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刷臉”,只能看到“冰冷”的機器

  新聞背景:

  近日,一段湖北廣水94歲高齡老人在銀行櫃機前被抱著辦理業務的影片引發熱議。影片中,老人被家人抱起後趴在櫃機上,膝蓋彎曲;隨後雙手撐在櫃機上,勉強完成人臉識別。11月21日,農行湖北省廣水市支行就此事道歉,稱“此事暴露了我行服務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的問題”。

  服務人員為何能夠心安理得?

  假如沒有影片曝光,農行廣水市支行會意識到自己的服務意識不濃嗎?人心都是肉長的,看到94歲高齡的老奶奶以那種既難受又尷尬的姿勢辦業務,旁邊的服務人員能夠心安理得?農行官方客服曾表示,若戶主本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無自理能力,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農行營業網點可採取上門服務的方式進行實名驗證等業務辦理。戶主也可委託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攜帶身份證、委託書等材料到營業網點辦理相關業務。既有這樣的人性化操作章程,基層怎麼就當作了耳旁風?【詳細】

  事實上,記者向農行官方客服了解到,若戶主本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無自理能力,但意識清醒的情況下,農行營業網點可採取上門服務的方式進行實名驗證等業務辦理。戶主也可委託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攜帶身份證、委託書等材料到營業網點辦理相關業務,也就是說,不是不可以“服務到家”的,而是銀行工作人員“不願服務到家”。【詳細】

  人臉識別就不能上門服務嗎?

  目前,儘管涉事銀行已作出回應稱,此事的發生暴露了該行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的問題,工作人員已趕到老人家中道歉。我們仍要追問:與其事後上門道歉,為何事前沒能想到上門服務?舉一反三,相關部門和單位同樣也應思考:對於確有人臉識別需求的事項,如何推出更多人性化的解決舉措?對於老人等特殊人群,能否更多進行遠端辦理或者預約上門辦理?【詳細】

  當下裡,數字化生活而智慧時代向我們快步走來,“抬老人到銀行做人臉識別”這類的現實遠不止相關銀行方面,還有一些商家,特別是醫院,什麼網上預約掛號,什麼“手機交費”,為難的是那些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的老人,或許,有的商家會不說,“不會,請你們的子女幫忙”,但同樣“子女在外地工作”,這其間,一方面是手機的相關生產廠家應該“傻瓜化”,一方面是醫院等服務機構應該尊老敬老而開通老年人綠色通道。【詳細】

  科技進步怎成難為人的壁壘?

  沒有人否定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好處。但為人服務的技術,為什麼某種程度上反倒成了難為人的壁壘?這種不通人情的死板服務不僅出現在銀行,從沒有健康碼就進不了醫院,到花現金買不了東西,很多領域一邊熱忱地發展智慧,一邊又無情地讓部分人“失能”。【詳細】

  智慧社會、數字強國,一個人也不能少,這是以人民為中心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和企業的責任,同時也是巨大機遇。從醫療保健到養老休閒,老年人對智慧社會生活有迫切需求,也有美好向往。我國有超過2.5億60週歲以上人口,這既帶來巨大的“數字鴻溝”的挑戰,也蘊藏著海量的“數字橋樑”新基建潛力。從智慧康復穿戴裝置到地理位置定位的感測器,科技創新正在改變老年人的生活,透過不懈努力我們有機會在“銀髮浪潮”中把數字化的“絆腳石”變“墊腳石”。【詳細】

  微言大義:

  @桃源邑人:不是服務意識不濃,是沒有一點服務意識。

  @踢左邊路的趙線森:離櫃概不負責。

  @沐嵐亦歌:要是老太太有幾千萬存款,怕是就會上門服務了。

  @李李:解決問題不該總在曝光後。

  @李君的世界:別忘了給老人開條綠色通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關愛現在的老人,就是幫助未來的自己。當老齡化社會遭遇“掃碼時代”,在推進電子化便民服務中,不妨給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留一個傳統辦理的口子。這不是技術的問題,因為所有先進機器的背後都是人。說到底,這更是社會良心的問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21 字。

轉載請註明: 如此“刷臉”,只能看到“冰冷”的機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