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耶魯大學研究員: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是時候重新開始了

由 費莫白竹 釋出於 綜合

拜登上臺,中美貿易戰是否能劃下句點,又或者迎來有利於雙方的轉機,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希望很大。耶魯大學高階研究員斯蒂芬·羅奇為《中國日報》旗下中國觀察智庫撰寫的文章指出,美國貿易逆差普遍存在,關鍵不在於打貿易戰,而是要解決結構性問題。

觀點認為特朗普政府致力於對華縮小逆差的做法從經濟學角度看是做負功,雖然對華貿易逆差減小了,但這很大程度是被成本更高的其他外國貿易取代,代價是以更高的貿易逆差來實現對華貿易逆差的減小,但資料上卻無法實現有利於美國的改變。

2019年,美國和102個國家的商品貿易存在逆差,而美中貿易逆差是美國多邊貿易失衡中的一部分。儘管佔比最大,但比較優勢客觀存在,因此在未解決結構性問題的情況下,主動切斷美中貿易對美國而言有負面影響。

資料上顯示的更為直觀,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收窄至3452億美元(比18年減少了738億美元),單獨看結果似乎不錯,但美國工人們並未從中獲得好處,美國在2019年總體的國際貿易逆差實際上還擴大了520億美元,,對華逆差雖然減小,但對墨西哥、加拿大、越南、瑞士和愛爾蘭等國的逆差卻在擴大,總體上美國多邊逆差的困境更加嚴重了。

為改變對華貿易逆差,將貿易轉移到成本更高的外國生產商被認為是經濟學上的失敗。作者認為拜登團隊能看出這筆簡單的貿易帳,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是有轉機的,在中美談判桌上,新的美方談判團隊應該將目光轉向最重要的結構性問題上,比如創新政策,比如智慧財產權,比如國企補貼等等。

結構性挑戰不可避免,但貿易戰大可不必,過去特朗普政府對華髮起的貿易戰愚蠢且荒謬,處於政治原因對中國“窮追猛打”只會令雙邊解決方案變得更加困難。美國當前遇到的問題遇上新冠更加難以解決,聯邦預算赤字激增、國內儲蓄嚴重不足,再次情況下要想實現增長,多邊貿易的逆差只會繼續擴大,和世界其他經濟體不同,美國要想實現增長必須從國外進口儲蓄盈餘,這才是美國政府以及經濟學家們需要致力於解決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