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溺水導致悲劇不斷 開設游泳課安全可操作百利無一害

  【新聞閣2015年07月28日訊】“游泳戲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擅自結伴不能保,大人陪護不能少。沒有救援不要去,陌生水域不可靠。水性差的不救人,安全六不別忘掉。”近日,教育部編寫了中小學生預防溺水童謠,希望能在社會上廣為傳播,能在喜歡玩耍的孩子們心間和腦海流淌。每年夏天,頻繁發生兒童溺水事件都會撕扯公眾的神經。在筆者印象中,幾乎每個暑期,都會不止一次對孩子們發出注意游泳安全的警示,並呼籲在中小學生中開設游泳必修課,但悲劇仍不時發生,教育部門也鮮有回應,令人不解,頗為遺憾。

中小學生溺水導致悲劇不斷 開設游泳課安全可操作百利無一害

  權威調查顯示,溺水已成為青少年及兒童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遠超交通事故等傷害。世界衛生組織近年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372000人死於溺水,超過一半的死者年齡在25歲以下,可見中小學生佔比是相當大的。

  學校和社會也在試圖努力改變這種現狀,早在去年,教育部就釋出了《防溺水安全歌》:“游泳安全最重要,公共泳池去處好。私自游泳要杜絕,大人在旁安全保。動作規範不亂跑,高處絕不把水跳。身邊若有漂浮物,救人要緊水中拋。”與今年編寫的防溺水童謠其實差不太多。

  這種警示教育方式肯定有用,但稍微顯得有點兒被動,無非是要求孩子遠離水邊,不要私自去游泳。但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擁有天然的好奇心,你說不讓去游泳,他反而更想去試一試,這種逆反心理加之炎熱的天氣推波助瀾,孩子們很難管控住自己消暑尋涼的慾望,這樣就容易導致悲劇發生。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試想,如果孩子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游泳,具備一定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即便偶爾心癢癢“偷泳”一次,一般情況下也不至於帶來生命危險。況且,游泳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體育鍛煉方式,既是生存技能,還有健身功效,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在中小學中廣泛建設游泳池,開設游泳必修課,有百益而無一害,且完全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課程安排可以跟體育課一起排,體育老師可以兼任游泳教練,涉及到必要的技能技巧,也可以透過社會兼職或招募志願者的方式解決師資矛盾、經費困難等問題。說不定,還能透過這種方式發現優秀的游泳苗子,培養出優秀的游泳運動員來。

  當然,恰當的安全警示措施和教育仍然是必要的,比如在危險水域要有專人值守,設警示標誌;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切莫輕易下水,“反面教材”不離口;對農村留守兒童,尤其要加強監護等等。但也要認識到,安全教育既要“加鎖”,也要適當地“添翼”。孩子們畢竟不是成年人,對危險事物的認知相當有限,透過安全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也許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今年暑期,重慶市教委也製作了預防學生溺水的專題宣傳片,在全國首次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漫畫形式宣傳預防溺水安全常識。能不能把改革再深入一步,把游泳課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至少可以先透過試點,積累經驗,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然後逐步推廣,最後作為硬性規定來要求或考核。警示教育與技能教育完美結合,才能成為守護孩子們安全的雙翼,將中小學安全教育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才能長久守護孩子們一生的康寧。(評論員 王方傑)(騰訊教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0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小學生溺水導致悲劇不斷 開設游泳課安全可操作百利無一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