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大陳島老兵①丨天台袁相月:海島衛生員
袁相月,1946年出生於天台縣城關鎮。1966年來到大陳島,被分配至原台州軍分割槽守備第81團一營衛生所任衛生員。196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70年從部隊退伍後就讀於浙江醫科大學,1973年畢業,先後在天台街頭區衛生院、縣衛生防疫站、縣衛生局等單位任職。2006年10月退休。
75歲的袁相月說,大陳島軍旅生涯改寫了他的人生。1966年,當他穿著軍裝踏上大陳島時,袁相月的人生,註定烙下“大陳島老兵”這幾個光榮的字眼。
袁相月幼年時,家境並不富裕。10歲那年,父親因意外去世後,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陷入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困中。但即便常常餓著肚子去上學,16歲的袁相月還是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初中學業。
1962年,家裡實在拿不出錢繼續供他讀書了,袁相月便到石灰廠和磚瓦廠做臨時工,一天干10個小時,掙7角錢,但還常常無活可幹。後來經人介紹,袁相月輾轉在兩所鄉村小學任教。往後幾年,他參加過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在街頭區糧食管理所參加過夏糧入庫工作,在街頭區財政所當過財稅員,後來又調到天柱公社工作。
1965年年末,袁相月接到一個工作:負責周邊四個村子的徵兵任務。他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我要帶頭去當兵!”
家人完全不能理解袁相月的決定,“別人當兵是為了以後謀出路,你都有一份正式工作了,還去當什麼兵?”
“參軍多光榮,還可以保家衛國,我就要去當兵!”那一年,共有540名天台籍青年到大陳島當兵。其中5個人被分到衛生隊,袁相月就是其一。
清晨,袁相月便開始一天的忙碌。那時的大陳島,約有2000多名官兵和五六千居民,可衛生員總共就十來個。袁相月只能揹著醫藥箱到處跑,“哪裡缺人我就到哪裡,哪裡有病人我就去哪裡。”他像不停旋轉的陀螺,沒有一刻停歇。夜幕降臨,袁相月多半又不會“爽快”地睡去,有時遇到重病患者,他索性連覺也不睡了,把被褥鋪到病人床邊,通宵護理。“那時候年輕,總感覺全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一點也沒覺得累。”
“這種情況,打針吃藥都沒用,要救人就得把堵塞物吸出來。”袁相月立即抱過孩子,嘴對嘴地從嬰兒喉嚨裡吸出好幾口濃痰……孩子轉危為安。這一事蹟,後來被報道宣傳——1970年7月10日出版的部隊報紙《人民前線》,讚譽他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這篇報道,是對袁相月軍旅生涯的一種褒獎。
還有另一種褒獎,來自大陳島的百姓。1970年2月,袁相月退伍回鄉。偶爾回到大陳島,村民們還是會熱情的招呼他,“我們離開大陳島幾十年了,島上的群眾沒有忘記我們,有很多人至今都還跟我保持著聯絡,大家就像親戚一樣。”
1973年,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後,袁相月先後在天台縣街頭區衛生院、縣衛生局、縣衛生防疫站等單位工作,在機關、醫院、農村,都留下了足跡,直至2006年退休。
“治病救人,更有成就感。”他緩緩地說。
(藍媒聯盟·天台縣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