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媒體的炒作下,“川普守護阿富汗婦女短裙”一事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微博裡更是明顯有水軍運作的痕跡。絕大多數的微博熱評,是對特朗普政權增兵阿富汗的狂熱歌頌,還有許多熱門評論直接鼓吹特朗普入侵中國。“阿富汗短裙”在輿論上的熱炒,顯然是由美國情報部門精心設計,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美國控制中亞、拉印打巴、遏制中俄的戰略意圖。
一、特朗普增兵阿富汗,部分中文媒體大肆洗白
8月21日,特朗普公佈對阿富汗戰爭新戰略,表明美國不會從阿富汗撤兵,反而要增兵。從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強力介入阿富汗之後,這個國家就被戰爭所撕裂,成為世界上最動盪、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近期特朗普增兵阿富汗,是美國霸權邏輯的再次發酵,本應受到全球民眾的一致反對。
但是,與此同時,美國散佈一則訊息稱: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說服特朗普出兵阿富汗的方法是,給特朗普看一張70年代阿富汗婦女身穿象徵“西方文化”的短裙的照片。]
言下之意,特朗普政權本不願意增兵,但是,為了阿富汗婦女能夠解放,為了阿富汗人民能夠重新世俗化,特朗普的“正義王師”將義無反顧開赴中亞。
24日前後,這則報道迅速在中文媒體刷屏,如財新媒體@世界說globusnews發微博稱:
“阿富汗妹子的短裙由我川普來守護!”
在中文媒體的炒作下,“川普守護阿富汗婦女短裙”一事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微博裡更是明顯有水軍運作的痕跡。絕大多數的微博熱評,是對特朗普政權增兵阿富汗的狂熱歌頌。如某新聞客戶端下熱門評論第一條,是這樣的:
[看過《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裡面描寫過60年代的阿富汗是富裕的、繁榮的、開放的,是蘇聯和塔利班毀了這一切……]
把阿富汗地區戰爭、貧困、分裂的鍋全甩給蘇聯和塔利班,美國的責任卻洗脫得一乾二淨。
在中國輿論場,還有許多熱門評論直接鼓吹特朗普入侵中國:
[贊 我們這裡現在也有穆斯林包裹女人 特朗普政府也來吧]
事實上,戰爭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決策,美國更是一個戰略大國,有豐富的戰爭經驗和戰略謀劃。美國對外戰爭佈局需要契合壟斷資本寡頭的全球利益,並非僅憑某個總統的一時頭腦發熱就能敲定。今年8月初,金正恩揚言要轟炸美國關島,特朗普警告朝鮮會面臨“烈焰和怒火”,但結果美國並沒有出兵朝鮮。特朗普根本不可能因為“短裙”一事決定增兵。
“阿富汗短裙”在輿論上的熱炒,顯然是由美國情報部門精心設計,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美國控制中亞、拉印打巴、遏制中俄的戰略意圖,阻止中國輿論討論“美國扶植恐怖主義勢力向中國新疆滲透”、“美國破壞中國一帶一路”等核心議題,將議題設定緊緊扣住美國解放阿富汗婦女、美國給阿富汗帶去文明與進步,將美國打造成“王者之師”。
這是一次美國對華策動的資訊心理戰,為美國全球霸權洗白。這也是一次中國帶路黨的小規模表演,鼓吹“特朗普入侵阿富汗”,與鼓吹“特朗普入侵中國”異曲同工。
二、誰是阿富汗亂局的罪魁禍首?
誰才是阿富汗亂局的罪魁禍首?特朗普把鍋丟給了蘇聯和塔利班。事實上,罪魁禍首毫無疑問是美國。
1、蘇聯對阿富汗的長期援助與人民民主黨推進婦女解放
阿富汗於1919年獲得獨立,當時蘇聯是第一個承認阿富汗獨立地位的國家。
冷戰時期,蘇聯對阿富汗有大量經濟、民生、軍事援助。1954年1月,蘇聯與阿富汗簽訂雙邊協定,蘇聯向阿富汗貸款350萬美元修建喀布林等地的糧倉與麵粉廠,麵包廠,以改善當地民生。之後蘇聯對阿富汗開啟全方位基建援助。1955年,赫魯曉夫與布林加寧訪問阿富汗之後,蘇聯以百分之二的利息向阿富汗提供了1億美元的貸款,主要用於阿富汗王國蘇式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這些援助貸款大多數用來建設阿富汗本土的礦產開採業與農業。
1956年7月,蘇聯開始了對阿富汗的軍事援助,7月簽署的援助合同價值3240萬美元,這種軍事援助一直持續到70年代末。蘇聯專家也大量來到阿富汗幫助與指導其武裝力量,使得阿富汗在機器備件、新技術、額外軍事援助方面都與蘇式接軌。
真正在阿富汗推行世俗化、推行婦女解放與土地改革的,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該黨在蘇聯的支援下,於1965年成立,奉行社會主義綱領。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推翻了達烏德政權,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塔拉基出任國家元首。該黨於1978年5月9日作為施政方針提出的《三十點政綱》中明確指出:
“阿富汗國內的基本矛盾是農民與封建主以及人民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人民苦難生活完全是因為‘封建階級、大投機商、買辦、腐敗的官僚和國際帝國主義壟斷資本代理處的經濟和政治統治’,而黨就是要剝奪剝奪者,就是要代表廣大阿富汗人民的利益”。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廢除無地農民的高利貸債務,正式頒佈了土地改革法令,由農民直接參加土改各個程序,“擴大工會權利,增加教育及社會服務,支援男女平等及政教分離”。
對於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治下的婦女解放、社會進步情況,西方人也有客觀記錄。《新世界評論》季刊的前主編瑪裡琳·比奇特爾在1980—1981年蘇聯干涉的頭兩年,曾經兩度訪問阿富汗:
[她親眼看到了阿富汗婦女在手工藝品合作社工作的情況,她們的勞動第一次得到了可觀的報酬,並且可以控制自己的勞動所得。她看到婦女和男人一起學習。婦女成為職業女性,在政府部門擔當負責的高階職務。貧窮的工人家庭第一次看得起病,第一次能夠送孩子上學。比奇特爾還談到,政府勾銷了農民的債務,開始進行土地改革,鄉村開辦了農民合作社,物價得到控制,主要食品的價格下降,政府幫助遊牧民定居。]
《舊金山紀事報》的一篇報道說:
[喀布林一度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藝術家和嬉皮士雲集到這裡。女性在這個城市的大學裡學習農業、工程和工商管理。阿富汗的婦女在政府擔任要職;在20世紀80年代,有7名女議員。女人開著汽車,到處旅行,參加約會。在大學中,有50%的女學生。]
這一切是如何被破壞的?
比奇特爾稱:
[她不大高興的是,美國支援的伊斯蘭游擊隊對農村地區的學校和教師進行了殘酷的襲擊。]
2、掐滅世俗的、進步的政權——美國在阿富汗大力資助聖戰對抗社會主義
中亞出現一個蘇聯支援的社會主義世俗化政權,是美國所無法容忍的。美國先於蘇聯對阿富汗世俗化的、進步的社會主義政權進行橫加干涉。
2015年,美國著名學者佩特拉斯發文《美歐50年的帝國戰爭對世界人民貽害無窮》稱:
[依靠巴基斯坦陸軍和情報機構的後勤支援,依靠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支援,華盛頓在全世界資助和武裝了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力量,以便侵略和破壞阿富汗世俗和進步的、並得到蘇聯支援的政權。]
在阿富汗製造動亂,將蘇聯拖入阿富汗“陷阱”,是美國的戰略,由布熱津斯基牽頭制定。布熱津斯基從不諱言,反而四處炫耀。
1998年1月15日,布熱津斯基[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77~1981),美國頂級智囊]在接受法國“新觀察”Le Nouvel Observateur 的採訪中透露:
[在蘇聯出兵阿富汗前,“卡特總統早於1979年7月3日便籤署了第一道秘密援助喀布林親蘇政府的反對派的命令”,布熱津斯基同一天判斷“該援助計劃將誘使蘇聯進行軍事幹預”。]
布熱津斯基還稱:
“進行秘密援助根本就是個高招,它的結果就是讓蘇聯跌進阿富汗陷阱”,“當蘇聯隊伍跨越邊境的那一天,我寫信給卡特總統說,我們終於等到個機會,送給蘇聯一場它自己的越戰。近10年時光,蘇聯果真陷入了一場令其政府無法支撐的戰爭,使得該帝國士氣敗壞並最終分崩離析。”
顯而易見,是美國先行對阿富汗進步政權進行秘密戰。
在布熱津斯基的推動下,美國對人民民主黨進行滲透,收買扶植了部長會議主席哈菲佐拉·阿明,1979年9月14日,在美國的支援下,阿明先發制人,發動政變,擊斃塔拉基,自任總統兼總理。阿明上臺後,與權貴階層妥協,使:
“流血事件接連不斷,城市交通癱瘓,無數援阿蘇聯專家慘遭殺害,人民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威脅,陷入困苦之中,數以百萬的農民失去了家園,成為了戰爭的難民”。
蘇阿關係迅速惡化。
隨後,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內要求扞衛阿富汗革命成果的黨員、幹部,要求蘇聯出兵制止阿明集團的政變行動。蘇聯在反覆衡量後,於1979年12月27日晚出兵阿富汗,並擊斃阿明。
美國在收買人民民主黨高層的同時,開始扶持和支援以本拉登和塔利班為代表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分子:
“在78至92年之間,美國政府至少用了60億美元(有人估計高達200億美元)支援聖戰組織一派購買軍火、培訓士兵及設立各種基金。”
也就是說,自1979年開始,在蘇聯進攻阿富汗前,為了驅逐蘇聯在阿富汗的勢力,美國里根政府大力支援包括本拉登在內的一批遜尼派原教旨主義激進勢力,為其提供“毒刺”地對空導彈,援助資金則從1982年的3500萬美元,發展到1987年的6000萬美元。美國總統里根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和聖戰者的合影,是對美帝偽善最有力的嘲諷。
1983年,里根在總統辦公室會見阿富汗聖戰組織領導人。
1988年11月9日,羅納德·里根總統在美國總統辦公室會見阿富汗抵抗聯盟時任主席拉巴尼。拉巴尼是蘇阿戰爭期間的聖戰組織領導人,他當時獲得了美國的軍事和財政援助,作為穆斯林青年組織的領袖和喀布林大學的教師,拉巴尼也是把伊斯蘭激進主義引入阿富汗的關鍵人物。
三、美國增兵阿富汗的背後:扶植恐怖主義勢力、圍堵中國
1、美國與塔利班存在重大合作與交易,遏制中俄
無論是70年代末美國介入阿富汗對抗蘇聯,還是在2001年出兵阿富汗,美國的政治目標既非給阿富汗人民帶去解放與進步,也並非消滅恐怖主義勢力。戰略學者張文木一語中的:
[控制中亞,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不在於打敗塔利班,而在於要在阿富汗找到有實力反映美國利益而不是反映俄國和伊朗利益的替代力量。]
顯然,從政治考慮,美國並非真想徹底消滅塔利班,只是想從中分化出一個能反映美國和西方利益的所謂“塔利班溫和派”。]
美國之所以要在阿富汗扶植親美政權,則是為了:
“控制中亞就可以從西東南三面堵死俄國南下進入印度洋的陸上通道,打散中俄兩國與中亞國家正在形成的聯合並阻止中國和俄國在中亞佔據更多的油氣份額。”
美國與塔利班存在廣泛的交易。
2014年,美國政府與塔利班達成協定,將5名被關押於關塔那摩監獄的塔利班囚犯轉移至卡達,以換回1名被囚美國士兵。這是一筆對美國而言“不划算”的交換,背後疑似存在重大交易。訊息一出,連美國國會也表示震驚,因為奧巴馬做出這項決定並沒有提前知會國會。先斬後奏之後,兩黨議員們才湊在一起開了個秘密的吹風會。
重獲自由的5位囚犯都是什麼人?“他們無疑是在關塔那摩關押的最危險的塔利班指揮官。”軍事雜誌記者托馬斯·喬斯林告訴美國新聞網站“每日野獸”。
這5人分別是:
——穆罕默德·法茲爾,曾擔任塔利班的“國防部”副部長。他因戰爭罪受聯合國通緝,涉嫌殺害數千名什葉派穆斯林。
——赫魯拉·哈爾發,塔利班高階官員,曾擔任“內政部長”和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的行政長官。五角大樓檔案透露,本·拉登曾親自點名讓他參與軍事行動。
——阿卜杜勒·哈克·瓦西克,曾任塔利班情報部門副部長。據稱他策劃了與其他伊斯蘭組織聯合對抗美軍的計劃,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之間的重要聯絡人。五角大樓2008年的報告稱,他掌握著大量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高層領導人的資訊。
——毛拉·諾魯拉·努裡曾是塔利班高階軍事指揮官,被控參與了什葉派穆斯林的大規模屠殺。
——穆罕默德·納比·奧馬裡擁有多個塔利班領導職務,包括安全部門負責人。他涉嫌參與了襲擊美國和聯軍部隊。
美國與塔利班的交易過於露骨,引起了阿富汗當局的憤怒。阿總統卡爾扎伊表示,這是揹著阿政府的暗箱操作,並指責美國破壞了阿富汗的和平程序。換囚事件加深了卡爾扎伊對美國的不信任和對美國在阿戰略意圖的懷疑。
阿富汗塔利班首領奧馬爾對此則發出了罕見的宣告,稱5名塔利班成員的釋放是一次巨大的勝利。
事實上,阿富汗總統根本不用懷疑美國對阿戰略,美國對阿戰略就是控制中亞心臟,遏制中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可以和任何恐怖主義勢力做交易。
2、美國擊斃本·拉登後,與基地組織大力合作,扶植東突勢力
2011年5月1日,美國擊斃本·拉登,宣告了基地組織本拉登反美路線的終結。從2011年開始可明顯可以看出,“基地組織”已經逐步將鬥爭焦點從美國和西方轉到中東地區那些美國的敵人頭上。
在利比亞戰爭中,美國和恐怖主義組織的合作是廣泛的。美國與相當多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勢力達成和解。
在利比亞戰爭中,將卡扎菲軍隊打敗的,首先是北約的空中力量及地面特種部隊,但真正在地面發揮骨幹和基礎作用的正是主張聖戰的“基地組織”的各個分支--如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組織(Libyan Islamic Fighting Group),該組織於2007年在南亞正式加入“基地組織”。
在敘利亞戰爭中,基地組織的步調也與美國相同。當美國加緊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進行全面制裁,全力支援敘利亞反對派推翻巴沙爾政府的時候,基地組織頭目扎瓦赫裡在聖戰網站發表錄影《前進吧,敘利亞的獅子》,出面聲援敘利亞反對派,支援他們推翻總統阿薩德·巴沙爾。
在美國武裝下盤踞伊拉克的ISIS,最早是由約旦人扎卡維創立於阿富汗,2003年進入伊拉克,打出基地分支的旗號,2011年敘利亞內戰升級後,ISIS進入敘利亞參與了反對巴沙爾政府的軍事行動,並在該軍事行動中得到美國與沙特等國的資金資助與軍事訓練,發展壯大。
2016年,美國智庫蘭德研究所政治系副教授克拉克表示:
“基地組織重新在阿富汗崛起。”
美國的試圖進一步加強同基地組織的聯絡,以達到遏制中俄的戰略目標。遜尼派極端主義的高漲,與中國新疆等地頻頻發生“暴恐”事件,有相當明顯的關係。奧薩馬被殺之後坐上卡伊達組織第一把交椅的扎瓦希裡(al-Zawahiri),在宣傳說教之中,就不斷把“東突厥斯坦”列入“聖戰”戰場。
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高階研究員、戰略學者馬鍾成在《從伊朗到新疆——美國中東戰略陰影下的“橢圓形”漩渦》一文中提及:
[本拉登時期,基地組織從未號召恐怖主義力量集中精力對付中國,本拉登的策略反而是將東突留在阿富汗等地對付美軍。但由於東突勢力與美國關係極其密切,在本拉登時代,基地組織和疆獨勢力一直若即若離,從未正式加入基地組織。隨著美國的戰略調整,東突等新疆三股勢力和“基地組織”的關係在逐步融合。
據長期關注反恐戰爭的專業雜誌《The Long War Journal》報道:拉登被擊斃的不久前,現任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的負責人阿普杜勒·沙庫爾被“基地組織”任命為領導巴基斯坦武裝力量和訓練營的新指揮官,而這一職務之前是由基地組織最高策劃者及規劃師賽義夫·阿德爾擔任的。這顯示東突已經加入了“基地組織”的核心領導層,從而使兩者之間更難於區別,而東突已經在“基地組織”的核心決策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特朗普增兵阿富汗對華策動心理戰:竟有人高呼王師
瞭解了上述基本事實,我們再看這幾天在中文媒體中刷屏的“短裙”事件,再看輿論場中瘋狂抹黑蘇聯、替美國和特朗普洗白、甚至鼓吹“特朗普入侵中國”的言論,就會覺得非常荒謬。
特朗普在阿富汗問題上的解決方案第三條:
[以戰促和,尋求包容塔利班武裝在內的政治解決方案]。
第五條:
[調整巴基斯坦和印度政策,聯合反恐維護南亞穩定。]
特朗普對阿富汗的新戰略,包括對巴基斯坦和印度政策的調整(“挺印抑巴”),著眼點顯然是基於遏制中國的大格局,而不是徹底絞殺恐怖主義。特朗普計劃與恐怖主義勢力繼續合作,執行的是共和黨右翼早在布什時期就定下的戰略。小布什上臺後藉助911東風發動反恐戰爭,其目的不是消滅伊斯蘭遜尼派原教旨主義勢力,而是希望馴服這支力量,使之轉而與美國一道攻擊俄羅斯、中國和什葉派的伊朗。2007年,布什政府已經調整了美國的戰略重心,從打擊基地組織轉變為團結基地組織摧毀什葉派組織、攻擊中俄。2007年3月5日,美國頂尖的資深記者、1970年普利策國際報道獎獲得者、基辛格最害怕的人——西摩·M·赫什在著名的《紐約客》雜誌發表題目為《重定向-布什政府的新政策將幫助我們反恐戰爭中的敵人?》的文章,其中談到:
“布什政府已經決定,將摧毀什葉派為主體的伊朗,實際上這意味者,布什政府已經重新配置它在中東地區的優先事項。……那些一直信奉伊斯蘭激進思想、敵視美國、同情“基地組織”的遜尼派穆斯林極端主義團體將得到美國的支援。”
美國增兵阿富汗,可以進一步扶植恐怖主義勢力,向中國邊陲滲透,在中印對峙的背景下,對中國而言並非高枕無憂的善事:中國新疆壓力驟然增大,一帶一路風險也有所上升。可是在中國輿論場中,竟然充斥著樂觀言論,充斥著鼓吹特朗普“王師”的帶路黨言論,實在令人大為費解。特朗普政權對華資訊心理戰能力,可見一斑,值得高度警惕。
在新形勢下的中美博弈中,應當優先解決這些帶路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