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環 圖/新華社
晚近,香港報紙越來越少,說得出牌頭者,不逾十家,比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猗歟盛哉,輒有小巫見大巫之別。據統計,一九五七年,全港報紙(中、英文,日、午、晚),共有四十二家;七零年增至七十家。銷量方面,六零年,五十萬份左右,至六四年,增至九十萬份,八九年飛昇到一百八十萬份。以當時全港人口五百五十萬人計,平均每三人擁有一份報紙,足見報紙對社會影響力之巨。
我六十年代初,以十齡之童,開始閱報,先遘《新生晚報》,副刊主編乃名作家三蘇(高雄),《怪論》《經紀拉手記》稱譽於時。高雄以外,尚有北大學生今聖嘆、何觀(張徹)、司明、李雨生和十三妹。高雄,浙江紹興人,魯迅同鄉。其叔柯靈為詩人。紹興盛出刀筆吏,高雄亦沾其氣,運筆如刀,刁鑽觸刻,三言兩語,直戳人心,曾以《東萊博議》“力能舉千鈞之重,而不能自舉其身”諷刺權力的傲慢,鞭辟入裡。緊貼高雄、最得讀者熱愛的,便是女作家十三妹,以白話文為基礎,引入粵語方言,傳神阿堵,貼近人心。十三妹,怪人一名,稿子套入信封,置於寓所門外,待報館職員到取,從不跟同行往還。死時亦無人知,編輯久不見其稿子,心啟疑竇,徑往寓所敲門不應,召警破門,始知早已神遊天外。
電影《花樣年華》(2000,王家衛)的靈感來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
一九四九年,內地文人南渡,多在報紙副刊賣文為生,海派有徐訏、曹聚仁、葉靈鳳、黃思騁、劉以鬯、徐速等,再加上本土粵派作家黃天石、吳其敏、夏易、舒巷城,南北較勁,相互吐豔,文壇鬧哄哄。右派《新生晚報》、左派《新晚報》,南北對峙,人才輩出。後者有梁羽生、金庸,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招攬大批讀者,聲勢赫赫,尤在《新生晚報》之上。六十年代,報業大盛,《明報》《快報》先後創刋,輔以傳統老報《成報》,攫取了大量副刊讀者。
那年代,看副刊,明、成、快三報,必為首選。《明報》老闆金庸,出身《大公報》,根正苗紅,卻因跟報紙宗旨相左,蟬曳殘聲過別枝,跟上海老同學沈寶新商量一聲,共斥資十萬港元創辦《明報》,舍社論外,最重副刊。詩人蔡炎培其時效力《明報》,頭銜副刊編輯,實則是特級校對,了無寸權。金庸掌副刊,所有文章皆經其目,作家亦由他親自甄選,校對不得過問。金庸博學閎肆,目光獨到,所選皆一時俊彥。時雲“能寫明報,便為大家”,足見其備受重視程度。副刊除金庸外,有倪匡、三蘇、司馬長風、徐訏、徐速、徐東濱、董千里、餘過、亦舒、林燕妮、黃霑,星光熠熠,耀人眼目。作品方面,金庸的《天龍八部》《鹿鼎記》,書迷日夜追看;倪匡的衛斯理科幻,風魔萬千讀者;林燕妮懶洋洋的愛情小說,閨中少女力捧。還有三蘇怪論,更是《明報》扛鼎之作。三蘇,大紅人,日寫二萬字,因而字潦草難辨。字房工友,怨聲四起,領班阿東代眾向金庸投訴,要求改善。迫於無奈,金庸只好在排字房貼出告示,勸喻那些字型潦草的作家,字型要端正。雖未明言何人,風聲傳至三蘇耳中,對號入座,從而大恚,立即罷筆不寫。怪論不見報,讀者紛聲討。金庸見鬧出禍來,一聲“要死哉,尷尬哩!”趕忙拉著總編輯潘粵生徑詣高府,負荊請罪,事始平息。
《快報》副刊主編劉以鬯是南來文人,徐訏老朋友,以意識流小說《酒徒》名聞遐邇。劉以鬯曾於《香港時報》編過文藝版,副刊隨俗,略帶文學氣味。香港短篇小說之王黃思騁應邀撰寫連載小說,佳作殊多,我獨嗜中學時期讀過的《無膽獅》,寫表弟暗戀表姐,無膽表述,迂迴細膩,纏綿哀怨,類似郁達夫的《遲桂花》。劉以鬯海量包涵,了無地域觀念,南、北文人盡攬旗下,萬花吐芳,紙上溢香。細數名家,有歐陽天、司空明、南宮博、依達等。劉以鬯尤愛捧新人,七十年代,起用青年作家也斯繼亦舒後寫《我之試寫室》,也斯因而成名。其時,我跟董橋間中亦為《快報》供遊記稿,分寫《東瀛雜記》和《倫敦雜記》,稿費從優。《成報》老闆何文法,乃報界名宿,副刊作家幾清一色是粵派高手:王香琴、怡紅生,三蘇、呂大呂。怡紅生擅做鴛鴦蝴蝶派小說,用字典雅清麗,少有俗氣,情節則曲徑通幽,意在言外。王香琴一派寫實風格,文言寫得通爽易解,復以幽草筆名撰南派技擊小說,硬朗勁健,鏗鏘有聲,不下於我佛山人和我是山人二大家。呂大呂,嶺南大才子,繡像聊齋,森森陰氣,讀者動容。牡丹雖好,仍需綠葉扶持,配圖者綠雲,一手好畫,相得益彰。何許人也?乃粵派插圖專家,畫風細緻,線條至美,一筆一畫如繡花之一針一線,精緻可喜,因曰“繡像”。圖文相合,自來便有云君、金庸;綠雲、呂大呂;徐秀美、倪匡,珠聯璧合,無瑕可擊。金庸、大呂,已作古,雲君、綠雲不知所終,獨剩倪匡、秀美,亦垂垂老矣!
雲君為金庸《射鵰英雄傳》畫的插圖
談香港副刊,不得不提《星島晚報》。六十年代,香港晚報以《星晚》和《新晚》最為讀者所喜,下班時候幾乎人手一份。那年代還沒有海底隧道,過海要靠渡輪。斜陽西沉,零星綴空,渡海輪上,幾乎人手兩份報紙。船開,閱報,泊岸,抽起副刊,塞進後褲袋,回家細看。《星晚》名家如林,大作家俊人(陳子俊)一把抓,伴以劉以鬯、黃思騁、南宮博、任畢名、翠瑩等,足以跟擁有梁羽生、阮朗、葉靈鳳、夏易的《新晚》相頡頏。較諸《新晚》,《星晚》副刊,作風明顯開放。臺灣著名美女作家郭良蕙的傑作《心鎖》,臺灣列為禁書,俊人大開門禁、照刊如儀,因描寫男女關係,豔妍流美,婉轉誘人,引起轟動,《星晚》銷量倍增。
迨八十年代初期,我有幸在香港訪問郭女士,談及《心鎖》裡的大膽情節,她淡然一笑,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喔,我只是覺得兩性交往,必涉及性,因而寫了進去!”四兩撥千斤,將我的尖銳提問輕輕鬆鬆地推了回去。匆匆三十餘年,前輩多作古,“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曹植說得深沉!
作者:沈西城
編輯:安 迪、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