獎詞:如果您家有寵物,又恰好是一隻貓,那麼,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您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因為今年這個獎項頒給了法國研究人員馬克·安託萬,他的研究是:
用流體力學來研究貓究竟是固態的還是液態的。
馬克·安託萬認為,貓可以同時以液體和固體兩種形式存在,因為它們可以機智地伸縮身體,讓自己能夠佔滿整個洗臉槽。
馬克·安託萬:
我們的貓是液體嗎?
網上有人這麼問,這基於一個常識,液體是一種可以改變自身形狀適應容器的材質。看上去貓符合這個情況。
在好奇心驅使下,馬克·安託萬嚴肅地研究了這個課題,
計算了貓的流體力學引數,並在2014年發表論文,表明貓是同時具有固體和液體特性的神秘生物。
儘管是“搞笑諾貝爾獎”,但頒獎的人卻是
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而且搞笑諾貝爾獎也有一套自己“完整”的頒獎程式。
與諾獎正裝出席,並向瑞典王室敬禮不同,搞笑諾貝爾獎需在頒獎典禮中,
向瑞典傳統肉丸子敬禮,
並可以穿上五花八門的服裝參加,而且“搞笑諾貝爾獎”的獲獎者當然也有獎金!而且一筆“鉅款”。
是的,這筆鉅額獎金是10萬億……辛巴威幣,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為0.18元~
是不是聽上去就很歡樂。雖然“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的獲獎研究成果通常都十分荒誕離奇,但事實上大多數獲獎者都對入選感到興高采烈。
畢竟這個獎項鼓勵“不同尋常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體現了科學研究人性和有趣的一面,
總體來說是一件無須太過認真對待的輕鬆樂事。
就像“搞笑諾貝爾獎”的創辦者所說的那樣,舉辦這一活動的意義在於能夠引起公眾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能夠帶給人們大量的歡樂。
怎麼樣?養寵物的朋友們,對著你家的寵物們好好研究一些吧~搞不好你就是下一個
諾獎得主
呦~~
美國“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日前在拉斯維加斯“曼德勒海灣會議中心”公佈了2017年第20屆D.I.C.E.的獲獎名單。
D.I.C.E.全稱“設計、創新、交流、娛樂”(Design、Innovate、Communicate、Entertain),是美國“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下屬兩萬多家會員單位組織評選的互動娛樂獎項,先由學院的“同伴小組”(Peer Panels)提名入圍名單,再由學院的遊戲開發者成員票選出獲獎作品。
而在今年評選的總共24個獎項中,獲得了6項提名的《守望先鋒》和獲得了10項提名的《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各自均榮獲4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而獲得了9項提名的《深入》最終榮獲3個獎項;獲得了8項提名的《戰地1》和獲得了7項提名的《最後的守護者》各自都僅榮獲1個獎項;至於獲得了6項提名的《防火員》和獲得了4項提名的《泰坦隕落2》最終則是顆粒無收。具體獲獎名單:
動畫傑出成就獎:《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提名入圍:《深入》、《最後的守護者》、《守望先鋒》、《街頭霸王5》
藝術指導傑出成就獎:《深入》
提名入圍:《戰地1》、《防火員》、《最後的守護者》、《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角色傑出成就獎:《最後的守護者》特里克(Trico)
提名入圍:《使命召喚 無限戰爭》雷耶斯(Reyes)、《防火員》黛利拉(Delilah)、《防火員》亨利(Henry)、《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內森·德雷克(Nathan Drake)
原創配樂傑出成就獎:《毀滅戰士》
提名入圍:《戰地1》、《最後的守護者》、《泰坦隕落2》、《ABZU》
音效設計傑出成就獎:《戰地1》
提名入圍:《深入》、《最後的守護者》、《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量子破碎》
劇情傑出成就獎:《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提名入圍:《深入》、《防火員》、《癌症似龍》、《狼奔豕突》
傑出技術成就獎:《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提名入圍:《戰地1》、《無人深空》、《泰坦隕落2》、《守望先鋒》
年度動作遊戲獎:《守望先鋒》
提名入圍:《毀滅戰士》、《戰地1》、《戰爭機器4》、《泰坦隕落2》
年度冒險遊戲獎:《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提名入圍:《深入》、《防火員》、《最後的守護者》、《國王密令 完整版》
年度家庭遊戲獎:《瑞奇與叮噹》
提名入圍:《勇者鬥惡龍 建造者》、《樂高星球大戰 原力覺醒》、《搖滾樂隊 宿敵》、《超級馬里奧製造3DS》
年度格鬥遊戲獎:《街頭霸王5》
提名入圍:《罪惡裝備 未知次元 啟示者》、《殺手學堂 第三季》、《口袋鐵拳》、《終極格鬥冠軍2》
年度競速遊戲獎:《極限競速 地平線3》
提名入圍:《駕駛俱樂部VR》
年度大型多人/角色扮演遊戲獎:《黑暗之魂3》
提名入圍:《殺出重圍 人類分裂》、《終極閃光 流浪者》、《湯姆·克蘭西之全境封鎖》、《魔獸世界 燃燒軍團》
年度體育遊戲獎:《極限巔峰》
提名入圍:《FIFA 17》、《NFL勁爆橄欖球17》、《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16》、《NBA 2K17》
年度策略/模擬遊戲獎:《席德·梅爾之文明6》
提名入圍:《旗幟的傳說2》、《殺出重圍GO》、《幽浮2》、《火焰紋章 命運》
D.I.C.E.精神獎:《深入》
提名入圍: 《1979革命 黑色星期五》、《防火員》、《癌症似龍》、《燥熱》
沉浸現實年度遊戲獎:《燥熱VR》
提名入圍:《鷹翔》、《我預料你會死》、《工作模擬》、《實驗室》
沉浸現實技術成就獎:《鷹翔》
提名入圍:《我預料你會死》、《工作模擬》、《Tilt Brush》、《燥熱VR》
年度手持遊戲獎:《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
提名入圍:《火焰紋章 命運》、《勇者鬥惡龍 建造者》、《星之卡比 機械星球》、《斷絕》
年度移動遊戲獎:《精靈寶可夢GO》
提名入圍:《皇室戰爭》、《崩潰大陸》、《王權》、《夢幻花園 新英畝》
線上玩法傑出成就獎:《守望先鋒》
提名入圍:《戰地1》、《爐石傳說 魔獸英雄傳》、《泰坦隕落2》、《湯姆·克蘭西之全境封鎖》
遊戲設計傑出成就獎:《守望先鋒》
提名入圍:《貓頭鷹男孩》、《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深入》、《我預料你會死》
遊戲監製傑出成就獎:《深入》
提名入圍:《戰地1》、《最後的守護者》、《1979革命 黑色星期五》、《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年度遊戲獎:《守望先鋒》
提名入圍:《戰地1》、《深入》、《精靈寶可夢GO》、《神秘海域4 盜賊末路》
“互動藝術與科學學院名人堂”(AIAS Hall of Fame):貝塞斯達遊戲工作室監製託德·霍華德(Todd Howard)
此外,《最後的守護者》製作人上田文人(Fumito Ueda)在上臺領取“角色傑出成就獎”時表示,他沒有想到能獲得這一獎項,這給了他未來新作的創作靈感和開發意願。
(2017-02-28)
麥吉爾的光輝歷史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擁有加拿大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曾經出過12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麥吉爾大學,被大家稱為“北方哈佛”,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
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始建於1821年,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學府。學校百年來在國際上享負盛譽,至今已連續11年位列加拿大大學排行榜榜首,也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大學校長論壇的加拿大唯一高校代表,同時也是美國大學協會中僅有的兩所非美國學府之一。
校園環境
住宿
麥吉爾大學提供給一年級新生入住的校內宿舍共有10多處,並且多處宿舍都位於校外。但學校的宿舍少,學生多,大部分學生選擇在外面租房子,分佈在Montreal的各處。學校宿舍中,工程學生偏好greenbriar,便宜又近;La Citadelle環境真的非常好,比較貴;RVC不錯,可優先選單人間;More不推薦,因為事情比較多,如果住一定要確定好小夥伴。
餐飲
麥吉爾大學是有meal plan的,不過幾乎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cafeteria與微波爐。前者種類繁多,分佈於不同學院裡,中餐,西式快餐,日式料理等等不一而足。後者主要是為了方便做飯黨。
校園活動
麥吉爾大學以體育運動豐富多彩而著稱,有各種各樣的體育設施。麥吉爾大學還有大學各種學生團和俱樂部,學生可以在不同的俱樂部找到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夥伴。
麥吉爾大學一直保持著和其他古老大學在學術和運動上的競爭。每年,麥吉爾大學和加拿大另一所著名大學皇后大學會舉行賽艇比賽,靈感來自著名的牛津-劍橋划船比賽。而足球的競爭,開始於1884年。在一年一度的“四老”(Old 4)足球比賽中,加拿大最古老的四所大學,麥吉爾大學,皇后大學,多倫多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在足球比賽中一決雌雄。麥吉爾大學女足常年獨佔鰲頭,而西安大略大學男足往往奪取桂冠。
學校規模
麥吉爾大學已經近200多年的歷史了,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學。校園內儲存完好的各種歷史建築肯定會讓初次到來的留學生大吃一驚,會讓人感覺彷彿來到了古典的歐洲。這也是許多留學生選擇麥吉爾大學的原因,因為他們嚮往在美麗而歷史悠久的校園環境中學習。而蒙特利爾以雙語文化著名,這裡獨特的法語文化環境讓這個城市擁有獨特的浪漫氣息,被稱為“北美小巴黎”。
麥吉爾大學分為蒙特利爾主校區和麥克唐奈校區。麥吉爾主校區位於美麗的蒙特利爾市中心,皇家山的山腳下,距離城市的大型活動中心只有十分鐘的距離。依山而建的校區佔地80英畝,學校學習風氣非常濃厚!
地理位置
麥吉爾大學位於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市。蒙特利爾,坐落於渥太華河和聖勞倫斯河交匯處,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也是加拿大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人口約350萬。
專業介紹
本科課程
農業經濟學、環境學、影片科學、營養學、飲食學、生物資源工程、農產品、環境工程、非洲研究、人類研究、藝術歷史、加拿大研究、計算機科學、東亞研究、經濟學與會計、英語、環境學、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國際發展研究、義大利語、語言學、數學、中東研究、音樂、政治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機率學與統計學、軟體工程、女性研究、幼稚園與早期教育、中學教育、英語教學、法語教學、化學工程、土木工程、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礦產工程、法律學、會計、經濟學、金融學、普通管理學、資訊系統、國際管理、投資管理、勞務關係管理、市場營銷、數學、心理學、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大氣科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物理學、化學、軟體工程、音樂、護理、職業治療等。
碩士課程
農業經濟學、動物科學、人類學、建築學、藝術歷史、大氣與海洋科學、生物化學、法學、哲學、宗教學、生物、生物醫藥工程、生物資源科學、生物技術、細胞學和解剖學、生物工程、化學、土木工程、交流科學與障礙、交流學、計算機科學、牙醫科學、MBA、經濟學、地理、歷史、政治學、社會學、營養學、地球與行星科學、東亞研究、經濟學、諮詢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電子工程、英語、流行病學、食品科學與農業化學、法語與文學、德語、西班牙研究、遺傳學、圖書館與資訊研究、文化與教育價值、教育領導學、課程研究、第二外語教育、語言學、數學與統計學、機械工程、輻射物理、礦產工程、職業健康科學、病理學、實驗心理學、音樂、作曲等。
傑出校友
賈斯汀·特魯多 ——第二十九任加拿大總理
查爾斯·泰勒——坦普爾頓獎獲得者,教授、哲學家、政治家
羅伯特·萊爾德·博登——第八任加拿大總理
張明瑞——世界人工細胞之父
威爾弗裡德·勞雷爾——第七任加拿大總理,第一位法裔加拿大人總理
約翰·阿伯特——第三任加拿大總理
懷爾德·格雷夫斯·潘菲爾德——偉大的神經外科專家
威廉·奧斯勒 醫學教授——現代醫學之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創始人
羅伯特·蒙代爾,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教授(1989 - 1990),歐元之父
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威廉·夏特納 ——《星際迷航》柯克船長扮演者,著名演員
雅各布 瓦伊納——現代芝加哥經濟學派創始人,經濟學家
傑克·林頓——加拿大眾議院議員、新民主黨領導人、政治家
瓦伊拉·維凱·弗賴貝加,拉脫維亞——現任女總統, 1965年實驗心理學博士
奧杜維爾蘒塊斯——前哥斯大黎加總統(1974~1978),1945年求學於麥吉爾,獲文學碩士學位
艾哈邁德·馬哈茂德·穆罕默德·納齊夫——現任埃及總理
詹姆斯·奈史密斯——籃球運動發明者,1887年文學學士
章晟曼——前世界銀行常務副總裁。
傅承義——中國現代地球物理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威拉德·博伊爾——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獎者,電荷耦合元件發明人之一。
留學資訊
學校資訊
成績要求
申請材料
費用資訊
(2017-09-14)
盧瑟福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透過α粒子散射實驗的研究,無可辯駁的論證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舉把原子結構的研究引上了正確的軌道,於是他被譽為原子物理學之父。並因為元素衰變和放射化學的研究於19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盧瑟福出生在紐西蘭的一個農夫家庭,家裡有12個兄弟姐妹,雖然家境貧寒,盧瑟福還是勤奮努力的完成了學業。
最後一個土豆的故事
19世紀末,JJ湯姆孫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啟動了國際獎學金制度,吸引國際學生來劍橋深造。遠在紐西蘭的盧瑟福申請該專案,然而卻排名第2,盧瑟福只好暫時回到農場幹些農活。隨後幸運之神降臨, 第一名由於婚姻和家庭問題,無法成行,這樣盧瑟福就成了被錄取者。收到劍橋發來的通知書時,盧瑟福正在農場裡挖土豆,他扔掉鋤頭,興奮高喊:“這是我挖的最後一個土豆啦。”
諾貝爾化學獎 - 盧瑟福的集郵獎
盧瑟福深愛物理學,常說的一句話是:所有的科學不是物理學,就是集郵。
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了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1908年他因為對元素衰變半衰期和放射化學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也讓盧瑟福啼笑皆非,研究了多年物理學,他認為集郵的學科卻給了他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幼兒園
盧瑟福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原子物理學之父,但他更是一位偉大的導師。盧瑟福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像玻爾,蓋革,馬斯頓,查德威克,狄拉克等,他先後在曼徹斯特和劍橋大學組建實驗室,所在學生及同事先後獲得了11項諾貝爾獎,他的實驗室也被稱作諾貝爾獎幼兒園。如果有諾貝爾獲獎者培養獎,盧瑟福會當仁不讓的得獎。
同時,他的育才理論也深刻影響了他的學生,例如,玻爾後來建立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也是人才聚集,諾獎輩出,深得盧瑟福的培養真傳。
(2017-09-14)
全運會乒乓球比賽被譽為地球難度最高的地獄級乒乓球賽事,近日團體賽小組對陣已經出爐,兩大天團八一隊和北京隊在男女團體賽中皆狹路相逢。馬龍丁寧領銜的北京隊,樊振東領銜的八一隊也紛紛拍攝全家福,兩大戰隊即將展開激烈廝殺。
在乒乓球男團比賽中,八一隊、北京、天津、雲南分在一個小組。在乒乓球女團比賽中,北京、八一隊、雲南、河南分在一個小組。較為薄弱的雲南隊最慘,居然男女皆與八一和北京隊分在一組,恐怕在小組賽中將雙雙淘汰。北京男隊包括馬龍、王楚欽等國乒名將,北京女隊則由丁寧領銜。八一男隊則由樊振東和周雨領銜,八一女隊則由老將木子領銜。
對於全運會,身為世界第一的馬龍也只是把目標鎖定了一個冠軍,和許昕的跨省男雙配對是他的衝金點。“雙打目標最明確,就是冠軍。”馬龍開玩笑說男雙一定全力以赴,不“耽誤”許昕衝金。相比較雙打明確的奪冠目標,團體和單打他給自己的任務暫時是“做好自己”。
全運會乒乓球女單比賽種子排名發生了變化,昨天公佈的前4名排名是按照國際乒聯7月份排名,女單方面,北京隊的丁寧為頭號種子,四川的朱雨玲排名第二,廣東的劉詩雯排名第三,代表山東的陳夢則排第四。這個排名出來後引起不小爭議,今天,乒協將這份名單按照國際乒聯8月最新排名重新編排,丁寧依然是第一,陳夢躍升到第二,朱雨玲則後退到第三,劉詩雯滑落到第四。這對於陳夢來說極為有利,意味著她與丁寧不在一個半區,至少決賽前是不會碰到的。
男單方面種子排名並未發生變化,代表北京隊的馬龍為頭號種子,解放軍隊的樊振東第二,上海隊的許昕為第三,山東隊的張繼科則第四。
(2017-08-16)
“‘勒爺爺’來了!”9月7日晚6點20分,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逸夫樓B區105教室裡,座無虛席。一位外國老教授的出現,引起了學生們的小聲議論。
“你好!”老教授用中文向大家問候。這位被學生們稱為“勒爺爺”的老教授,是今年77歲的南京大學名譽教授、來自法國的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讓-馬裡·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以下簡稱“勒克萊齊奧”)。
課堂上,他時而起身板書,時而手指PPT課件,從史前文明的巖畫藝術開始,講到印第安舞女的運動的現實性和墨子對攝影相機發明的影響,再到中國現代作家老舍……兩個小時的課程結束後,意猶未盡的同學們仍圍在講臺旁,用英文與“勒爺爺”交流著自己的想法,其中還不乏拿著書排隊等簽名的“迷弟”“迷妹”。
今年,是勒克萊齊奧教授連續第五年在南京大學開課。本學期,由他全英文授課的名為“現實:文學與藝術中的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通識課被納入了學校推出的51門“本科生DIY(Do It Yourself的縮寫)研讀研究系列課程”(以下簡稱“DIY研讀課”)中。也就是說,他的課首次面向學校文學類專業以外的所有本科學生(包括2017級新生)開放的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喜好邀請他講授自己感興趣的專題。
“DIY研讀課”是南京大學以“悅讀經典計劃”為契機,開設的研究研讀型課程,從課程設定到開課、授課,全部由學生主導完成。在校方看來,“DIY研讀課”可以作為本科生與研究生銜接的過渡課程——既滿足本科生學術基礎學理素養的養成,也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學術探索興趣與學術研究素養。
老師由學生選
課程由學生定
課堂上,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
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南京大學推出首批6門“DIY研讀課”課程,2017春季學期繼續推出32門。2017年9月,“DIY研讀課”增加至51門,面向所有本科生(包括2017級新生)開放選課。據統計,此次共有1000餘名學生參與選修。
“邀請老師DIY,課程內容DIY,上課形式DIY。”8月24日,被問及何為課程“DIY”時,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2014級本科生汪斌這樣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解釋。
汪斌是南京大學悅讀書社(以下簡稱“書社”)現任社長,也是今年“DIY研讀課”專案主要組織、策劃者之一,且每學期都會選修“DIY研讀課”。今年暑假,他與書社成員們共同參與設計了新學期的“DIY研讀課”。
“學校原本的課程並不少,但發現為自己量身定製卻很難。所以,我們就想能不能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我們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在汪斌看來,學校開設的大班通識課雖然符合許多學生學習的大方向,但可能與其自身興趣並不完全契合,而“DIY研讀課”的產生正是基於學生對於量身定製課程的需求。
2016年,時任書社社長王建一提出“為學生量身定製課程”的想法得到了學校的支援。汪斌告訴澎湃新聞,書社成員們前期採用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在全校本科生範圍內調研大家感興趣的課堂話題後,再透過學校邀請名師進行課程草擬。後期,大家會借鑑國外高校的課程設計經驗,鼓勵同學結合自身興趣參與設計研討互動性的學術研究型課程,並和老師共商教學方式、上課形式。
汪斌認為,“DIY研讀課”是從被動接受課程到主動設計課程是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課程偏人文社科
還包含小語種
“DIY研讀課程”是由普通本科生研討課程與本碩(博)合開課程組成。8月24日,澎湃新聞從南京大學教務處獲悉,“DIY研讀課程”其內容高於新生研討課、“悅讀經典計劃”與通識課程,又不同於碩士生、博士生課程的高度專業性。
“這個學期開設了很多本碩(博)合上課程,對於一些想要更早接觸學術研究的人可能是一個大的福利。”汪斌介紹說,每個學期的“DIY研讀課”都不同。其中本科生研讀課是新開設的課程,本科生可以跨專業選課;而本碩(博)合上課程,雖然之前教務系統裡已有,但是原本並不對本科生開放。
澎湃新聞在《2017年秋季學期DIY研讀研究課程目錄》中看到,課程主要以文、史、哲以及部分社會經濟的通識課為主,此外,朝鮮語、德語兩個小語種課程也位列其中。
為利於師生間的互動交流,“DIY研讀課”原則上採用小班教學模式。普通本科生研討班,一班15-30人不等。本碩(博)合上課程,則是5-10個人。“但‘勒爺爺’的課,因為太熱門,我們今年開放了100個名額。” 汪斌在跟該課程助教老師張璐做課前溝通的間隙,向澎湃新聞簡單介紹了開課情況。
9月7日晚,離正式開課還有半小時,能容納150餘人的階梯教室上座率就已近半數。
課間,2016級英語系學生胡霄(化名)對澎湃新聞說,去年暑期拜讀“勒爺爺”著作《流浪的星星》,讓她對這位教授心生敬仰,想透過這門課來走進他的文學世界。
課堂上,“勒爺爺” 從史前文明的巖畫藝術開始,講到印第安舞女的運動的現實性和墨子對攝影相機發明的影響,再到中國現代作家老舍。而最後丟擲的“現實就是永恆”的觀點,也被現場很多師生認為是金句。
2016級天文系學生劉豐源,在課堂上專心記著筆記
除了“正式”學生,現場還有不少蹭課的師生,2016級天文系學生劉豐源就是其中一個。他目不轉睛地看著講臺,手裡的簽字筆在本子上“飛舞”著,中英文夾雜寫著筆記。他告訴澎湃新聞,選擇蹭課是因為擔心聽不懂,而浪費名額。“雖是一名理科生,但熱愛文學創作,有機會現場聽‘勒爺爺’講課,受益匪淺。”
“勒爺爺”在書上為學生寫下寄語
雖然“DIY研讀課”課程數量逐年增多,但由於大部分參與課程設計的同學來自人文社科類專業,因此現階段課程都偏向人文社科方向。汪斌告訴澎湃新聞,在之後的組織、策劃階段將著重發展理工類課程,健全“DIY研讀課”課程學科譜系。汪斌同時提到,希望“DIY研讀課”的課程內容能夠轉化為一本書,一份錄影等實際成果,成為共享資源。
本碩(博)合開課
拓寬學生學科視野
課後,學生們圍著“勒爺爺”簽名留念
9月7日課後,勒克萊齊奧教授對澎湃新聞說,DIY研讀課是一種很好的“混合”與嘗試,也是一種多元化的互動。他表示,非常歡迎學生課後與他探討並告知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邀請學生上臺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他推崇並採用的教學方式之一。
由於此前的課通常被安排在大二以上的年級,對於自己的課堂上第一次“正式”出現大一新生,勒克萊齊奧教授表示,會根據今年學生特點考慮後期的授課內容。
澎湃新聞注意到,不少“DIY研讀課”對選課同學的學習態度、學術基礎、學術興趣與學術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但本碩(博)不同學歷學生的知識結構本身就存在差異,那本碩博合開課程的目的是什麼呢?
“瞭解學術理論,鍛鍊學術思維,學習學術研究方法。”汪斌說,本科生參與本碩(博)合開課程,並不是與碩士、博士競爭,而是更多地是感受學術氛圍,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校方認為,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本碩(博)合開課程裡,本科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有利於調動課堂氣氛。
8月24日,談及開設“DIY研讀課”意義,南京大學教務處處長邵進向澎湃新聞表示,“DIY研讀課”可以作為本科生與研究生銜接的過渡課程,既滿足本科生學術基礎學理素養的養成,也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學術探索興趣與學術研究素養。這是在教學改革框架下,為培養跨學科人才、創新型人才積極進行的嘗試。
他同時提到,課程主要透過研討的形式,鼓勵學生由被動走向主動,幫助學生確立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拓寬學生學科視野,助力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培養。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tb唯愛笛舞”:給老教授點贊
網友“魔比宥司”:贊母校,羨慕學弟學妹可以有這麼靈活的學習方式。
(2017-09-11)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牛頓
牛頓在科學圈裡很有權勢,被女王封了爵位,人稱“牛爵爺”,官至皇家造幣局局長兼皇家學會會長。如果17世紀就有諾貝爾獎的話,牛頓估計至少能壟斷四屆物理學獎,分別是發明分光計、構建力學體系、發明反射式望遠鏡以及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為了表彰他在鍊金方面的造詣,可以考慮再奉送他一屆化學獎。與此同時,他還鼓搗出了“流數術”,
所以菲爾茲數學獎也要給他發一屆。更讓人驚歎的是,他的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在26歲之前取得的。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當時是如何“一呼萬應”的,敢跟他叫板的只有當時德高望重的大數學家萊布尼茨和英國大主教貝克萊。牛頓死的時候,全英國的貴族都以給他扶柩為榮,全歐洲的名流蜂擁到倫敦為他送葬。來自法國的大哲學家伏爾泰在現場大受刺激,回去寫了首詩,嫉妒之情溢於言表。
牛頓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戰鬥的一生,也是孤獨的一生。他一輩子沒有朋友,也沒有結過婚,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才高,誰都看不上眼,同時在他眼裡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和巨傻兩種,所以他對女色沒興趣也就可以理解了。曾有人給牛頓介紹過幾個名媛,都是當王妃的坯子,但一見面就受不了他的牛烘烘和不知所云。
另一方面,結交他的人大都各懷目的,人們對他畢竟只有敬畏和仰慕,並不真的喜歡他。這道理其實很簡單,絕大部分人都熱衷於跟比自己傻的人待著,很少有人願意在“人精”身邊襯托自己的愚蠢。大家不喜歡牛頓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張。他身邊的人曾回憶說,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回,其中一次還是嘲笑。有人問他,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那麼老朽,不知道還有什麼價值。牛頓聞聽放聲大笑。
而且牛頓人品太差,跟誰都打架。他從小就有校園暴力的記錄,有個胖子同學不小心踩了他的風車,他抬手就把胖子打哭了。
長大以後,不再以拳腳論高下,他就僱用槍手大罵萊布尼茨,甚至不惜化名親自去罵。其人品至此真是無以復加,萊布尼茨若不是臉皮厚早就瘋了。
牛頓有兩段話經常被我們提起,用以讚揚他謙虛好學的優秀品質,一段是:“如果說我能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一段是:“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這樣的表達確實很有迷惑性,但任何話語都是有語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語境是這樣的:胡克其實早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推匯出正確的公式,但由於數學不好,他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
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後來數學小狂人牛頓用微積分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他提出的力學三條基本定律成功推廣到星系空間,改變了自從亞里士多德以來公認的“天地不一”的舊觀點,被科學界奉為偉大的發現。於是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自己的成果。牛頓尖酸刻薄地回敬道:是啊,我他媽還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這本是一句反語,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氣一下,但後人出於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話而去掉了語境,變成了一句徹頭徹尾的謙辭。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另一段話上:牛頓晚年因為樹敵過多,來自歐洲大陸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銳科學家質問他:“牛頓你牛什麼啊?”牛頓此時完全展現了他科學大宗師的風度與水平,瀟灑地回敬道:“我沒有什麼牛的。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子,偶爾會為撿到幾個美麗的貝殼而欣喜若狂,卻對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無所察覺。”意思是說你們連貝殼都看不見有什麼資格評價我?可惜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前因後果,而只記住了那段優美深邃如同詩歌的話語。
按現在的說法,牛頓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但我們也發現,當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牛頓是個遺腹子和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不足,親孃改嫁後他跟文盲姥姥度過無聊的童年,沒有任何的早期智力開發和學前啟蒙。7歲上學以前,他腦子裡空空如也,但是上中學後已經熟練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西班牙語和英語,然後被推薦進了劍橋,二十出頭就被聘為終身教授。
晚年的牛頓除了升官發財再無其他驕傲之處,而且官迷心竅,一直幹到85歲壽終。當然,他並沒閒著,寫了150萬字的神學著作,跟上帝猛掏心窩子,同時堅定地投身化學事業,在家裡蓋了窯,拿出年輕時搞物理的勁頭兒玩命做實驗,希望從黃銅和煤渣中提煉出黃金。可惜,化學反應只能改變分子並不能改變原子,他違背了化學定律裡的物質不滅原則,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牛頓死後,他的墓誌銘這樣寫道:牛頓爵士,安葬在這裡。他以超平常人的智力,第一個證明了行星的運動與形狀、彗星軌道與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線的各種不同的折射角,顏色所產生的種種性質,讓人類歡呼,曾經存在過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類之光。
(2017-09-11)
1995年,匹茲堡青年阿威在光天化日走進兩家銀行實施搶劫,與一般劫匪不同,他既沒有用絲襪蒙臉,也沒有用頭罩套頭,事實上他沒有做任何偽裝。這讓他在當天晚上便被警察抓獲,一個小時後,他的形象隨監控錄影出現在11點的新聞中。看到畫面中的自己阿威終於失控:這不可能!我臉上塗了檸檬汁啊!大家不是都說檸檬汁是隱形墨水嗎?
無論阿威對隱形墨水有什麼誤解,他都對此深信不疑,甚至沒有在出門前照一照鏡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個道理,第一,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需要腦子,第二,每個人對腦子的理解不太一樣,第三,如果你恰巧沒有腦子,你可能也不具備認識這一事實的能力,換句話說,傻X意識不到自己是個傻X。
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唐寧和他的博士生賈斯汀·克魯格對這種無知的自信非常感興趣,他們做過四個實驗,發現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總是高估自己,當他們實際得分只有12%時,卻認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唐寧-格魯克效應”,簡稱“達克效應”。
越是無能的人,越是難以識別出別人的“真功夫”,從而越是可能高估自己的水平,所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直到真正接受相關訓練,才可能“知道自己不知道”。
別以為你不敢搶銀行這事兒就跟你沒關係了。無知的自信無所不在。在簡歷裡填自己精通Ps、Ai、Ae、Python、3D建模,其實只摳過照片寫過“Hello world”;說自己會攝影會剪輯會彈鋼琴,其實只摸過兩下器材;掌握英日韓西法意十八國外語,其實每種語言都數不到十;寫程式碼全程自信滿滿,越寫越High,想立馬出門去創業大街拉風投,直到編譯器向你報錯。
唐寧還寫過另外兩個故事。
“吉米雞毛秀”曾經在德州一個音樂節現場做過一個惡作劇。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對同事說:“去參加音樂節的人都以知道下一步的安排而驕傲,即使他們其實並不真正瞭解新的內容是什麼。”他們隨機採訪路人對一些樂隊的看法——但其實這些樂隊根本不存在。
他們編了一個名叫Doctor Shlomo的樂隊,這個名字來自一部百老匯歌劇,主角是音樂家Shlomo Carlebach。“你們覺得Doctor Shlomo怎麼樣?”記者問兩個女孩。“是我最喜歡的樂隊!”“沒錯,今年特別燥!”
“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回答非常自信,因為的確有一些線索——就好像的確有一些事實,有一些記憶,或者一些直覺模糊地飄過,確保他們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唐寧寫到,透過一些心理上的線索,並結合一些給定的細節,人們就可以像蜘蛛織網一樣把這些遊絲編織在一起。
康奈爾大學進行過一個更嚴格的實驗,他們詢問受訪者是否熟悉一些來自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或者地理學的技術概念。相當一部分人聲稱他們對真正的科學名詞,如“向心力”和“光子”表示熟悉。
——但有趣的是,他們同樣聲稱對一些完全編造出來的概念同樣熟悉:比如“視差板”(plates of parallax),“超級脂肪”(ultra-lipid),以及“cholarine”(查無此詞,詞根應該是chlorine,氯)。在一項研究中,大約有90%的人會表示對調查所問到的9個概念中至少1個感到熟悉,但事實上9個概念均是虛構的。實際上,如果他們認為自己處在一個普通的談話中,那些越是表現出“精通”的受訪者,越是會宣稱自己對這些虛構概念十分熟悉和了解。
很想在同學聚會上重複這個實驗了。
達克效應的另一端,是“冒充者症候群”,有些人雖然又聰明能力又強,但是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一切都是假裝的,成功都是靠運氣。(見:我沒那麼好,我不配,我騙了大家)
人們對自己的認知經常出現偏差,還有一個效應叫“高於平均效應”:大家都覺得自己比周圍人強,高中生普遍覺得自己比平均水平更受歡迎,每個足球運動員都覺得自己比其他隊員能力強,這明顯違反統計學邏輯。
達克效應現在已經變成很好用的網路溝通工具。比如你不小心在微博上捲入互懟事件,不用著急,只需輕輕說一句,呵,達克效應,憋到他內出血,然後拉黑他。
專欄作家也發現這個詞很好用,最近,美國網站Bloomberg View用達克效應給他們的總統定性,說他“有嚴重的殘疾:他不僅無知,對他的無知一無所知,而且不明白到底什麼才叫做知道。”
但是,如果達克效應僅僅是變成另一個互相攻擊的武器,那麼人們只能在停留在愚蠢裡。“判斷其他人是個蠢貨實在是太容易了——判斷自己不是個蠢貨也實在太容易了。”唐寧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信的傻瓜。
2000年,唐寧因為虛心提出“達克效應”,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專門獎給那些乍看毫無用處、實則發人深省的研究:熊孩子驅逐器、憋尿對決策能力的影響、農場鴕鳥向人類求偶的行為研究(???)……
本週五,我們將迎來第27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屆時又會有哪些好玩的發現呢?我們將於9月15日早6:00在果殼網微博和笑點低小組進行實時圖文直播,一起來看吧!
收看小組直播點這裡→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直播
或者上微博關注@果殼網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寒冬將至凍冰”:越是無知越是好
網友“夜探尼姑庵地和尚”:越是落後越是無知
(2017-09-14)
科學發展並非朝著真理直線前進,種種錯誤反而成為人類做出種種突破的催化劑。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具備催化劑的屬性,有些錯誤它能夠進化為更大的錯誤。
十九世紀有一位改寫了化學史的偉大化學家,他叫做鮑林。
作為一個諾貝爾獎雙料得主,他不僅是一位天賦秉異的化學家,更是一位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
他曾被英國《新科學家》週刊評為人類有史以來20位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與牛頓、居里夫人及愛因斯坦並肩。
愛因斯坦昔日曾由衷地稱讚鮑林:“此人是真正的天才。”
但他卻犯了一個錯誤,一個至今仍有人當真的錯誤。
萊納斯·卡爾·鮑林
1901年2月28日,鮑林出生於在美國俄勒岡州一個貧苦家庭裡。
他的父親是一位藥劑師,在他9歲的時候就不幸逝世,他的母親則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說起化學,這個種子是怎麼埋藏在他心裡的已經無法考證。
有的說是他同學給他看的實驗吸引了他,也有人說他父親的配藥過程讓他感興趣,無論怎樣,化學從那個時候開始便和他密不可分了。
他13歲入讀高中,這才系統性地瞭解化學,一種物質突然變成了另一種的神秘感讓他更加喜愛化學。
3年後,受限於家境,他只得就近入學,在俄勒岡農學院學習化學。
他本就聰明,學習又極為刻苦,畢業後在加州理工學院深造,迅速掌握了許多具有革命性的技術。
靠著對晶體結構的深刻研究,他以最優等的成績拿到了博士學位。
加州理工學院
那個時代的歐洲仍是科學界的中心,群星璀璨,而德國更是歐洲的中心。
拿到博士學位的鮑林前往德國,尋找與更多在量子力學和物理化學領域卓出的科學家見面的機會。
他從索末菲的演講中看到寬廣的道路;他在玻爾的實驗室工作數個月收穫頗多;他還去到蘇黎世,隨薛定諤做研究工作,研究量子力學解決化學問題的可行性。
1926年鮑林、維爾納·庫恩和泡利在歐洲的遊船上
但鮑林並非想要轉行物理,他對於化學是非常執著的,他只是想掌握好物理後,能夠運用在化學的研究中。
這也是得益於他在美國讀書時的老師們,他們預見了物理化學的交融,為鮑林的學習安排了足量的物理課,甚至定期邀請一些物理巨擘來訪教學。
鮑林學成回國後,便投身在研究化學鍵本質的工作。
他嘗試延續薛定諤的研究,利用量子力學解決化學問題。
對化學、物理的瞭解,使得他得以跳出傳統化學家的思維探究問題根本。
1931年2月,他提出並發表了價鍵理論*,此後陸續發表了相關論文。
*注:單個原子會擁有未成對的電子,當兩個原子的軌道相重疊時,這些未成對的電子就會兩兩結合成為電子對,生成一個共價鍵,同時它們將不能與第三個電子配對。
價鍵理論追求的是“視覺化”,能夠極巧妙地解釋了化學鍵。
但價鍵理論也有其侷限性,如甲烷(CH4)按價鍵理論並不可能存在,但實驗結果卻表明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
碳四面體結構是化學領域的老問題,綿亙將近60年也沒有靠譜的解釋。
鮑林隨即補充了雜化軌道理論,認為碳原子成鍵時,自身軌道會發生“雜化”,從而構成正四面體。
甲烷分子模型
雜化軌道理論不僅能夠解釋CH4,同時能夠解釋絕大多數的分子結構。
除此以外,鮑林還獨創性地提出了電負性、共振理論等理論,並在1939年整理出了《化學鍵的本質》一書。
儘管《化學鍵的本質》一書裡的理論並非無可取代*,但其在化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注:同一時期以德國的洪特、英國的瓊斯與美國的穆麗肯為代表的分子軌道理論便可以與《本質》分庭抗禮。
當時的化學分類並不嚴謹,化學分為晶體結構化學、立體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這四門分支學科,並且它們各自的現象與理論一直相互衝突。
而《化學鍵的本質》中的一系列理論成功將它們的衝突化解,使化學變成了一個整體。
鮑林在研究化學分子結構(右二)
除了在學術上的重要價值,《化學鍵的本質》在教學上也有著革命性的意義。
1947年,鮑林以《化學鍵的本質》為基本,出版了大一教材《普通化學》,三年後又出版了《大學化學》。
這使化學不再單純依賴於科學訓練的知覺和實驗積累的經驗,而是如數學和物理一般有著理論核心。
也因此,化學才算得上是“數理化”之一的自然科學基礎學科。
鮑林一家
鮑林對於化學鍵的研究工作也改變了他在科研圈的地位:
1931年,他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兩年後入選美國科學院,成為當時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1954年,鮑林憑藉化學鍵對科研方面和教學方面的重大意義,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獎牌
鮑林也曾涉足生物學領域,同樣運用分子結構的思想便取得了不少成果。
他在生物學上做出兩大貢獻:闡明瞭蛋白質的α螺旋結構,為揭秘蛋白質拉開序幕;證明了鐮狀細胞貧血是由於血紅蛋白的變異,提出了分子疾病的概念。
50年代初,他參與揭開DNA結構的角逐,但因為從來只考慮三螺旋、四螺旋結構而無緣真相。
他還曾提出透過比較不同物種的同源蛋白質來確定不同物種間的親緣關係,這種方法被普遍使用,成為確定親緣關係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鮑林雖然作為一個科學家,但不可忽視當時的時代背景——二戰的硝煙仍在瀰漫。
他經歷了二次戰的殘酷,再加上他妻子的影響,使他變成了一個和平主義的行動者。
他還主動加入由愛因斯坦領導的原子能科學家緊急委員會,以此來提醒公眾核武器的危險。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參與各種反戰運動,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不留餘力的反對核試驗,致力於世界和平事業。
1958年1月,他向聯合國秘書長呈遞了一份由他起草的要求禁止核武器試驗的國際協定倡議書,這上面還有著49個國家11000多位科學家簽名。
他對世界和平的共享讓他成為了196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鮑林也因此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兩度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領獎後的紀念照片
鮑林迫切世界和平,而且他直言不諱、絕不退讓且堅持不懈,使他成為學生們的精神領袖。
但這也讓他成為了媒體的眾矢之的。
過剛則易折,他的行為和思想方式也為他招來了非議。
獲得諾貝爾獎後,他的言行更是與公眾輿論脫節,愈發顯得“自命不凡、自以為是”。
他猛烈抨擊政客,反對政府政策。
美國主流媒體看不起他的政治觀點,對諾貝爾和平獎的頒佈不以為然。
就連他曾擔任主席的美國化學會的學報,也只是在報紙一個角落提及他“榮獲”諾獎。
鮑林在他人眼裡變越來越“荒誕不經”。
加州理工學院院長和化學系的同僚們都對他頗有微詞,認為他“深陷化學生物學,遠離了物理化學的根本”。
鮑林最終選擇離開,去過加州聖巴巴拉民主學院研究中心,也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系和斯坦福大學供職過,卻感覺都無法適應。
媒體稱呼他為“學術界的流浪漢”,直到他自己創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方才停下。
鮑林經受住了不公,但也真正變得荒誕起來,他開始投身“維生素保健”的研究。
他逢人就鼓吹“正分子理論”:人體存在正分子平衡,生病既是正分子失衡。
因此,他提倡透過食用大劑量維生素或無機鹽,矯正正分子平衡來達到治療目的。
小到感冒、牙疼、拉肚子,大到癲癇、精神病、過敏性疾病,藥到病除童叟無欺。
然而,他的猜想缺乏科學證據,也沒有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
開始的時候,他的信心來源於自己大劑量服用維生素後感覺“神清氣爽”,而公眾們自然也願意相信雙料諾貝爾獎得主鮑林的話。
這種觀念透過廣播、通俗出版物和大眾書刊大規模廣告宣傳,影響力非同凡響。
然而,正兒八經的醫學家和營養學家都不認同他的觀點。
美國國立精神健康研究院研究諮詢委員會也曾公開表示大劑量維生素療法可能有害。
事實上,儘管維生素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維生素過量服用,確實會導致維生素中毒。
而鮑林壓根不認同他人的指責,認為他們只是“自以為佔據了真理”。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於1970年出版了《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一書。
書中認為每天服用1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其中提到用量已經遠超成人的膳食標準(60毫克)十幾倍。
但這本書卻受到讀者的讚譽,被評為當年的美國最佳科普圖書。
隨後,他又和一名醫學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維生素C》一書。
書中建議每個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1克等於1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
他們認為這種簡單的方法將十分顯著地改善癌症治療的結果。
後來,他的建議劑量還一改再改,甚至一度達到標準量的數百倍之多。
《如何活得更久,且感覺更好》鮑林著
鮑林還曾先後8次向國家癌症研究所申請資助。
可他的申請每次都被否定,他只能靠那些真想靠維生素救命的人資助。
他憑藉著本身的社會影響力,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研究成果。
關於維生素劑量之爭,鮑林與醫學權威們誰都沒有說服誰。
幾乎所有鮑林的觀點都被醫學界拒絕,而醫學界的善意提醒也始終被公眾拒絕。
直到1994年,在鮑林離世後,維生素的劑量之爭徹底陷入了死局。
儘管維生素大軍的靈魂人物已經過世,但提高維生素C攝取量的建議,仍被一些有心人舊事重提。
他們用作宣傳維生素保健品的宣傳,一罐幾塊錢的維生素C甚至可以買到幾百塊。
但維生素C能不能保健不好說,但胡亂吃維生素C甚至有副作用,超量攝入會導致失眠、驚厥、燥熱、頭痛等不良症狀,嬰兒則會出現皮疹。
若超大量服用甚至還有可能在停用後引發壞血病。
維生素並不具有我們想要的驚人功能,但卻總有人選擇相信維生素保健。
人們追逐健康實則無可厚非,生命實在太過寶貴,這才讓許多人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去搏一搏。
(2017-09-11)
今天是全運會青年女排小組排位賽最後一天的比賽日,經過今天激烈的八隊角逐,兩個小組最終排名出爐了,具體如下:
今天四場比賽結果如下:
浙江3:0八一
河北0:3上海
遼寧3:1山東
江蘇0:3天津
最終排名結果如下:
A組:
上海:三勝零負(3:0/3:0/3:0)積9分
浙江:兩勝一負(0:3/3:1/3:0)積6分
八一:一勝兩負(3:0/0:3/0:3)積3分
河北:三負零勝(0:3/1:3/0:3)積0分
B組:
天津:兩勝一負(3:1/1:3/3:0)積6分
江蘇:兩勝一負(3:2/3:1/0:3)積5分
山東:一勝兩負(2:3/3:1/1:3)積4分
遼寧:一勝兩負(1:3/1:3/3:1)積3分
後天淘汰賽對陣雙方如下:
上海vs遼寧
浙江vs山東
八一vs江蘇
河北vs天津
目前來看,青年組的比賽終究是青年組,不管是強隊還是弱隊,比賽中都會有很大的波動,而且普遍一傳都比較差,攔網也都是半斤八兩,所以後天的淘汰賽,誰輸誰贏都有可能,至於直播目前還沒有固定的平臺,不過明天開始中國女排參加的大冠軍盃就要開賽了,所以對女排球迷來說也算是一個安慰吧!
(2017-09-05)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