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許蘇培)從被更多國家納入儲備資產,到支付與投資功能得到廣泛使用,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一年後,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影響力繼續提升。
支付、投資與儲備資產
人民幣認可度繼續提高
一國貨幣從主權貨幣演進為國際貨幣,其標誌通常是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支付貨幣,國際主要投融資貨幣以及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入籃”一年以來,這三大功能皆有進展。
在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的態勢下,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突破萬億大關。根據中債登和上清所公佈的最新資料,9月份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已達10421.52億元,創歷史新高。
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統計,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過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新加坡、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IMF總裁拉加德曾說,人民幣將被國際社會認可,成為可自由使用的國際貨幣。IMF亞太部副主任李昌鏞表示,許多人說人民幣“入籃”後國際使用並未大幅增加,這種觀點目光短淺。
德國金融界人士胡伯爾圖斯·瓦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德國法蘭克福是歐洲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人民幣交易便捷活躍,德國企業受益匪淺。他表示:“這只是開始,日後的人民幣交易還會更多。”
有分析指出,人民幣被更多央行和國際投資者認可,其背後原因是中國經濟與金融的市場化改革在國際上贏得更多信任。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前IMF中國部門主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就認為,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最終要由市場決定。
新加坡金管局人士認為,兩年來,中國在向外國機構投資者開放外匯和證券市場方面採取了重大舉措。金管局正是看到了這一情況才將人民幣納入新加坡官方外匯儲備。
中國銀行悉尼分行運營部總經理張毅表示,儲備貨幣是一種政府行為,而政府行為背後有其經濟動力。基於投資人民幣的收益率,政府投資人民幣是聰明的行為。
普華永道經濟學家張鑑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經濟的總體表現、人民幣匯率的平穩度、貨幣交易及金融投資,以及人民幣的可及度和使用的方便,都會深刻影響未來人民幣充分國際化的程序。”
區域化、國際化與市場化
人民幣適用範圍擴大
2015年11月30日,IMF宣佈將人民幣納入SDR,份額為10.92%,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共同構成新的一籃子。去年人民幣正式加入SDR,使得人民幣國際適用範圍擴大。
據SWIFT統計,人民幣9月份在全球交易中所佔份額為1.85%,是全球第6大支付貨幣。報告指出,考慮到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可以預計人民幣未來將在國際支付上佔據更多份額。
中國工商銀行泰國分行總經理林士強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與東盟經濟文化合作深遠,中國-東盟國家形成的人民幣投資圈將有效提高人民幣在東盟國家的使用率,直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程序。
專家指出,人民幣“入籃”既是人民幣國際化躍升的重要標誌,也給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提出更高要求。
受益於經濟前景向好和市場化改革等利好因素,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而穩定的匯率又對人民幣國際化形成了支撐。印度尼西亞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認為,中國經濟已企穩並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前景依然光明。
美國羅格斯大學商學院教授法羅克·康特拉克特表示,在面臨國際國內諸多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政府透過一系列調控舉措很好地實現了人民幣幣值穩定,這十分值得稱讚。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塔米姆·巴尤米表示,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進展順利,預計未來全球可能出現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儲備貨幣格局。(參與記者:潘革平、鄭思遠、鄧茜、喬繼紅、張小軍、林昊、汪瑾、張啟暢、王乃水、高攀)
本週,央行公佈最新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31085.1億美元,環比增加169.83億美元,創下2014年6月以來的首個八連漲。
令市場頗感意外的是,外儲的八連漲竟然扭轉了9月中下旬以來的人民幣回撥窘境。截至週四晚,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本週以來從6.68一路漲至6.58附近,同期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也從6.65直線上漲至6.58,人民幣中間價從6.62漲至6.58。
難道外匯儲備八連漲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外匯市場對此頗感疑惑。
這背後,是存在央行悄然干預匯市引導人民幣由跌轉漲?還是企業結匯潮再度來臨?或是新一輪人民幣投機買漲潮興起?
本期海銀視角將對此做詳盡分析,還原外儲八連漲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同時,解析人民幣近期趨於雙向波動的幕後推手。
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合理區間位於6.55-6.65
坦白說,9月外匯儲備能保持增長,進而實現八連漲,殊為不易。
原因是9月中下旬人民幣匯率回撥、美聯儲釋放年內加息縮表鷹派聲音的雙重壓力,令企業購匯(把人民幣換成美元)潮再起,某種程度消耗了不少外匯儲備。
而9月外匯儲備之所以能挺過這兩道難關。主要得益於兩大因素:
一是9月初人民幣匯率飆漲期間企業結匯(把美元換成人民幣)潮湧,由此積累了大量美元頭寸,足以應對下半月的購匯需求衝擊。至於這股結匯潮到底對外匯儲備增加做出了多大貢獻,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2014年以來,企業部門累積了大量實際意義上的人民幣“空頭”,初步估算出口商積累的未結匯外匯頭寸達3000-6000億美元。由於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漲,令這些企業面臨較高匯兌損失風險,迫使他們紛紛止損結匯。由此可以保守估計,企業結匯潮令外匯儲備至少增加了約千億美元。
二是經歷了8月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快速上漲,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被徹底解除,令很多企業即便遇到人民幣回撥,也沒有動力囤積美元避險。
海銀視角多方瞭解到,受9月中下旬人民幣匯率回撥、美聯儲釋放年內加息縮表鷹派聲音的雙重壓力影響較大的,主要是跨國企業。尤其是9月上旬人民幣匯率大漲也給跨國企業利潤匯出帶來難得的視窗期,加之相關部門將遠期購匯業務風險準備金率由20%降至0%,令不少跨國企業趁著美聯儲釋放鷹派加息縮表聲音之際,加大遠期購匯力度以降低利潤匯出的匯兌成本,這某種程度也是9月外匯儲備被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企業結匯潮湧積累了巨大美元頭寸,足以抵禦跨國企業這輪購匯需求的衝擊,確保了外匯儲備實現八連漲。
事實上,9月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更大意義,在於它宣告中國資本跨境流動正式進入均衡平穩時期。
為何這麼說?
今年以來美元持續貶值令非美貨幣估值增加,令中國外匯儲備可以依賴後者實現持續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資本流出壓力得到大幅緩解——外匯儲備的增加,更多體現在外儲非美資產部分的增值。
然而,9月外匯儲備增加則與之前數月完全不同。9月美元指數探底回升——小幅上升0.49%,匯兌損益因素對外匯儲備增長的貢獻值自今年2月份以來首度轉負,約為-41億美元,因此若剔除匯兌損益因素,9月外匯儲備實際增加值將達到約211億美元。
這21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增加,則是企業結匯所致,屬於實實在在的資本跨境迴流。
應該說,這也等於向市場釋放了一個明確的訊號,中國資本跨境流動趨於平穩均衡,表明市場看跌人民幣單邊下跌的氛圍已經徹底消散,未來人民幣將進入雙向波動時代。
因此,10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由跌轉升,便顯得不足為奇。
事實上,外管局近期的言論,也印證了海銀視角的判斷。
外管局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與2017年初相比,9月末外匯儲備規模上升了980億美元,升幅為3.3%,與上年同期下降1640億美元形成鮮明的反差。總體而言,隨著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國際金融市場非美元貨幣相比美元總體升值,加之資產價格上漲,各因素共同作用均將促進外匯儲備規模回升。
那麼,新問題又出來了
既然中國資本跨境流動平穩均衡令人民幣進入雙向波動時代,那麼人民幣的合理匯率區間到底在哪裡?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海銀想分析一下近期可能影響人民幣匯率波動的三大因素:
一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與美國經濟走勢。近期美國經濟增速相對強勁令美聯儲很可能落實年內加息縮表的鷹派步伐,加之特朗普稅改政策取得進展,令市場普遍預期美元指數將出現觸底反彈,無形間會給人民幣施加一定的下跌壓力。
二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能否保持整體平穩。8月以來,受益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企穩反彈,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的漲幅一度超過2%,它會不會存在短期回撥的可能?還需要市場檢驗。
三是中間價與收盤價的價差能否收窄至正常區間。從上週起,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收盤價與中間價的價差持續擴大,一度觸及1月以來的最大價差419個基點。這其實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構成較大的衝擊。
其實,這個問題也吸引了外匯市場的密切關注,有機構專門對此做了調研,得出了兩個結論——
首先,央行近期可能透過逆週期因子調節提振人民幣中間價,緩解美元指數反彈帶來匯率下跌壓力,但多數市場交易者並未意識到這個因素,依然受到美聯儲年內加息縮表的鷹派言論影響,紛紛趁著匯率回撥之際進一步壓低人民幣匯率;
其次,不少全球投資機構意識到,今年前8個月中國貿易順差2737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384億美元,令人民幣匯率承壓,加之中美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增加,迫使他們重拾買漲美元拋售人民幣的避險策略,間接導致中間價與收盤價價差持續擴大。
不過,從週四匯率走勢發現,中間價與收盤價價差擴大因素已經迎刃而解,目前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匯差不超過100個基點,處於合理區間,由此也阻斷了投機機構利用境內外匯差較大,採取跨境套利交易做空人民幣的企圖。
至於第一、二因素如何得到妥善解決,海銀視角坦白說,這似乎不僅僅是市場能左右的,有時還需要看美聯儲、中國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的臉色。
但海銀視角的觀點是,既然近期人民幣反覆在6.60附近進行雙向波動,並沒有觸發相關部門干預匯市行為,這可能是相關部門當前默許的人民幣匯率合理波動區間。換言之,只要近期美元指數沒有出現大幅漲跌,6.55-6.65便是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合理區間。
(2017-10-16)
6.6525!人民幣對美元再創近一年新高 看你有哪些受益
2017-08-24
央視新聞
來源:經濟日報 北京青年報
今天,人民幣中間價上調108點,再創去年9月22日來新高。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日報6.6525,比昨天中間價6.6633上調108點。昨天16時官方收盤報價為6.6636,夜盤收盤報價為6.6575。
所謂中間價,是指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價,是衡量一國貨幣價值的重要指標。
自今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強勢上行。無論是離岸、在岸,還是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均從6.9附近一路上漲至6.66左右。相比5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6.9051,三個多月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上漲3.68%。
圖/視覺中國
人民幣升值不是“保出來的”
對於今年以來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認為,人民幣升值並非“保出來的”,而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主要是市場因素在起作用。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平穩性在不斷增強。儘管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月度資料有所波動,但按照經濟執行的內在規律和慣性,下半年中國經濟能夠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
“市場已經對此前非理性的人民幣貶值預期進行了大幅修正。”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隨著今年以來人民幣基本面的持續改善,目前人民幣單向波動的預期已經不復存在,人民幣匯率企穩預期正在取代貶值預期成為市場共識,將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匯率的中長期執行態勢。
政策收效 人民幣匯率年底或升至6.5
今年5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以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近期,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報告正式宣佈,“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已實現有序執行。
圖/視覺中國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在下半年海外貨幣政策分化背景下,美元指數仍上行乏力,並可能進一步下探;而中國下半年國際收支結構性改善程度將進一步好於上半年,為人民幣匯率預期管理奠定良好基礎;考慮到“逆週期因子”的匯率雙向波動預期管理作用執行良好,預計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在當前水平基礎上,穩中可能小幅升值。
對於人民幣匯率接下來的走勢,央行參事盛松成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速相對較高的背景下,人民幣下半年穩中有升,至年底完全有可能到達6.5至6.6的區間內。
人民幣升值帶來哪些好處?
1
出國旅遊划算了
在國內多數地區,旅行社的境外合作方提供的報價多以美元為單位。對於境外出行的遊客來說,人民幣升值與否一直是詢問最多的話題之一。
今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6203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5.1%,旅行逆差高達7666.2億元。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意味著中國人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與以往相比,出國旅遊花同樣的錢,能夠辦更多的事、買更多的東西。
2
留學少了後顧之憂
今年3月份,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留學規模持續擴大,2016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增幅達36.26%。
對海外留學生而言,人民幣升值減輕了家庭負擔。人民幣升值後,學費相對便宜了,因為學費不變的情況下,需要的人民幣變少了。
圖/視覺中國
3
利好債市與股市
隨著人民幣的走穩,中國境內金融市場開放度上升,國際資本也在透過不同渠道加持人民幣資產,最明顯的就是境外機構大量增持人民幣國債。
如果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升值,境外機構配置國內債券的意願將更加強烈。一旦外匯佔款恢復,將推動銀行存款重新上升,有助於降低銀行對同業存單等同業負債的依賴,非常有利於整體利率的下降。整體利率的走低,對於人民幣資產來說,肯定是一個利好訊息。
此外,國際資本也在加倉中國股票市場。2016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逐漸消失,同時A股市場投資價值日益凸顯,境外機構加倉境內股市的傾向日益明顯。
4
大宗商品進口更便宜
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升值下,燃油進口變得更加便宜,國民出境遊需求上升等使得航空運輸業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收益。大宗商品的進口因為人民幣升值而變的更加便宜,因此,對於高度依賴於原材料進口的石油、化工等行業是一個好訊息。
根據海關總署釋出資料顯示,前7個月我國進口原油2.47億噸,同比增加13.6%。國內市場上成品油過剩已導致油價調降,成本下滑對於下游消費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
更多新聞
監製/唐怡 主編/李浙
編輯/王若璐
©央視新聞
覺得有用請點贊!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景紅髮品張建屏13337386591”:還是貶值好些
(2017-08-24)
連 平 交通銀行[股評]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
今年以來,人民幣一改此前貶值趨勢,走出一波穩中有升的行情。適逢8.11匯改兩週年之際,人民幣單月升值幅度更是創下了區間新高。而進入9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勢有所加強,甚至有和美元脫鉤的跡象,至中下旬才出現高位調整。這引發了市場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的疑慮,本輪人民幣升值是階段性反彈還是趨勢性上升?升值的動力到底來自哪裡?人民幣市場匯率與均衡匯率的關係是怎樣的?未來人民幣匯率執行區間又將如何演繹?本文擬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本輪人民幣升值主因是調控政策和外部因素的積累與結合
國際收支與資本流動變化推動了年初以來的人民幣升值。國際收支影響外匯供求關係。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外匯供大於求,本幣將面臨升值壓力,反之則相反。2004年後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明顯擴大,人民幣面臨較大的升值壓力,7.21匯改下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1%,從而釋放了部分升值壓力。此後我國國際收支基本處於經常賬戶與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雙順差”格局。2015年,我國出現了2005年匯改以來的首次國際收支逆差,其中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擴大至4853億美元的歷史高位,呈現出了經常賬戶順差與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一順一逆”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經濟放緩下資本外流壓力。而8.11匯改則集中釋放了人民幣貶值壓力。今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再次形成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雙順差”格局,人民幣遂轉向升值,這說明國際收支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民幣匯率波動。
從銀行體系跨境資金流動的視角上看,2017年以來,中國跨境資金外流壓力的確逐步緩解。2017年1-7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同比下降63%,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涉外收支逆差同比下降47%。外匯佔款降幅由2016年底前後的月均3000多億元,降至2017年7月的46億元。而佔銀行代客結售匯比重較大的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擴大是跨境資金外流放緩的主要原因。2017年1-7月,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1380.9億美元,同比增長48.9%。而服務貿易結售匯逆差小幅下降也有助於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的改善,2017年1-7月,服務貿易結售匯逆差1559億美元,同比小幅下降5.6%。資本和金融賬戶項下結售匯逆差收窄是跨境資金流動回穩向好的重要因素,2017年1-7月,資本和金融賬戶項下結售匯逆差336.7億美元,同比下降75%。
應該看到,今年以來資本和金融賬戶的變化與管理的規範和加強有關,特別是抑制了不合理的對外投資和規範了個人購匯。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開放總體是在推進過程中,但由於市場狀況發生較大變化,政策相應進行了針對性調整,這是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的選擇。2016年我國直接投資由長期的淨流入變成淨輸出,中國企業在海外開辦企業和收購兼併,有很多是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但也有一些可能僅僅是出於把資金轉移出去的目的,其實質是資本外逃。近年來服務貿易的逆差規模越來越大,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由資本流出帶來的。比如居民運用換匯額度去境外購買房產和購買股票,其行為事實上是一種投資,但從國際收支統計來看,卻發生在服務貿易項下。這是近年來資本流動出現迅速變化並超出市場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對這種新形勢,監管部門收緊了對外直接投資的稽核,不合理的、虛假的對外投資行為受到明顯抑制。新年伊始,外管局就出臺個人換匯從嚴管理新規,要求個人換匯資金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下支出。今年以來經常項和資本項下一系列審慎管理的舉措是國際收支再次出現雙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宏觀經濟和市場執行向好為人民幣升值提供了重要基礎。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執行總體上平穩中向好,上半年實際GDP增速6.9%,名義GDP增速則達11.4%,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改善超出市場預期,有助於增強人民幣走穩的信心。上半年出口總體向好,對於GDP同比增長的作用結束了連續兩年的拖累轉為正向拉動。出口疲軟往往是人民幣高估的重要體現,雖然中國出口的實際波動更多地來源於外需而非匯率,然而出口的持續回升有利於消除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擔憂,對人民幣走穩起到支撐作用。
中美利差和風險溢價往往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變數。去年底以來中美利差中樞值便進入持續上升的通道,9月份以來中樞值的利差更是達到了150個BP左右。從風險溢價上看,人民幣資產的系統性風險有所下降。表現為,在持續六年的經濟增速放緩下,產能出清狀況和供需結構改善程度超出市場的預期;在去槓桿疊加嚴監管下,金融業槓桿水平明顯下降,資金脫虛入實的可能在不斷上升;房價上漲勢頭已經被抑制並走向相對平穩,而地方政府債務則在合理區間內執行。上述利差和風險狀況均對人民幣穩定和階段性升值起到推動作用。
央行逆週期調節糾偏了羊群效應下人民幣無法有效升值的問題。今年以來美元匯率持續走弱,1-5月份累計貶值5.8%,與此相對應的是主要貨幣對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其中歐元、日元和英鎊對美元匯率分別升值6.9%、5.6%、4.5%,而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升值了1.2%。尤其是在4月到5月中旬期間美元貶值1.5%的情況下,人民幣也出現了小幅貶值的情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外匯市場存在順週期行為。5月央行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人民幣中間價定價參考“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從實際效果上看,在引入逆週期調節之前美元貶值5.3%,而人民幣則僅僅升值了1.2%。加入逆週期調節之後美元貶值了5.3%,而人民幣則升值了5.0%,說明逆週期調節在糾偏“單邊市場預期自我強化”下人民幣貶值預期過強並導致其無法有效升值問題上,發揮了有效作用。
美元受全球經濟復甦以及自身經濟不及預期影響出現階段性疲軟。全球經濟復甦下美元避險功能有所下降,這是導致美元偏弱,從而形成非美貨幣被動走強的重要原因。今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了明顯復甦,中國經濟增長持續超預期,歐元區二季度GDP不變價環比折年率上升至2.6%,日本二季度GDP不變價環比折年率上升至2.5%,俄羅斯二季度實際經濟同比增速上升至2.5%,而巴西經濟同比增速則實現了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首次轉正。在此背景下,前期基於避險動機流入的資金部分流出美元資產,尋找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市場進行投資,而這種資金的跨市場流動也可能成為推升人民幣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觀美元在特朗普新政的影響下出現階段性上升,然而醫保法案遭遇滑鐵盧,“百日新政”中的大部分承諾舉步維艱,進而對美元走勢形成拖累,反過來帶來人民幣升值壓力。
近期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後又貶值的狀況,其中預期改變帶來外匯市場供求結構轉變是重要原因。在人民幣匯率趨升預期引導下,購匯相對穩定而結匯開始回升,市場由被動減少購匯轉向主動增加結匯,人民幣供需關係明顯改善。央行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淡化了市場積累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部分看漲外匯市場主體想法有所改變,短期投機人民幣的力量減弱。
二、近期人民幣匯率依然圍繞均衡匯率上下區間波動
國際貨幣基金近期指出,當前人民幣匯率估值與經濟基本面基本一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受到基本面和政策支撐的應有水平上下10%區間內波動,總體上保持了一致。而美元匯率相較於美國經濟的短期基本面被高估了10-20%,並且外部經常賬戶赤字越發集中在諸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而外部經常賬戶盈餘在中國和德國仍然持續存在。世界銀行認為,儘管2016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7%,但人民幣匯率大致與基本面保持一致。今明兩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前景改善,而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體政策不確定性上升以及貿易保護主義風險抬頭,基於基本面的考慮人民幣均衡匯率或將有所上升。
所謂均衡匯率是指同時滿足宏觀經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實際匯率水平,是判斷匯率政策是否需要調整的主要客觀依據。從理論分析來看,一般均衡匯率計算包括基本匯率模型(Fundament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FEER)和行為均衡匯率模型(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ER)。其中行為均衡匯率理論利用協整分析方法,直接估計實際匯率與基本經濟因素之間的長期穩定關係,並可進一步利用向量誤差校正模型(VECM)估計短期中匯率偏離長期均衡水平的方向和大小,以及調節到均衡水平的速度。世界銀行對48個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匯率與基本經濟變數的關係進行了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篩選出了6個與實際匯率關係密切的經濟變數,分別是國外淨資產、勞動生產率差異、商品貿易條件、政府支出佔GDP的比重、貿易限制指數和價格管制。
針對我國的現實情況,借鑑世行的研究方法,選用勞動生產率、貿易條件、貿易自由化、國外淨資產、政府支出和廣義貨幣供應等作為行為指標,來構建人民幣均衡匯率測算模型。透過行為均衡匯率模型(BEER)測算發現,近年來人民幣市場實際有效匯率總體上圍繞均衡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區間波動,上下浮動10%左右,基本符合世行對於人民幣市場匯率與均衡匯率走勢關係的判斷。近十二年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曾出現多次一定程度的低估和高估。2005年之前人民幣市場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2005年7.21匯改開啟了人民幣市場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一輪升值,之後又出現一定程度的高估。金融危機期間在大規模投資作用下,我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企穩回升,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低估。2012-2015年間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高估,而8.11匯改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集中釋放,人民幣市場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再次與均衡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收斂,2016年二者之間實現了基本的平衡。而從2017年上半年來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再次有所低估,而7月份出現的一輪人民幣反彈表明人民幣市場匯率再次向均衡匯率收斂,市場匯率依然圍繞均衡匯率上下波動。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人民幣市場實際有效匯率與均衡實際有效匯率完全吻合的機率極低。
三、人民幣匯率走勢取決於三大變數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走勢、國際收支平衡和美元執行方向三大變數的邊際變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方向和執行區間。
經濟增長是影響匯率的重要基本面因素。2005年至2007年中國經濟強勁增長是當時人民幣走強的重要基礎性因素。而2014年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則是2015年8月後人民幣一輪貶值的重要背景。2017年以來,中國經濟執行狀況明顯改善。持續54個月的工業領域通縮已基本結束,資本外流的壓力已基本得到緩解,不良資產和市場違約狀況已基本穩定。短期來看,我國經濟執行中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問題的解決還處在起步階段,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中新動能發展還不夠強大,經濟增長已經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一旦回升就會持續上行並接連實現幾年高增長。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增長進一步下行的空間不大。中國經濟持續六年的放緩過程中,供給逐步出清,供需結構比市場想象的要好。在過剩傳統行業去產能不斷加快推進的同時,新興行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新型城鎮化正在穩步推進,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把交椅;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正在發生轉換,支撐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積極因素正在明顯積累。
未來經濟執行可能存在的下行壓力依然值得關注。經過長期的政策推動和需求釋放,基建投資需求增長逐步回落。從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上看,政府財力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正在減弱,這就意味著基建投資的財政資金來源空間收縮了。未來基建投資增速可能還會繼續下降。近年來基建投資增速正在逐年走低,由2013年的21.3%降至2016年的15.8%。考慮到城市群建設和交通運輸體系的完善,未來基建投資增速雖會有所下降但仍會平穩增長。自2000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執行差不多三年為一短週期,迄今已經歷至第五個短週期的下行階段。2017年以來,房地產成交、價格、購地和投資等各項指標均顯放緩。當今市場的分化十分明顯,而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稅收制度等方面長效機制正在陸續推出,未來房地產市場儘管可能調整,但相比過去的週期波動而言,未來波幅度會收窄。存貨投資與PPI的相關性很高。而本輪PPI高點已過。上半年PPI持續處在高位,工業企業庫存投資積極,補庫存週期下工業生產持續向好。2016年工業對實際GDP的同比拉動為2.1個百分點,而2017年上半年則上升至2.4個百分點。四季度受翹尾因素影響,PPI將明顯下降,對應補庫存週期可能下行,2018年工業生產動能可能放緩。當前製造業執行尚屬平穩,但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仍在低位徘徊。
中國資本流動與國際收支是影響匯率變化的關鍵因素。一般認為,資本流動與貨幣匯率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但從根本上看,仍是資本流動影響匯率為主。
不應否認,中長期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以及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提高,相比過去和相比周邊的國家,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下降。經過三十餘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後發趕超”優勢較先前減弱,潛在增長力呈下降趨勢。經濟放緩必然導致投資回報率降低,對資本的吸引力將逐步下降。近年來,曾經是吸引外資主力軍的製造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由2011年的30%左右,降至2016年的4.2%,目前雖有小幅回升,但仍在低位徘徊。而隨著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外資企業逐步向東南亞等更低成本的國家和地區遷徙已是不爭事實。目前中國服務業開放程度明顯提高,但外資進入仍有限制。
經過多年的技術和資本的積累,中國企業已經具有很強的全球配置資源的需求,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而合理、規範的對外直接投資必將為我國經濟新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根據直接投資階段理論,人均GDP達到5000-6000美元時,直接投資將出現淨流出。而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中國人均GDP2012年已超過6000美元,2016年達約8000美元。因此,直接投資出現淨流出現象不能不說是個正常現象。隨著企業獲取全球市場和技術等資源的需求和能力的增強,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企業仍將持續“走出去”。
伴隨著中國金融的發展,近年來我國境內機構對外證券投資需求不斷上升。2016年末,我國對外證券投資資產(不含儲備資產)達到了3596億美元。而從我國國際收支金融與資本賬戶來看,證券投資(非儲備性質)專案自2007年以來持續順差走勢。而2015年以來卻一改此前的順差出現了665億美元的逆差,2016年逆差仍舊維持在600億美元以上的高位。而進入2017年以來,上半年證券投資專案逆差態勢不改(195億美元)。境內機構透過對外證券投資拓寬了運用自有外匯資金的渠道,並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能夠幫助境內機構更加充分地利用境外市場。境內機構進行對外證券投資在有效分散金融風險的同時,也有助於提高資金的收益率,並且有利於促進境內金融機構更快地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境內機構透過對外證券投資,在提高其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的同時,最終也有利於提升境內金融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伴隨著中國人均GDP水平的提升,近年來中國私人財富快速增長,財富集中度不斷提高,境內居民全球資產配置需求也在不斷加強。據統計,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已達到158萬人,共持有可投資資產49萬億人民幣,佔GDP比重的2/3以上。而有最新統計資料顯示,0.1%的人群掌握了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量的30%,財富集中程度已經超過美國。中國在私有財產保護、營商環境等方面與歐美日等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部分高淨值人群對快速集聚的私人財富存有擔憂,一直存在著尋求海外投資的衝動。目前中國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中海外資產佔比不足2%,而日本和韓國的這一比例已分別達到15%和20%。伴隨著中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和開放水平的持續提高,中國居民部門仍有進一步增加配置海外資產的需求。
鑑於未來總體上看資本流入難以加快而資本流出壓力不小,資本流動管理政策必然傾向於鼓勵資本流入的同時抑制資本過度和不合理的流出,推動資本流動階段性實現基本平衡,這會有助於減緩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美元匯率變化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外部變數。美元指數自年初以來累計下跌逾10%之多,其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復甦低於預期,前期美元持續升值需要調整以及特朗普新政不達預期。短期內美元指數能否企穩後持續回升主要取決於歐央行貨幣政策節奏、美國經濟復甦、稅改新政推進程序以及美聯儲縮表等因素。從歐央行貨幣政策上看,近日德拉吉認為,全球復甦正在增強,歐元區復甦已經“站穩腳跟”。隨著產出缺口回補,中期內歐元區通脹水平會繼續向歐央行政策目標(2%)收斂。歐央行將於近期討論調整QE購債規模,是否實現貨幣正常化取決於歐元區製造業PMI和核心通脹等經濟資料能否持續改善。從現實情況看,三季度以來歐元區綜合PMI指數開始下行,經濟增長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通脹整體表現仍舊乏力。這就意味著歐元區至少在短期內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尚有困難,這會對歐元走勢形成掣肘,很可能2017年以來歐元升值態勢會面臨階段性調整,這會有助於美元階段性走強。從中長期看,地緣政治的複雜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不匹配以及大部分歐盟國家持續存在的債務危機,將拖累歐元區經濟增長,導致歐盟作為整體的經濟表現比美國要遜一籌。
反觀美國經濟增長近來表現轉好,二季度明顯回升,而PMI指數顯示短期內仍舊向好。在失業率維持低位,通脹水平有支撐的情況下,美聯儲四季度加息的可能還是存在的。而美聯儲的縮表也將在四季度拉開大幕,其資產負債表規模將以100億美元/月的速度縮減。從目前美聯儲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上看,縮表對於流通環節中的貨幣影響有限,主要影響在於可能抬升利率,從而對歐元區貨幣政策形成壓力。在利差和縮表等因素的共同驅動下,未來美元存在階段性走強的可能。近日特朗普已公佈減稅計劃,儘管存在不同的聲音,但減稅實施的可能性較大,對提振市場信心會有幫助。
綜上,未來中國經濟已難以再上兩位數增長,但仍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平穩執行。中高速增長將成為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基礎性因素。中國資本流出的壓力將中長期存在,而境外對境內各類投資包括金融投資的需求雖將繼續增長但增速可能放緩,這兩方面的共同影響將是形成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主要原因。而一定規模的經常專案順差將對此形成對沖,但隨貿易趨向平衡所帶來的順差減少,這種對沖能力面臨逐步減弱的態勢。而在資本流動方面的針對性管理,尤其是必要時的非對稱管理將減輕資本流出對人民幣形成的貶值壓力,促使人民幣匯率在可接受的區間內波動。美元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出現的階段性上下襬動,將成為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基本市場推動因素。在這三大變數中,包括直接投資和金融證券投資的資本流動管理,是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管理中相對可控的因素,因而也是未來一個時期人民幣匯率管理及其保持在合理區間執行的關鍵。
四、未來人民幣匯率如何演繹執行區間
匯率在一定時期內出現波動是匯率市場化的主要特徵。由於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使投資者習慣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8.11匯改強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要參考上日收盤價,匯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2015年12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釋出,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參考上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雙參考定價模式形成,從而較好地平衡了匯率彈性和穩定匯率預期的目標。2017年初,央行決定將CFETS籃子中的貨幣數量由13種增至24種,下調了美元佔籃子權重的比例。2017年5月,中間價引入逆週期調節因子,中間價影響因素變為“三足鼎立”,有效對沖了市場情緒的順週期波動,匯率調控的自主性得到增強,同時有助於瓦解市場上強烈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及其所帶來的羊群效應。經過四次調整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更加完善,為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和合理波動提供了重要條件。然而只有經過長期的雙向波動,才能使市場真正接受人民幣能漲能跌、能上能下的理念,當然這需要政策持續加以培育。未來改革需要緊緊圍繞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展開,條件成熟時可以適度擴大匯率波幅。
透過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可以判斷未來人民幣匯率不同情景假設下的波動區間。2016年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釋出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貨幣籃子調整規則,新增掛牌11種貨幣,並於2017年1月1日完成首期貨幣籃子調整,調整後美元兌人民幣的權重下調至22.4%,其他貨幣權重提升至77.6%,將其他貨幣對人民幣匯率拆成其他貨幣兌美元與美元兌人民幣的乘積,即可以得到“CFETS匯率指數=0.224/美元兌人民幣+0.776/(其他一籃子貨幣兌美元*美元兌人民幣)”,由於美元兌其他一籃子貨幣與美元指數的相關性較高,因此可以得到其他一籃子貨幣兌美元的相關關係,從而得到“CFETS匯率指數=0.224/美元兌人民幣+0.776/[(a*美元指數+b)*美元兌人民幣]”,進而可以得到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與CFETS指數以及美元指數的關係。透過對後兩者的分析判斷,進而可以推斷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的波動區間。
美元指數四季度可能有所回升。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宣佈維持基準利率在1%-1.25%不變,但從10月開始按計劃進行縮表。縮表是在市場預期之中,但美聯儲對於經濟增長的表述和加息路徑的態度卻超出市場預期。美聯儲上調了2017年GDP增速至2.4%,將2018年失業率下調至4.1%。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聲稱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表現強勁,失業率保持在低位,經濟溫和增長。從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佈的利率點陣圖中能清晰看到,美聯儲並未調整2017與2018的利率目標。大多數聯儲官員認為今年最終的基準利率水平應該在1.25-1.5%,這意味著年底之前美聯儲還會再加息一次。與經濟增長和加息超預期對應的是,近期特朗普在政策上也取得了進展。2018財年財政支出法案也已經透過眾議院,稅改框架已釋出。政策相對順利的推行可能會給加息起到支撐作用。
反觀日本央行9月份決議按兵不動,歐洲受制於經濟增長前景不明確、通脹基礎不牢固等因素影響,短期內貨幣正常化還難以看到。在美元指數四季度有所攀升疊加歐元可能階段性偏弱的情形下,CFETS指數可能有所下行,四季度有可能處於[93-96]區間,而美元四季度波動區間有可能位於[92-95]區間。綜合考量,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四季度波動區間可能位於[6.4-6.8]之間。而這一區間也可能是未來一年波動的中樞區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可能在這個中樞區間上下波動。人民幣匯率既難以再現過去曾經有過的大幅升值,也很難出現年度10%以上的貶值;未來在均衡匯率水平上階段性地雙向波動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彈性會增大。
作者簡介:連 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
(2017-10-16)
新京報訊 (記者陳鵬)外匯儲備規模公佈後,人民幣中間價強力調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資料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10月10日調升了220個基點,報6.6273。
離岸人民幣連續升破三大關口
在此之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已經歷了六連貶。北京時間9月21日凌晨,美聯儲公佈了最新利率決議及政策宣告,宣佈將從今年10月份開始縮減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以逐步收緊貨幣政策。
美聯儲宣佈縮表的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貶197個點,報6.5867。從9月25日開始,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相繼調貶至6.5945、6.6076、6.6192、6.6285、6.6369和6.6493。
在人民幣中間價公佈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也快速走高,連續升破6.6、6.59、6.58三大關口。新浪外匯資料顯示,截至10日下午5點35分,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價6.5741,較前一日上漲超過400個基點。
資料顯示,昨日美元整體顯現弱勢,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均處於貶值之中。
外匯儲備連續八個月回升
10月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了2017年9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截至2017年9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085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70億美元,升幅為0.5%,為連續第八個月出現回升。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穩中有升,跨境資金流動趨於穩定有序,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穩步回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劉健認為,四季度受美聯儲縮表、特朗普稅改等影響,外儲可能小幅承壓。但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已明顯減弱,企業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基本完成,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特徵更加明顯,外儲不會明顯下降。
■ 觀點
人民幣匯率四季度仍是寬幅波動走勢
莫尼塔宏觀分析師張璐認為,近期人民幣走強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元在利好訊息刺激下,漲幅遲滯,美元多頭的信心可能有所受損;二是,從9月外儲增長的情況看,資本流動形勢和結匯意願還比較好,也提振了匯率市場的信心;三是,十一長假過後,一些之前海外出行的換匯有重新迴流的需求,可能也對匯率有一定拉動作用。
莫尼塔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在《人民幣匯率的“新週期”?》一文中認為,雖然多項指標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強,但美元反彈、資本管制放鬆、中美貿易談判都會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產生影響。
人民幣匯率與美元走勢密切相關,美聯儲在9月份議息會議決定,從10月份開始執行美聯儲“縮表”計劃。
華泰證券一份研報認為,美聯儲的操作是在市場充分預期的基礎上做出的,對於美元的支撐力度有限,華泰證券認為,本次美元週期已經接近尾聲。人民幣匯率四季度仍是寬幅波動走勢,不存在單邊的貶值,也不存在單邊升值,整體處在較為穩定區間。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撰文稱,近期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勢、縮表正式開啟、稅改逐漸推進等,對美元指數形成支撐,未來美元可能階段性見底、人民幣短期企穩雙向波動。
資料顯示,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逐步推進,境外資金不斷增持人民幣資產。中債登和上清所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8月,境外機構已連續六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其中8月份大幅增持826.58億元,增持幅度創歷史新高。
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
(2017-10-11)
財聯社10月19日訊,近期中國外匯市場正悄悄發生重大變化。外匯佔款資料、市場行情波動和央行官員表態,都指向一個方向:中國央行已經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人民幣匯率正在邁向清潔浮動。
中國央行週四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9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餘額增加8.5億元人民幣,至21.5萬億元,為23個月來首次上升。
央行口徑外匯佔款記錄了央行買賣外匯的數額,是觀察央行干預外匯市場行為的重要指標。7至9月外匯佔款累計減少46億元人民幣,為逾三年以來最小降幅以及波動值,說明央行干預壓力已大大降低。
今年三季度,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上下逾3700點的,雙邊匯率從7月初的6.80一度快速升至9月上旬的6.43, 當月內又回貶至6.68, 季度振幅之大為至少十年來首見。
同期,央行在外匯市場買賣形成的外匯佔款,已連續兩月變動不足10億人民幣,幾可忽略。有外匯交易員也稱,少數中資大行逆市買賣美元的疑似干預情形近乎消失。
匯改悄悄進行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外佔資料說明9月份外匯市場沒有干預。人民幣雖然大幅升貶,但都是市場主體自發博弈的結果,當然這是在內部和外部一系列有利條件下實現的。
“人民幣已經在向中國版的‘清潔浮動’邁進,”匯豐銀行高階亞洲外匯策略師王菊表示,中國正在保留部分資本管制保障資金流動平衡的條件下,讓人民幣在一定範圍內實現浮動。
2015年,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曾公開表示,匯改最終目標是極少干預的“清潔浮動”。當時,中國為應對貶值壓力,採取了收緊資本專案管理的措施。
中共十九大期間,副行長易綱和潘功勝也表達了這種看法。易綱表示,現在的人民幣匯率機制是非常趨近於市場化的機制,在此基礎上,人民幣匯率有所上下浮動是正常的;潘功勝稱,近期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而且能夠看到匯率是市場化推動的。中國央行已基本上退出常態化的市場干預,十九大後人民幣匯率會有一個更穩定的基礎。
金融40人論壇高階分析師張斌表示,央行退出常態式干預之後,匯率浮動程度更多需要考察中間價的連續效能否提高。中間價形成機制中,供求、一籃子貨幣和逆週期這三個決定因素,如果後面兩項被淡化,那就是改革。“現在時機很好,匯改可以悄無聲息地做。”
完全清潔浮動之路仍漫長
但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九大會議間隙也表示,匯率浮動更加依靠市場供求關係來決定、人民幣成為可自由使用貨幣是個長期程序,過去(這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還沒有走完,未來還會繼續。
周小川表示,匯率浮動區間不是太重要的事,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也很少限制到匯率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擴大匯率浮動區間是個訊號,表明匯改會向前邁一步,但當前不是關注的重點。對外開放還包括市場方面的開放,如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此外還包括金融市場準入進一步對外開放。
謝亞軒也表示,未來仍然有挑戰,央行還很難做到完全不干預市場。即使是實現了浮動匯率的大國,對於匯率水平也會有一定訴求,會透過貨幣政策、口頭指引等形勢進行引導。對於中國這樣剛剛實現雙向波動的國家而言,市場還會存在失靈的可能性,這種情形下仍然需要入市干預或者其他逆週期的管控政策。
西班牙對外銀行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夏樂表示,最近在弱美元的環境下央行減少了對匯市的干預,但是如果美元再次走強,不排除央行為了維穩重回干預模式。
周小川在10月9日還曾指出,對外開放、匯率制度改革、減少外匯管制要整體推進,不管各自速度如何,整個大方向是要往前的。這就需要注意時間視窗;有合適的時間視窗的時候就一定要抓住,錯過了時機,未來成本可能會更高,困難也會更多。
此外,周小川還首次定義了經濟對外開放的“三駕馬車”概念:一是經濟對外開放主要體現為貿易投資對外開放;二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方向是人民幣匯率更多由市場決定,逐步走向合理均衡;三是減少外匯管制,方便對外經濟活動,並逐步實現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或者較高可兌換性。
(2017-10-20)
想做空人民幣,沒門!中資機構合力“砸美元、買人民幣” 空頭再被吊打
2017-05-26
中國證券報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點選播放
GIF/5K
5月25日、26日,一場關於人民幣匯率的“暗戰”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和境外香港離岸市場上演。
雖然外資空頭興風作浪,想做空人民幣匯率。不過,這次人民幣匯率再度“翻版”了今年1月初的走勢——即多頭的反攻再度以短期急拉開場。
來自一線交易員的最新訊息顯示,有跡象顯示,本次人民幣匯率多頭是2017年以來的第二輪反擊,主要來自於國有大行等多家中資金融機構一致共識下的攜手做多。
上海某機構外匯交易員26日向中國證券報(公眾號xhszzb)記者透露,25日(本週四)早間10點50分左右離岸人民幣匯率急速拉漲時,國內某外匯交易主題的衍生品業務交流會也正在上海進行。而當時在場的大多數機構外匯交易主管、包括一些國有大行在內的外匯交易業務負責人,在簡單交流之後,普遍都在知曉市場波動之後的第一時間,當場電話通知下屬交易團隊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砸美元、買人民幣”。
綜合穆迪調降中國主權評級的事件驅動,以及人民幣匯率相對其他非美貨幣的“補漲”等因素,有市場人士樂觀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可能還將有1000個基點左右的大幅上漲空間。而如果這一預測最終成真,那就意味著,自去年四季度至今所有用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個人投資者或做空人民幣匯率的機構,將被抹去絕大部分“匯差浮盈”。
離岸匯價3日飆漲751基點或1.09%
來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最新交投情況顯示,人民幣對美元離岸CNH匯價在本週三(5月24日)晚間小幅拉漲後,在25日和26日亞洲交易時段再度出現飆升。在短短不到兩個交易日的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CNH匯價連續攻克6.87、6.86、6.85、6.84、6.83和6.82合計六個整數關口。截至北京時間週五(26日)19時,人民幣CNH匯價報6.8167,在前一交易日大漲248個基點的基礎上,再度暴漲329個基點或0.48%。
(5月26日美元對人民幣離岸CNH匯價分時走勢)
(2016年11月以來美元對人民幣離岸CNH匯價日K線圖)
與此同時,統計資料進一步顯示,截至週五19時,人民幣CNH匯價2017年以來已累計上漲2.19%或1528個基點。而相較於5月24日(穆迪宣佈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最低6.8901的日內最低水平,近3個交易日人民幣離岸CNH匯價的最大階段漲幅則高達751個基點或1.09%。
(2016年12月以來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日K線圖)
此外,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企業或個人在商業銀行用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基準匯價)方面,受離岸CNH匯價持續飆漲帶動,25日、26日人民幣即期匯價也出現大幅度走強。資料顯示,截至26日收盤時,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收報6.8610,在一舉重新整理今年2月16日以來最高收盤價的同時,近兩個交易日也連續漲破6.89、6.88、6.87合計三個整數關口,兩日累計漲幅達0.43%。此外,截至週五19時,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則進一步擴大至1.35%或938個基點。
中資機構合力發動第二輪反攻
上海某機構外匯交易員指出,25日和26日人民幣匯率的急漲,基本可以定義為以中資機構為代表的市場力量“合力發動”。而這次人民幣匯率多頭在今年1月之後的年內第二輪反擊,至少在持續性上,不會亞於今年年初的第一次“逼空”。
而對於近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在境內外市場的同步急漲,廣發證券外匯業務主管趙鵬泳向中國證券報進一步分析表示,此次推動人民幣匯率急速走強的因素,大致可以歸結為“事件驅動”和“市場環境”兩方面原因。
首先,出於看淡中國經濟和去槓桿前景,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5月24日宣佈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之後,近幾天受到了國內多個部門的持續駁斥。考慮到一般只有經濟表現強勢的國家才會有強勢的本幣匯率,人民幣匯率25日和26日的多頭強勢反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對這次“評級下調事件”的合理反應。
其次,自今年年初以來、尤其是4月中旬至今,美元指數持續大幅下挫,以歐元為代表的全球主要非美貨幣匯率普遍都出現大幅度上漲。甚至連韓元、臺幣、泰銖等一些新興地區和國家的貨幣,年初以來對美元也都有5%左右的匯率上漲。進一步結合當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發展對新興經濟體貿易與經濟合作的國家戰略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擇機補漲”,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該市場人士進一步分析指出,本輪人民幣匯率多頭的年內第二輪反攻,與1月初時的情況,有很大不同。這具體表現在,年初離岸人民幣CNH匯價在飆漲時,在很大程度上利用的是離岸人民幣資金的“高度抽緊”。當時香港市場上人民幣隔夜Hibor利率(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最高時曾飆漲至96.629%(年利率)的歷史新高。這一人民幣拆借利率水平,直接導致了人民幣空頭在人民幣CNH匯價急漲時的大規模“踩踏”。而此次香港市場人民幣拆借利率的上漲卻明顯較為溫和,遠低於年初時的水平。而這顯然也表明,本輪人民幣匯率的急速拉昇,基本可以歸結為“市場自發”。
(表注:上述人民幣HIBOR利率資料,均為百分比資料。如“ON定價7.75650”,指5月26日香港銀行同業隔夜人民幣拆借利率為7.75650%。)
本輪人民幣最高有望拉昇至6.70?
對於本次人民幣在離岸匯率攜手急漲之後的進一步走向,業內人士整體普遍均持較為樂觀的預期。
趙鵬泳向中國證券報表示,綜合以上“事件驅動”和“市場環境”的兩方面因素,以及本次“市場整體合力”的博弈態勢來看,本輪人民幣匯率的多頭年內第二輪反攻,整體來看預計將可能還有1000個基點左右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在人民幣對美元CNH匯價方面,後期可能會進一步上漲至6.75左右的水平。而有對後市更為樂觀的機構交易員則進一步表示,如果考慮到人民幣相對於之前歐元等非美貨幣的“補漲”,人民幣對美元CNH匯價甚至有可能走強至6.70一線。
此外,興業銀行旗下的興業研究日前也發表報告指出,自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雙向波動增強以來,人民幣匯率每一輪迴撤和盤整的時間長度最長約5個月、最短則為3個月左右。而人民幣匯率在經過1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的持續窄幅盤整,一旦重新尋找到趨勢方向,則波動率和執行區間預計將會顯著放大。
此外,今日下午,央行旗下中國貨幣網在最新發布的《自律機制秘書處就中間價報價有關問題答記者問》一文中指出,近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正在考慮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
綜合本輪人民幣匯率多頭的年內第二次反撲,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儘管去年以來,部分海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時濃時淡”,但對於外匯市場執行節奏,以及對人民幣匯率的逆週期調節,中國貨幣當局完全有彈藥能力進行總體把控。本輪人民幣匯率的上漲幅度,料將超出大多數“空頭”的預期。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5-26)
週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首提“三駕馬車”概念,即中國應當逐步推動“投資和貿易便利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和“移除資本專案管控”的三位一體改革。
周小川表示,研究對外開放、匯率制度改革、減少外匯管制方面的問題,既要有技術層面的分析,如條件和順序,但同時又不要只注重技術層面。
周小川指出,即使開放存在各種困難和潛在的危險,依然需要堅持擴大開放的大方向,不斷推動有關政策改革。
對於改革“順序論”爭議,周小川表示,如果能把各項改革設計一個合理的順序當然更理想,但在推動改革和制定政策時,面臨的情況複雜多變,各決策者的考量也不完全相同。
周小川補充道,從國際上的改革經驗看,也很難說按哪一個順序改革就是最優的。經濟學家往往可以從經濟邏輯出發,找出政策變革的最優順序;而實踐中,改革是大政治,政治家往往要從政治邏輯考慮最優排序,問題往往過於複雜、多元,最終得不出最優解。
周小川強調,對外開放、匯率制度改革、減少外匯管制要整體推進,不管各自速度如何,整個大方向是要往前的。這就需要注意時間視窗,有些改革遇到了合適的時間視窗就可以加速推進,有些改革沒有時間視窗就可能稍微緩一些。
週一,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9月份外匯儲備額達到3.108萬億美元,較8月份高出170億美元。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中國實現今年6.5%的經濟增速目標沒有問題。國家針對房地產市場出臺的降溫措施已經取得成效,並將繼續維持現行房市調控政策。
CIBC外匯策略師Patrick Bennett指出,良好的經濟增長前景和不斷增強的開放改革,將繼續確保中國對外來資本的強大吸引力,人民幣匯率可能進一步走強。
(2017-10-10)
日前,人民幣中間價強力調升,終結了此前的六連降,其漲幅也為近一個月來最大。善林金融分析稱,預計人民幣匯率未來或保持總體穩定,階段性升值和貶值可能性不大。
善林金融認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走貶原因來自多方面,首先,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整為零,政策基調回歸常態化,緩解了人民幣近期過快升值的壓力;其次,美聯儲近期重申年內還有一次加息,並將於10月啟動縮表,美元短期反彈;另外,企業購匯需求和長假出遊購匯需求釋放,導致了短期外匯市場供求變化。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穩中有升,跨境資金流動趨於穩定有序,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穩步回升。
人民幣中間價強力回升,市場擔憂地緣政治的緊張可能加劇,受此影響,金價升至7個交易日高位逼近1290美元關口,現貨白銀則向上突破17美元/盎司關口至十個交易日的高位。此外,歐元對美元延續漲勢。
雖然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多,但經濟增長韌性、資本流動恢復平穩、積壓結匯需求釋放,仍將給予人民幣匯率一定支撐,較高的內外利差也有助於過濾外部擾動,預計人民幣匯率仍可保持總體穩定,階段性升值或貶值均難成趨勢。隨著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逐漸減弱,企業資產負債結構調整也基本完成,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特徵更加明顯,外儲基本上不會明顯下降。
也有分析稱,預計人民幣匯率四季度仍是寬幅波動走勢,不存在單邊的貶值,也不存在單邊的升值。
善林金融分析稱,本週三晚間公佈的美聯儲9月會議紀要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帶來影響,如果會議紀要暗示美聯儲有意於2017年底再次加息,或將推動美元上漲。
(2017-10-11)
誰在提醒A股風險偏好要提升?難道竟是6.70整數大關一捅就破、創近10個多月收盤新高的人民幣即期匯率?
2017-08-09
中國證券報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點選播放
GIF/5K
在圍繞6.72一線短暫“扭捏”5個交易日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在昨天和今天(8月8日、9日),再度迎來短線急漲。在同期美元指數波動不大的情況下,短短兩天時間內,人民幣即期匯價快速突破6.71、6.70、6.69和6.68四道整數關口,一舉創出自2016年9月30日以來的近10個多月收盤新高!
2016年12月末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日K線走勢
(截至北京時間2017年8月9日18時)
對於當前人民幣匯率新一輪的新高攻勢,業內人士普遍表示,
“
在年初以來國內經濟基本面超預期強勢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短中期內仍有望進一步保持震盪走升的執行格局。而外匯佔款逐步恢復正增長,以及流動性環境的改善,則有望接踵而至。進一步對於A股市場而言,市場風險偏好的上升,以及銀行股的實質性受益,則值得投資者積極期待。
”
人民幣匯率急漲衝破6.70大關
在近兩個交易日連續升破4個整數關口後,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日收盤的本週前三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已大幅拉漲0.61%,而同期美元指數則小幅走升了0.16%。此外,本週及下半年至今,人民幣匯率走升的速度,則顯著高於今年上半年。
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分析師丁孟對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表示,
從境內外市場交易員的整體反饋來看,近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的快速拉昇,背後並沒有貨幣當局的干預,而是市場自身的博弈定價反映。從具體推動因素來看,大體有兩大方面。
第一方面,年初以來美元指數持續震盪下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前期雖然也有所攀升,但整體仍然存在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金融前景負面預期的掣肘。而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超預期向好,相關掣肘消除之後,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補漲”的滯後反應,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方面,去年全年乃至今年一季度,貶值預期整體一直在主導人民幣匯率的執行。進一步反映在主要金融資料上,就是進出口順差整體保持在高位,但外匯儲備增長並不明顯,而外匯佔款甚至還持續出現負增長。相關資料直觀表明,大量貿易順差並沒有進行結匯,而是持有在企業手中。另一方面,最近幾個月人民幣資產收益率持續提升、美元資產收益率略有下降,而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卻並沒有兌現,境內相關持有美元的企業或個人,對“機會成本”的容忍度可能已經達到一定極限,潛在結匯盤的大量湧出,也可能帶動人民幣匯率的走強。
而對於未來中短期人民幣匯率的進一步走向,丁孟則分析認為,隨著企業結匯增多繼續帶來 對人民幣匯率的“助漲效應”,相關類似“空頭平倉”的交易行為,預計還將繼續對人民幣匯率帶來顯著推升。整體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預計將進一步升至6.65至6.60區間。
A股風險偏好有望顯著提升
對於人民幣匯率超預期走強可能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丁孟表示,人民幣匯率整體保持強勢,對國內整體流動性環境將構成實質性利好,從而對股市的投資者風險偏好帶來明顯提振。比如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對於外資機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將帶來正向激勵。而與過去兩年普遍都已經錄得大幅上漲的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股市顯然並不昂貴。
此外,該市場人士還分析稱,根據歐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反饋訊息來看,近幾個月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預期顯著出現好轉。例如,與中國主權信用相關的CDS(信用違約互換)價格已下降至正常水平,一些中國境內企業發行的信用債也更多得到市場認可。整體而言,目前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偏好已經出現明顯提升。
上海聯創永泉基金經理楊琪在接受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採訪時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今年以來的顯著走強,與宏觀經濟的大幅向好,應當是因果關係。即從根本上看,基本面的好轉,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強勢,而這與2015年、2016年美元長週期上漲的邏輯大體一致。該私募投資人士進一步表示,今年以來國內資產價格與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整體保持向上執行格局,而包括主要利率債品種的收益率也要總體好於主要發達經濟體,這也總體有利於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對外部資本的吸引力。整體來看,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彰顯中國經濟基本面繼續向好、人民幣匯率表現強勢有望顯著改善國內整體貨幣環境的背景下,不排除年內貨幣流動性全面向好的可能,而A股市場的投資者風險偏好,預計也將可能出現顯著提升。
此外,敦和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小慶分析認為,今年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CFETS匯率指數一直穩定,而在2015年和2016年時人民幣CFETS匯率指數則是持續下跌。整體來看,CFETS匯率指數的穩定往往對應的是外匯佔款的穩定。考慮兩者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在人民幣匯率持續強勢的背景下,下半年外匯佔款可能出現的“戲劇性變化”,可能將在根本上改變過去幾年貨幣總量供給對央行貨幣投放機制的過度依賴,進而成為推動金融市場超預期上漲的“白犀牛”。
銀行股再迎“升值行情”?
回顧2005年人民幣匯改啟動時,“人民幣升值”曾經成為2006年至2007年A股牛市中銀行股的一大重磅交易主題。而對於本輪人民幣匯率超預期走升對銀行股的影響,丁孟則認為,雖然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持續拉昇與2005年匯改時並不相同,但對於銀行業這樣的強週期行業而言,人民幣匯率持續強勢對市場流動性的提振,以及大宗商品價格走升對相關上游企業盈利的改善, 都會對銀行股構成實質性利好。只是市場謹慎預期的扭轉,一般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此外,楊琪也分析認為,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下,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強勢,對於商業銀行的利好預計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人民幣匯率不斷走強,將有助於外匯佔款恢復正增長,進而對金融體系整體流動性環境有顯著積極提振;二是在年初以來宏觀經濟整體強勢復甦的背景下,綜合人民幣匯率的強勢和跨境資本流動的好轉,商業銀行的壞賬率和資產質量都有望出現持續改善。“雖然以工行為代表的四大行目前的PB(市淨率)估值普遍只有1倍左右,但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未來上升至1.5倍左右水平也並非沒有可能”,該私募投資人士表示。
來自財匯大資料終端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自2014年年中以來,銀行股整體市盈率水平整體持續震盪回升,但整體仍處於2010年至今7年多的相對低位。
而進一步從市淨率的估值角度看,銀行股整體市淨率水平則仍舊處於最近7年多以來的絕對低位。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