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曹操“奸雄”形象的由來

由 士振文 釋出於 綜合

  曹操,一個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但千百年來褒貶不一,難以蓋棺定論的人物。對於其功業為人,評論之多,意見分歧之大,真可謂世所罕有。有人讚譽他為“超世之傑”,有人則罵他為“漢賊”。而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評價了。那麼,曹操的“奸雄”形象到底是如何被定型的呢?

  首先倡導曹操“篡逆”之說的是東晉的習鑿齒。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一書中將蜀作為正統,認為“魏武雖受漢禪晉,尚為篡逆”,而且在繼統關係上試圖將魏抹去,由晉直接承漢。甚至不認為司馬氏立功於魏,而認為立功於漢。由此可見,習鑿齒的封建正統觀念是非常強的,為爭正統,不惜曲解歷史。當然,習鑿齒認為曹魏“篡逆”不足為怪,因為東晉和以後的南宋一樣,偏安一隅,情勢同於蜀漢而異於曹魏,但他的觀點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到了南北朝,以及唐朝、北宋,人們對曹操的評價深受習鑿齒等人影響,不少人專門選擇有損曹操形象的事實與傳說而宣傳,曹操的形象也隨之江河日下。南北朝時期,曹操為人譎詐的一面雖然常為人非,但其政治手段卻常為人效。南北朝常有帝王逼禪之事,而且也大都學習曹操三讓而後受之的程式。到了唐朝,評論曹操的砝碼開始不斷向貶低的一頭傾斜。而到了北宋,曹操的“奸雄”形象已經開始定型,並且深入民間。如蘇軾所言:“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可見,白臉曹操的形象已是深深印在了人們的腦海中。

  趙宋南渡,如同孫、劉偏居一隅,如此形勢也就使得南宋人極度仇視曹操。朱熹作《通鑑綱目》一書時甚至於不顧歷史事實,篡改歷史,將《資治通鑑》以曹丕黃初承漢建安的紀年關係改為劉備章武承漢建安紀年。文字的表述也不像《三國志》《資治通鑑》那樣的相對客觀,而是徑稱曹操為“篡盜”。愛國詩人陸游則甚至寫出了“邦命中興漢,天心大討曹”的詩句。由此可見,南宋時期,視曹操為賊已經是人們的共識,人們在鄙視仇恨曹操方面也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元、明、清時期,曹操的“奸雄”藝術形象被徹底定型化,藝術化了的曹操也就逐步取代了歷史上的曹操,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這部尊劉貶曹的通俗演義一經發布,有著詭譎奸詐作為和卑鄙齷齪心理狀態的曹操被典型化。此時的曹操再也就不是原本意義上的歷史的曹操,而被徹底醜化與妖魔化,直至今日,曹操的形象也沒能被徹底扭正。


  微辮子,女神辮子,迦納辮子,蛇,莫霍克,荷蘭語,法國,暈,魚尾,瀑布...似乎有類似的頭髮有多種型別的辮子。 紐約市名有著著名流行在這裡,任何一天都可以看到編織風格的遊行。 辮子具有高度的功能 - 但是他們的歷史根源深深地滲透著,並且引人入勝的社會,精神和地緣政治的故事。

  非洲,被認為是文明的搖籃,也是最著名和錯綜複雜的辮子或辮子的家園,但辮子已經穿在世界各地。 我們擁有的辮子最古老的記錄是一個未知來源的雕刻雕像,名叫維倫多夫的維納斯(或女人),估計已經在三萬年前被稱為生育戀物癖,其特徵是編織的頭髮覆蓋了一個妖uous的身體。

  埃及

  古埃及人有發明聲譽,包括紙,牙膏,日曆,數學甚至避孕套。 雖然他們可能沒有發明編織 - 將三股材料組合成一個髮型,反映財富,年齡和社會群體。 年輕的女孩穿著辮子或馬尾辮。 人們穿著辮子的假髮,和長輩一樣隱藏著頭髮或灰白色的缺乏。 辮子裝飾著漿果,花瓣,亞麻色帶,或作為狀態顯示,穿黃金。 辮子經常用作增厚頭髮的延伸。 對於男人而言,鬍鬚是一個神性的象徵,並不是每個人穿的,而是以圖坦卡蒙的黃金掩埋面具的方式編織的。 Meryet-Amun女王被額外的辮子帶入時尚的來世。

  希臘

  與埃及人相比,古典希臘婦女長出頭髮長得多,並將其拉回小燭樹。 許多風格包括固定在頭上的辮子,並用花,頭帶,絲帶和金屬件裝飾。 辮子是財富和休閒的標誌; 越精細越好越好。

  義大利

  在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期間,細節髮型成為一種表達財富和地位的時尚。 假髮片使頭髮變得越來越長。 精緻的辮子和結裹裝飾著珍珠和寶石針。

  美洲

  在美國原住民傳統中,頭髮是精神實踐的特徵。 梳理代表思想的一致性,編織是思想的一體性,紮紮實實是思想的確定。 流淌的頭髮被認為是單獨的弱,但是當連線在辮子中顯示出統一的力量。 讓頭髮流暢的表現出與生活的和諧,編織表示一致的思想。

  中國

  幾個世紀以來,滿族王朝迫使人們穿上髮質的髮型,水稻農民揹著辮子。 20世紀中葉的中國領導人中山人推翻了滿族王朝,把人們帶出封建制度,他鼓勵在城市地區變得普遍的辮子, 但辮子根深蒂固的農村傳統,就是在謀殺和自殺中得到保護。

  非洲

  可以說,最富有的頭髮傳統已經持續了 - 有些人可能會說,重生 - 從他們在非洲的起源。 部落文化賦予了精神上的頭髮,被認為擁有巨大的力量。 作為身體最高的部位,頭髮被認為是神靈靈魂到達靈魂的渠道。 美髮師是可信賴的社會成員,高階婦女,家庭或親密的朋友,可以繫結部落的債券,梳理儀式通常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扭曲,編織,串珠和修飾也鍛造了長老與兒童之間的有意義的聯絡,傳統技巧也因此而得以傳承。 編織習俗既是儀式和社會服務,也不需要報酬或報酬; 事實上不幸的是,謝謝。 鬆散的頭髮可能表示缺乏衛生和整潔,而修飾顯示健康和禮貌; 死亡儀式是讓頭髮鬆散的唯一可接受的時刻。實際上,火和火的舞蹈通常是社會禮儀的一部分,編織的頭髮保持了明火更安全。

  細節從部落到部落不同:Mangbetu婦女辮子頭髮,並安排頭髮在錐形籃框架裝飾用骨針。Miango婦女用圍巾和葉子裝飾辮子。 馬賽人用動物糞便加強他們,Himba婦女混合紅赭色,黃油,灰和草本,以塗抹他們; 一個女孩只有兩個辮子,一旦她結婚就獲得更多的東西。 Himba男人穿著一條辮子,並在結婚後綁在頭巾上。 Mbalantu女士從12歲開始,將精細磨合的樹皮和油放入頭髮,以幫助它長長而厚實,並在整個生命中將其編織成精美的頭飾。

  共同的非洲部族信仰包括:頭髮應在滿月切割,以增長; 兩個人同時編織一個人的頭髮可能會導致一個人的死亡; 孕婦不應該編織別人的頭髮; 頭髮不應該被梳理或編織在開放的。

  (2017-10-08)


  火影忍者的故事中,一共有九隻尾獸,暫且不算最後的boss十尾,這九隻尾獸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九隻尾獸的來歷以及基本資料。

  中文名:【一尾·守鶴】

  介紹:生長在奈良沙漠,受異界魔力影響,被風沙掩埋堆積而產生的狸貓怪物,以在沙漠中被風沙困死的死者怨靈而生,本體為一隻狸貓,愛玩,喜歡用風沙掩埋自己眼前所有的東西。身上紋身為紫羅蘭,紋身的意思代表風神。

  能力: 風沙,擁有控制強風和沙塵的能力

  尾獸力量排名:8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9

  中文名: 【二尾·貓又】

  介紹: 居住在日本極北的北海道鬼之森,黑色貓妖,有巨大黑天使翅膀,原為死神的寵物,後私自越過三界之門逃到人間界,以吸食死人靈魂為樂,當靈魂不夠時就殺人然後取得死人怨靈,可以隨意召喚死者的靈魂為自己戰鬥,並且從冥界召喚異界魔物。腦頂的第三隻眼一旦張開死人的靈魂就會被其吞噬

  尾獸力量排名:4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8

  中文名: 【三尾·磯憮】

  介紹: 前額有勾狀角突起的鯊魚怪物,常年生活在日本西部的四國島 南鬥-和川海域,住在日本海深處的須賀海溝底,每隔數月就會浮上海面透氣,當磯憮浮上海面時,雷電交加,暴風雨大作,海上波濤洶湧,在日本海上的一切船隻都會被其吞沒作為食物。璣憮手下的一條跟班魚,名為鮫機,平時貼在磯憮肚子上,負責清理殘餘物,並且從磯憮肚子裡吸取食物,提煉大量查克拉,然後把查克拉送回磯憮體內。鮫機的力量在於其可以從食物裡提取正常可提取查克拉5倍的查克拉,儲存在鮫機體內的查克拉會在磯憮戰鬥的時候源源不斷送入磯憮體內 。

  能力:水,可以控制水流,魚類

  尾獸力量排名:6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7

  中文名: 【四尾·孫悟空】

  唯一一隻具有中國特色的尾獸:孫悟空。由中國古典名談《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演變而來,外形為紅色的赤猴。

  能力: 熔岩,熔化物質

  尾獸力量排名:9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6

  中文名: 【五尾·穆王】

  介紹: 吸收風雷水火土五個祭壇各自的部分力量而生的犬類怪物,五條尾巴可以放出五種元素的強力攻擊,以破壞大自然而奪取大自然的元素力量精華為樂,在富士山頂擊敗鼠蛟後不可一世,在古戰場擊敗強敵貓又後與貓又聯手進攻九尾,然而九尾狐的查克拉量為無限,貓又,彭侯支援不住,彭侯雖然僥倖以風遁逃脫,然而重傷。

  能力: 混合元素攻擊,精通各種元素能力,瞬間製造各種自然災害

  尾獸力量排名: 3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 5

  中文名: 【六尾·犀犬】

  介紹: 雷之祭壇從上古就開始供奉的雷神,受到八娛大蛇的邪惡力量所影響成為妖物,嗜血,六條閃電狀尾巴可以放出無限伏的電壓。喜愛在黑夜裡釋放強力雷電,天火,燒燬所有周圍的東西

  尾獸力量排名: 5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 4

  中文名: 【七尾·重明】

  介紹: 最為狡猾的尾獸,體形不大(身高17米),善於偽裝,很少在地面上露面,一般都在地下掘洞而行,喜歡偽裝到獵物腳下,然後把獵物腳下的土破壞,從而使獵物直接掉進它的肚子。喜歡襲擊商旅,每次上到地面上就會變身成各個形狀,大小,樣子,無法區分,在沒有粘土的地方無法變身,一旦遇到危險就變顏色逃跑。

  能力: 變身,粘土類忍術

  尾獸力量排名: 7

  尾獸查克量排名: 3

  中文名: 【八尾·牛鬼】

  尾獸力量排名: 2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 2

  中文名: 【九尾·九喇嘛】

  尾獸力量排名:1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1

  象徵代號: 火 (自然是火影統轄的木葉村)

  (2017-10-10)


  手是人們觸控世界的窗戶,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用手感知、改造這世界。手部皮膚疾患也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患之一,現我們就簡單談談手部皮炎的防治方式有哪些?

  皮膚是人的外殼,是保護機體免受外界物質侵襲的屏障,皮膚的完整性是防止刺激性皮炎的關鍵。手部皮炎的病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刺激性因素,一類是過敏性因素,兩者完全不同。

  刺激性因素引發皮炎:工作中的酸鹼、腐蝕劑都是常見的刺激物,這些您可能早就知道了,但有些微小的刺激您可能察覺不到,日積月累也會造成刺激性皮炎。如:反覆接觸水及洗滌劑、油類、漆類的工作。

  除了工作中各種物質的直接刺激,其它因素如磨擦也可加重刺激性皮炎。如在乾燥的氣候下,皮膚變乾燥而脫屑及瘙癢,此時空氣中一些粉塵、煙氣等就易在上述部位產生刺激性皮炎。在天氣高溫或潮溼的,腋窩、腹股溝或其它衣服易磨擦部位造成刺激性皮炎。

  過敏性因素導致皮炎:與刺激性皮炎不同,過敏性皮炎更為重要,雖然它不如刺激性皮炎常見,但一旦您對某種物質過敏,再接觸該種物質,就可發生嚴重的皮炎。為了確定您是否對某種特定物質過敏,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斑貼試驗。

  接觸性過敏的發生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幾年,所以您可能使用某些物品多年未發生反應,但一旦致敏,您再接觸該物質就會發生皮炎。慢性皮膚刺激造成刺激性皮炎會破壞皮膚屏障,使過敏原容易進入人體,大大增加過敏的可能性。

  手部皮炎的護理和治療

  1、得了皮炎要馬上治療,因為皮膚髮炎的時候,保護功能更差,更易對許多不過敏的物質發生過敏反應。

  2、注意保護好您的手,日常護理首先要避免外界的刺激原及過敏原。

  3、手如干裂或脫屑應使用擦手油或矽霜,接觸刺激性物質要戴手套。

  4、手部皮炎如果繼發感染則需用抗感染藥物,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5、辣椒、酒、濃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癢加重容易使溼疹加重或復發,都應禁忌。

  (2017-10-06)


  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

  此菜作為淮揚菜的經典名餚,建國後多次登上國宴選單,因為魚頭和魚尾兩頭上翹,魚身改刀炸制後根根豎起,整條魚形似松鼠,走菜時澆上滾燙的芡汁,還會發出“吱吱”的響聲,像極了松鼠叫故而得名。

  原料:鱖魚1條(重約750克),蝦仁30克,熟松子20克,鮮豌豆20克。

  調料:番茄醬70克,白糖20克,白醋10克,料酒8克,鹽5克。

  製作:

  1、鱖魚宰殺去鱗,除去內臟後衝淨血水,從胸鰭下方入刀,斜刀切下魚頭,用刀輕拍幾下魚頭,使其稍扁、能立於盤中,在魚嘴中放一小節藕段撐開、固定。

  2、從魚身脊背處入刀,貼脊骨片下魚肉,兩片魚肉尾部相連,斬斷脊骨,然後片去兩片魚肉上的胸刺。

  3、將魚肉皮朝下置於案板上,先順著頭尾方向每隔6-8毫米打一字刀,將魚肉旋轉90°後每隔1.5釐米打斜刀,注意不要切斷魚皮。

  4、改好刀的魚肉加鹽、紹酒、蛋黃抓勻,表面均勻地裹上一層幹澱粉,然後用手將兩片魚肉的邊緣捏合在一起,使其炸制後成型更美觀。

  5、鍋入寬油燒至七成熱,提起魚尾將魚身下入鍋中,炸至定型後鬆手,使其全部浸入油鍋中,不斷用勺子往上淋油,同時下入魚頭,一起炸至微黃,撈出,將油溫升至八成熱,下入魚身、魚頭復炸至表面金黃,撈出控油,摘去魚嘴中的藕段,將魚頭、魚肉在盤中擺好形狀。

  6、鍋留底油燒至四成熱,下入番茄醬炒香,加少許清湯稀釋,然後下白糖、白醋、鹽、料酒攪勻,淋溼澱粉勾芡,起鍋澆在魚身上,點綴熟松子、鮮豌豆(入水汆熟)及蝦仁(提前滑油)即成。

  製作關鍵:

  炸魚時要用高油溫,分兩次炸,第一次快速定型,第二次炸熟炸脆。

  (2017-10-04)


  一、廣東的歷史

  外省的人大多數不瞭解廣東人的組成及來源,也不知道為何叫做“廣東”,更會有些外省人會奇怪,為何秦漢時期的“百越之地”、少數民族眾多的廣東,現在除了在粵北的深山上有一個“瑤族”外,其餘地區全是清一色的漢人?為何韶關南雄縣的“珠磯巷”及肇慶封開縣這兩處相距甚遠的地方都被稱為嶺南文化的發源地?為何近代史上只有廣東人大規模地遷徙外國,並誕生了孫中山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轉折?這些都涉及到漢民族發展歷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並且是一環扣一環地一直髮展到如今!以下詳細講述!

  廣東、廣西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並不屬於中原政權,被稱為“百越”,但也沒有形成“國家”,全是刀耕火種的少數民族氏族部落。因為有位於廣東與湖南交界處的“嶺南山脈”的阻隔,在戰國時期即使是離廣東最近的“楚國”(現湖南)也沒能統治百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誤判了形勢,認為中原已經永遠降服了。於是將軍隊分為兩大部分,一支北上抗擊匈奴,另一支號稱50萬人的大軍則在由後來自立為“南越王”的大將“趙佗”(現河北地區人)率領下,南下征服百越。但這樣的舉措造成了中原地區的軍力空虛,以至於不久之後的“陳勝、吳廣起義”及後來形成的兩大起義軍“楚漢雙雄”可以橫掃中原,最終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史書中記載當年趙佗率領50萬大軍征服百越的過程中,曾與當地的少數民族在叢林地區慘烈撕殺。當然,當時裝備、人數、科技水平都明顯佔優的秦軍仍然順利地征服了百越。由此開始,現兩廣地區第一次歸屬中原政權。趙佗征服百越後,將行政中心選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匯聚處、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現廣州越秀區),因此廣州的建城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之後“楚漢雙雄”劉邦、項羽逐鹿中原,秦朝本來命令趙佗帶大軍回中原平叛,但被趙佗拒絕且趁機在番禺自立為王,將其控制的兩廣地區及現越南北部稱為“南越國”,此政權一直持續到“漢武帝”時代。因此當時的主要陸上交通工具是“馬”,但兩廣地區本身並不產馬匹,必須從中原引起,因此社會的發展一直受制於中原。到漢武帝時中原穩定,武帝逐派大軍南下殲滅了“南越國”,自此兩廣地區一直嫡屬於中原政權,也成為了以後歷史長河中,中原漢人的南下逃難的世外桃源。而中原漢人的南下,也最終形成了當今的中國,此是後話。

  順便說一句,南越國的第二位皇帝,趙佗的孫子趙昩的陵墓在上世代八十年代在廣州的“象崗山”處被發現且被完整發掘,出土了“金玉璽”、“金縷玉衣”等眾多國寶級的文物。該“南越王墓博物館”是現今廣州的知名歷史文物景點(可以進墓參觀)。

  另外,幾十年間就經歷了兩次中原大軍的大規模軍事征服後,原百越的少數民族數量已經大為減少。至於這些“百越諸部”究竟去了哪裡,史書中並無記載。現越南人認為其北部的原“京族”等民族就是由兩廣地區為逃避中原軍隊的征服而逃到越南北部的百越諸部,因此之前竟然有越南人以此為依據荒唐地要求中國將廣東、廣西交還給越南!因此1979年中越戰爭時,當時越軍的口號就是知名而搞笑的“打到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寧過春節!”。而中國歷史學家則認為原廣東地區的“百越諸部”是向西逃到了廣西、雲南一帶,而成為了現在壯族、侗族的祖先。

  還有,漢武帝收復南越國後,將行政中心(郡)由番禺遷往現兩廣交界處的“肇慶市封開縣”,並將封開縣城的一條小河命名為“廣府河”,寓意漢武帝“廣佈恩澤”。自此該縣城以東稱為“廣東”,以西為“廣西”。封開縣城也是四百年漢朝時期,兩廣地區與中原交往的中轉樞紐,因為被稱為是廣俯文化的起源地。

  二、廣東人的由來

  廣東人由三大群體組成,廣府人(佔大多數,分佈在珠三角及粵北、粵西地區)、潮汕人(李嘉誠就是這一人群,分佈於粵東南的潮汕平原)、客家人(分佈於粵東的梅州、惠州),因此也有三大語言:粵語(即廣府語)、潮汕語、客家話。這三大群體全部是不同時期、內地不同地區的漢人南遷的後代。

  為何會在廣東出現這三大群體?先要繼續上文的廣東史:

  漢武帝北擊匈奴、南收南越,奠定了漢朝長達四百年的江山,中原地區也形成了一個擁有統一文字、語言、文化、民俗的強大民族“漢族”。

  之後是較短時間的三國演義,再到西晉。期間三國時期統治兩廣地區的“東吳”政權,又重新將行政中心由“封開縣”搬回南越國的首府“番禺”,並改名為“廣州”。自此“廣州”一直是廣東的行政中心並一直沒再變更名字。

  但從西晉開始,漢族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長時間的內部戰亂,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亂”!這場始於宮廷內權力鬥爭的“八王之亂”雖然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而結束,但已經極大地破壞了中原地區,也導致漢民族力量的急劇衰退。接下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趁漢民族衰退而大舉入侵中原,形成了又一個知名的戰亂歷史時期——“五胡亂華”!再到後來的“南北朝混戰”,一直到唐朝中原戰亂才徹底結束!

  這時中原的漢人已經知道在遙遠的南方,有一塊物產富裕、雖然嫡屬於中央政權但山高皇帝遠的樂土“廣東”!所以從“八王之亂”開始,出現了史上第一次的中原漢人為逃避戰亂而長時間的大規模南遷,當時是整個家族、整條村莊在族長、村長(稱之為“太公”)帶領下的扶老攜幼式的長途南下,因此把當時的中原漢語、文化、習俗全都帶到了廣東。幾乎所有傳統廣東人的家族都有“族譜”記錄自他們是來自中原何方,何時遷到廣東的。例如前香港特首“曾蔭權”,其始祖就是山東的“曾子”,其族譜就記載了什麼時候由山東南遷到廣東的南海縣。到曾蔭權的爺爺時再遷到香港。

  以當時的交通、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如此的長途南遷是多麼的艱辛。因此當這些南下的漢人族群在終於翻越嶺南山脈到達粵北韶關南雄縣,不會再受戰亂影響時,就都會在那裡休養生息。但南雄縣畢竟是山區,農業物產遠不及平原地區豐富,所以南遷漢人在那裡繁衍了幾代人後,就又大多會繼續沿北江南下、沿西江西進而到達最終的遷徒地——珠三角、粵西、甚至廣西東部的平原地區。因此南雄縣的“珠璣巷”又被稱為廣東人的發源地,這與之前提到的“封開縣”的地位是不同的,很多廣東的大的姓氏都在那裡修建了“太公祠”以緬懷帶領族群南下並安葬在那裡的“太公”。

  這一時期在浙江福建一帶的漢人則有部分南遷到粵東地區的潮汕平原,成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語與“閩南語”是同一語系,與作為來源於中原古漢語的粵語不同。

  唐朝建立後,中原的戰亂終於平息,漢人南遷也告停止。李唐又是近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中原漢語再次重新統一,且廣東地區到唐朝末年其漢語也由漢朝時期的漢語也逐步演變為唐朝的漢語(儘管兩者並無好大區別)。唐朝四百年安穩歲月,也使得前述的來自中原各地的漢人在廣東重新混合形成了在珠三角,以及沿北江、西江分佈的“廣府人”,語言文化上也趨一致。

  另外,這次漢人的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使得原廣東地區的百越諸部終於徹底湮滅,全部被趕光、殺光。到唐末全廣東就只剩下粵北深山上的一個“瑤族”,其餘平原地區全是漢人了。因此廣東的漢人後來就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讀音與“越”字相同的漢字——“粵”,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現在的“粵”已經完全不同於古代的“越”了。

  三、廣東古漢語的穩定與中原漢語的胡化簡音

  李唐之後,中原再次陷入長時間的戰亂及飽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佔領,語言隨之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北宋初年時,中原地區的漢語仍能基本保持漢唐語言,當時出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權威發音韻律書《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裡面標註的文字發音與現今的粵語高度吻合。但之後中原因為受到西廈、遼、金、元等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佔領,漢語開始胡化,到了南宋時期中原漢語已經由漢唐漢語(粵語)演變為現在的“客家話”了。

  而偏於一隅的廣東卻是一直極少戰亂,基本沒受到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的影響,所以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因此大量的唐詩宋詞現在只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

  以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竹枝詞》為例——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詩人“王維”的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粵語裡“親、人”是同韻母的,符合詩詞的押韻要求。但普通話裡這兩個字就又不同韻了。從這首詩作可以肯定唐代的山東人說的也是與粵語一樣的古漢語。

  還有唐代著名的哲理詩,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在粵語裡“流、樓”是同韻母的,符合絕句詩詞第二、第四句必須押韻要求。但普通話裡這兩個字就又不同韻了。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古漢族是男耕女織的農耕型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近距離長時間地面對面交談,而當時的“文言文”都是很簡短的,所以需要多達九個音調,這樣保證了大多數字之間的讀音都有差異,從而不會有過多的“同音字歧義”,所以能夠在簡短的語言內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北方少數民族則都是遊牧民族,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是坐在馬背上較遠距離地溝通交談,所以音調必須最少,僅有四個調,這樣才能達到不同音調之間差別很大,讓較遠距離的人都能聽明白髮的是什麼音調,但這樣就會導自同音字的大量出現。

  南宋之後的中原漢語,因為音調大為減少,為避免過多的同音字而嚴重影響到交流的弊端,其解決方案就是增加聲母,即在原來從沒有捲舌音的古漢語基礎上,透過把“z、c、s”三個聲母髮捲舌音而新增加了“zh、ch、sh”這三個聲母。這就是現在的普通話有捲舌音的由來了。

  四、南宋開始的再次漢人南遷與客家人的形成

  接前面的歷史講述,到了南宋後,中原的漢語已經較漢唐時有明顯區別,音調有所減少。因為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引起的長時間戰亂,再次引發了中原漢人的史上第二次大規模南遷廣東。這次的漢人南遷一直到清朝初年才結束。

  因為當時廣東的平原地區均已被之前南遷的廣府人及潮汕人全部佔據,所以這次南遷的漢人只能遷到粵東北與江西、福建交界的梅縣山區,並被稱為“客家人”,即“客居他人地方的人”,他們所說的南宋中原漢語就被稱為“客家話”。後來部分客家人又再主動遷徒到臺灣,又有部分在清政府的安排下遷徒到原廣府人居住的地方,從而又引起了一系列中國史上的重大事件。後面將會講述。

  五、粵語與普通話的最終形成

  廣東省內廣府人的生活一直安穩,所以語言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特徵,但也並非一成不變。例如宋朝時廣州的海外貿易非常發達,一些阿拉伯語也由此傳入從而影響到廣府語言的詞彙。清朝260年的穩定歲月,使得保持了古漢語九個音調、及大部分文字發音的現代粵語在清朝末年徹底形成。同期,現在的普通話也在以北京為中心的地方形成,但其音調只剩下四個調了,徹底與北方胡語相一致。

  粵語覆蓋地區廣泛,不同地區在口音上會有差異但差異不會過大,例如粵北韶關地區的人,完全可以和廣西東部的人進行粵語交流。基於廣州兩千多年來在廣府地區的龍頭地位,因此公認的標準粵語發音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發音。西關地區就是現廣州舊荔灣區,是清末民初時期廣州有錢人的聚集地,清朝時期全中國唯一的外貿口岸“十三行”即位於該處。

  六、廣東史上的“土客之爭”及廣東華僑的形成

  清朝初期,客家人大量聚集在粵東北的山區,而廣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粵西平原區物產豐富且人口並不密集。於是在清朝政府的安排下,部分客家人由梅縣、惠州一帶遷往了珠三角東岸的增城、寶安縣,以及粵西的肇慶、五邑(即“台山、鶴山、開平、恩平、新會”五個縣,現江門市範圍)。

  其中珠三角東岸因為離省城廣州近,一切都在官府的控制之下,所以遷往當地客家人與當地的廣府人能夠和平相處。香港在開埠以前,也就是幾十戶客家人的小漁村。這也就是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的由來,因為當地客家人的粵語發音將“香港”讀成“康港”。

  但遷往粵西地區的客家人就完全不同了,和原居當地的廣府人爆發了長時間的暴力衝突。據肇慶、五邑等地的地方史記載,清朝中後期發生了多次廣府人與客家人之間的大規模械鬥,往往都是需要政府由廣州派軍隊過去才能平息,史稱“土客之爭”。土客之爭持續了幾十年,最終以客家人有些重新遷回梅縣、惠州一帶,有些繼續向西遷徒到廣東、廣西交界處,餘下的以通婚等形式徹底融入當地廣府人族群而告終,因此現江門、肇慶地區再無客家人村落了。

  表面上看“土客之爭”以廣府人勝利結束,但持續了幾十年的械鬥也使得五邑地區的廣府年青人對留在當地感到厭惡。因此到了清朝晚期,大量的五邑青年寧願透過“賣豬仔”賣身去美國、加拿大做華工修鐵路也不願留在當地。在此帶領下,開啟了清末廣東人大規模移民海外的浪潮。

  大量廣東華僑的形成,使得廣東人的視野、思想一下子就“國際化”、“現代化”。這為之後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誕生、以及辛亥革命的發生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當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皇朝後,竟然有大量北京當地的人(無論滿、漢)在故宮前跪拜哭訴,要求皇帝快些回來統治!可見當時內地的人已經完全被臣民化了,根本不可能有推翻滿清皇朝、實現民*主共和的思想與行動。

  以下就是知名的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牌坊大門,其上面有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大字。該次為推翻滿清皇朝而進行的廣州起*義拉開了辛亥革命歷史大潮及中國現代史的序幕,廣東華僑是這次起*義的絕對主力,國民*黨也由此創立。並且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同盟會”的眾多創始人也安葬在那附近,連線這些陵墓的路也被命名為“先烈路”!

  七、香港粵語的發展與爭議極大的“粵語正音運動”

  前面講過,香港在開埠前是一客家人居住的小漁村,但開埠後因為大量廣府人的進入,再加上當時廣州、廣府文化的絕對龍頭領導地位,使得其使用的漢語迅速變為粵語,港英政府也認同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是標準的漢語。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49年。

  49年之後,香港與內地的直接的人員與文化溝通完全中斷,香港的發展逐步超過了廣州,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騰飛就更是遠遠把廣州拋在了後頭,兩千多年來廣州第一次不再是兩廣大地區的龍頭老大!自此香港的語言文化發展也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了,不再受廣州的影響。

  本來1949年之前,大量原居住在上海、江浙一帶的有錢人舉家南遷香港,大量的上海話口音使得香港的粵語發音已經有些混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內地“逃港潮”,又有很多潮州等非粵語區的人進入香港,香港的粵語就更為混亂。大量不發鼻音的“粵語懶音”現象出現,例如將“恆生銀行”讀成“痕身銀行”,將“朋友”讀成“貧友”等。

  為此從七十年代開始,港英政府推行了“粵語正音運動”,即規定電視、電臺,以及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音必須符合標準的廣州粵語。這一正音運動一度很好地糾正了上述粵語發音混亂的局面,但之後又有反覆。

  隨著香港經濟的騰飛,大量中青年人要忙於工作而必須請家傭照顧小孩。七十年代時香港曾向廣東省政府提出引進一批廣東的中年婦女去香港做家傭,因為廣東人與香港人“同聲同氣”,但被廣東省拒絕。無奈之下,香港只好向菲律賓、印尼、泰國引入大量的菲傭、印傭、泰傭,結果很多香港的小孩出生後學到的第一種語言竟然是菲律賓語、印尼語、泰國語!於是粵語懶音現象在八十年代再次廣泛出現。

  這時一個非常重要而具爭議性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何文匯”!

  八、何文匯與粵語復古音(病毒音)

  前文講過,粵語在清朝晚期正式形成後,其讀音相比起漢唐時期雖然大部分保留,但肯定會會有一定的改變,且改變是以語言的表達更為流暢、清晰為前提的。其權威的發音是廣州西關地區的粵語音,其權威的音韻書籍是1979年廣東省出版的《廣州音字典》。

  但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文匯教授並不認同這點,他認為標準的粵語發音應該是嚴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廣韻》的音!例如“構、購”兩字應該讀為“救”音,而不是“扣”音;“塑”字應該讀為“素”音,而不是“索”音;“糾”字應該讀為“九”音,而不是“鬥”音等等。

  於是他藉著香港政府推行的“粵語正音運動”而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製作了一系列的電臺、電視節目,推廣他的復古漢語,併成功讓香港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發音更改為《廣韻》的音。結果粵語產生了兩大流派,一派是廣州話為代表的現代粵語,一派就是復古粵語。

  何文匯的舉措引起了包括廣東、北美等地大部分粵語語言學家的反對,並稱其發音是搞亂粵語的“病毒音”。相當一部分的香港語言學家也不認同按照《廣韻》來發音,再加上大部分的香港市民日常說的都是現代的粵語。因此現在香港是兩種發音並存(但新聞播報則以復古粵語為主),中學生畢業時按規定要用粵語流利朗讀一段文字,也是隨便採用那種發音都可以。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與廣東的電視臺在發音上會有一定區別的根本原因。

  九、粵語相比起普通話的優勢

  前面已經說過,粵語有聲調更為豐富、朗誦古詩詞時更為符合韻律美的優勢外,更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近義字的區別。

  古漢語對於近義字的發音特點是:聲母相同,但韻母不同。這樣近義字的讀音相近但又有區別,才能夠正常表達。

  普通話最大的問題是文字完全繼承自古漢語,但讀音卻被“胡化”,從而出現很多常用的近義字讀音完全一樣的情況,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極大混亂。例如“的、地、得”,“做、作”,這兩組常用的近義字,在粵語裡完全符合“聲母相同,韻母不同”的要求,所以懂粵語的人完全不會搞混淆“的”與“地”與“得”,也不會用錯“做”與“作”。但北方地區的人經常會搞亂這兩組近義字。因此要想漢字能夠正確地使用的話,讓北方的人學一些粵語非常有意義!

  另外,就是前文曾提到了,粵語裡沒有捲舌音,即不存在北方地區的人也經常搞混淆的

  “z、c、s”與“zh、ch、sh”這三對對應的、捲舌與不捲舌相區別的聲母的正常使用問題。所以粵語的表達往往能夠比普通話更為清晰、明確。

  十、總結

  綜觀整個廣東人文的形成、發展史,其實質就是中原漢人為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斷遷徒、奮鬥的血淚史篇,並由此帶動了整個中國的發展史。在此過程中,語言、文字、宗族等是維繫著廣府人的最重要紐帶,因此幾乎所有廣府地區鄉村的家庭,屋裡都會擺放一塊紅色底的“祖先牌位”並定期給祖先上香的。也因此廣東人“寧丟祖宗田,莫丟祖宗言。”的觀念也遠比內地要強,粵語成了保留古漢語最好的現代漢語!

  再舉個例:宋詞中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時、幾多”這兩個古代詞彙只有粵語才完好地儲存下來,且是日常用語,胡化的普通話根本不會這樣表述的。另外粵語中“愁、流”同韻,但普通話就不同韻了。

  粵語(Cantonese)也是除普通話(Mandarin,洋人認為是:滿大人的語言)外,唯一擁有完整的文字系統的漢語,即所有粵語發音均有對應的文字,能夠用文字完整地記錄發音,這是滬語、湘語等其它地方的語言所無法比擬的。

  隨著廣東人走向世界,粵語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現在粵語除了是香港、澳門的官方語言外,也是美國、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澳洲的第四大語言。因此粵語在海外的地位明顯高於普通話。現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群超過一億,為此聯合國早已將粵語定義為“語言”而非“方言”。

  相信以後廣東人及廣東文化的發展史,也必將繼續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人生是N場騙局”:我要賣1億豬仔到國外去,讓國外也同化了說粵語

  網友“我的感覺”:好文

  網友“大寶”:普通話念早發白帝城,就露出馬腳了,而用粵語念,完美壓韻!

  (2017-10-14)


  還記得這些中秋習俗嗎?賞月源於祭月,如今成輕鬆的娛樂;吃月餅;燃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花燈懸於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祭兔兒爺:兔首人身,手持玉杵,拜月供品,更是孩子的絕妙玩具…明天中秋,你怎麼過? 詳情如下:

  更多中秋節介紹

  (2017-10-03)


  重陽節吃螃蟹自古以來就有的,因為重陽節正是肥碩之時,營養豐富,肉質鮮美,送人自吃都很好的哦。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螃蟹

  重陽佳節吃螃蟹是一種民間習俗。

  1、農曆的玄月初九,稱為“重九”,古人以“九”為陽數,玄月初九是兩陽相會,因此又稱“重陽”。而這個節日期間正是吃大閘蟹的時候,唐朝開始已經有了這個習慣,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覺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時,橘綠橙黃洞庭有。 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嫰姜。特別應該提到,曹雪芹《紅樓夢》裡的林黛玉說“對斯佳品酬佳節”,薛寶釵說“長安涎口盼重陽”,說明到了清代,重陽佳節吃螃蟹已經普遍了,說明螃蟹已經成了重陽佳節不可或缺的食物了。御製序雲:“陶潛盈把,既浮九醞之歡;畢卓持螯,須盡一生之興。(宋·韓琦《九日水閣》)

  2、這種節日吃大閘蟹一般都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江浙一帶以及兩廣等地區這種習俗比較盛行!據記載,特別在清代及民國年間,姑蘇、揚州、杭州、蕪湖、南京、北京、長沙等地,一到重陽,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還親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賞菊。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說重陽蟹最美有兩層含義,一是重陽節前後,蟹肉肉質鮮美,蟹黃肥厚;二是重陽節是個孝心節,天漸涼了,給年邁的父母準備一套保暖衣,送上幾隻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衝上一杯暖暖的薑茶,讓老人家暖暖和和過秋冬。

  重陽節吃螃蟹的由來

  大概從唐代開始,重陽又增添了食蟹:

  農曆的玄月初九,稱為“重九”,古人以“九”為陽數,玄月初九是兩陽相會,因此又稱“重陽”。(清·鄭燮《留秋》)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覺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時,橘綠橙黃洞庭有。

  揚州好,重九快我曹。毫無疑問,這天的螃蟹已經不只是普通的食物,而且成了傳統文化的載體,如同正月十五吃湯圓、蒲月初五吃粽子等一樣,曾經是過去很多地方和人家不可或缺的風物。(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嫰姜。特別應該提到,曹雪芹《紅樓夢》裡的林黛玉說“對斯佳品酬佳節”,薛寶釵說“長安涎口盼重陽”,說明到了清代,重陽佳節吃螃蟹已經普遍了,說明螃蟹已經成了重陽佳節不可或缺的食物了。御製序雲:“陶潛盈把,既浮九醞之歡;畢卓持螯,須盡一生之興。(宋·韓琦《九日水閣》)

  玄月九日,(唐)中宗幸臨渭亭,登高作詩……時景龍二年也。

  哪裡僅僅是“新酒菊天,惟其時矣”,更重要的是螃蟹內蘊美質、外露威武、出將入相、橫行之象。

  攜手菊橋同訪絕,振衣梅嶺更登高,沽酒晚持螯。 ”上曰:“茅店酒旗語,豈王言耶?”令陳藏一擬聞。先臣援筆立成,略曰:“內則黃中通理,外則戈甲森然,此卿出將入相,文在中而橫行匈奴之象也。重陽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這天要登高、喝酒、食糕(糕與高諧音)、賞菊、插萸,逐一都有意蘊,給餬口平添了很多樂趣。陳藏一的批答,不只符合了宋理宗的心思,也說出了人們潛伏的感覺,原來螃蟹仍是一種象徵著騰達和風雅的食物!

  蘇州守臣進蟹,應制程奎草批答雲:“新酒菊天,惟其時矣。深層的推測,恐怕與騰達和風雅的心理有關。名曰“持螯會”。

  重陽佳節吃螃蟹是一種民間習俗。人生有限杯,幾個重陽節?(元·馬致遠《雙調·夜行船》)

  酒味已醇新過熱,蟹黃先實不須霜。(明·唐寅《江南四季歌》)

  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清·黃鼎銘《望江南》)

  重陽時以良鄉酒配糟蟹等而嘗之,最為甘美。最有意思的是,過去長江三角城鎮的商店和作坊,主人往往在重陽節晚上宴請店員和勞工,這頓晚宴成為“螃蟹酒”,“吾鄉重九之夕,鋪家沽酒剝蟹,以犒店夥”(清·潘宗鼎《金陵歲時記》“重陽犒店夥”條)“紫蟹居然一市空,買來聲價重青銅;東翁為勸茱萸酒,過卻明朝上夜工”(清·孔慶鎔《揚州竹枝詞》),重九之夕吃螃蟹酒,成了夜工開始的預約,成了某些行業的俗例。

  此外,浙江紹興民謠:“玄月九,湖蟹過老酒”;江南名諺:“玄月重陽吃爬爬”(爬爬為螃蟹的俗稱)……都透露出重陽食蟹的資訊。 ”上乃悅。宋·陳世崇《隨隱漫錄》卷三載:

  據記載,特別在清代及民國年間,姑蘇、揚州、杭州、蕪湖、南京、北京、長沙等地,一到重陽,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還親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賞菊。

  吃螃蟹的三大功效

  1、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大閘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並且多半以優質蛋白為主,而這些優質蛋白質中還含有氨基酸,可增加淋巴細胞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抗感染的功效。手術後或受傷人群可以適量多吃螃蟹。

  2、解毒功效

  精氨酸能參與體內能量代謝和解毒工作,適量吃蟹可促進肌體能量平衡,對體內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洩作用。因此便秘患者可以多吃些蟹肉。

  吃大閘蟹千萬不要過量,由於螃蟹屬於寒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影響腸胃健康,誘發腹瀉等症狀。

  3、預防腫瘤

  大閘蟹肉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E含量最高。這2種維生素可以保護粘膜上皮組織,軟化血管和抗衰老。

  大閘蟹中還含有大量的硒,每100克的螃蟹中硒的含量高達56.7微克。含硒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能起到預防腫瘤、抗癌的功效。

  重陽前後,也就是西北風起時,蟹才是最好的時候,雌蟹只只飽滿,雄蟹只只膏肥。那麼如何辨認陽澄湖大閘蟹呢?還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為陽澄湖的水草特別肥腴兼且是石質底,所以在陽澄湖爬過的大閘蟹肚腹潔白,蟹腳上長毛帶金,而且腿腳有力。那肉質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樣甘甜美味。

  (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