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龍門處處湧現活力。南崑山上,陽光穿過茂密的枝葉,斑駁樹影中呈現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機;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內,一批新專案落戶動工,工人揮汗如雨為龍門建設大健康產業園區“添磚加瓦”。
這就是現在的龍門。一邊是用心保護的優質大山資源,一邊是正在繪就的千億級園區宏偉藍圖。沒有了工業考核的後顧之憂,面臨融入“雙區”發揮生態優勢的重大機遇,龍門迎來了發展黃金時期。
5月19日,龍門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召開,龍門縣委副書記、縣長段致輝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龍門在2019年取得不俗成績的基礎上,決定2020年繼續發力,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做好山水文章,發展“大山經濟”,加快推動龍門走在全省山區縣域發展前列,建設“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南方日報記者 林文通 烏天宇
1 多項經濟指標增幅全市第一
過去一年來,龍門主動搶抓機遇,著力應對風險挑戰,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億元,增長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2693元,增長2.8%。
在今年龍門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個全市增幅第一的資料引人注目。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6億元,增長16.3%。增幅全市第一;全縣稅收收入23.1億元,增長3.8%,增幅全市第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萬元,增長11.7%,增幅全市第一;全縣工業投資增長70.2%,增幅全市第一。
這組資料當中,不僅有涉及縣域發展的“硬”指標,也有民生息息相關的“軟”指數。龍門發展能量從何而來?
2019年3月,龍門縣2019年重點專案集中動工現場會舉行,總投資72.4億元的11宗專案集中動工,龍門農特產品電商物流商貿城正式動工建設。當年5月,又成功引進信隆高新技術園、華工城·大灣區產業轉移(龍門)科技園專案。透過回顧龍門過去一年大事,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專案向其投來青睞的目光,並選擇在當地落戶,為龍門發展注入加速度。
資料顯示,2019年,龍門101宗重點專案完成投資100億元,西氣東輸工程建成投產,烏東德輸電工程順利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3%。透過持續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鹿鷹園生態旅遊度假區等43宗專案,協議投資額193.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21%。
與此同時,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作為龍門承接產業的重要載體,透過不斷擴容增效,園區發展也呈現不斷向好趨勢。
2019年,園區新簽約專案24宗,總投資逾26億元;新動工專案15宗,總投資50.1億元;新投產專案23宗,總投資14.9億元;稅收增長近65%。累計落戶企業101家,總用地4053畝,總投資275億元。同時,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還獲評“廣東省五星級服務園區”,通過了省迴圈化改造試點園區驗收。
一直以來,旅遊業都是龍門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勢產業。2019年,龍門在全域旅遊建立方面也是亮點紛呈,先後榮獲“首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中國最美縣域”稱號,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再次位居全省十強。全縣接待遊客140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6.9億元,分別增長16.8%和21%。期間,成立龍門縣旅遊協會溫泉與康養分會,逐步形成“溫泉十三湯”整體營銷格局;成功舉辦第十四屆廣東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南崑山國際汽車嘉年華等23場文旅活動,文化、體育、旅遊實現融合發展。
此外,南崑山生態旅遊區完成川龍瀑布等景點升級改造,入選省級旅遊度假區;中坪尾居民小組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藍田瑤族鄉成為首批省旅遊風情小鎮、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永漢鎮低冚村獲評省文化旅遊特色村。
2 將形成外聯內暢大交通體系
此前,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始終是龍門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坎。經過多年的交通“大會戰”,龍門連通內外的路網逐漸完善。然而,要實現“魚躍龍門”融入“雙區”,交通基礎建設仍是龍門今後需要力推的重點工作。
過去一年裡,龍門投資16.16億元實施交通專案23宗,交通建設成效明顯。其中,汕湛高速、翁新高速龍門段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98%、54%,龍門人民期盼已久的惠龍高速龍門段也開始動工建設。省道S355線改建工程與左潭大橋、縣道X219線沙逕墟段改造完工通車。省道S353線龍門至水貝段與縣道X261線鳳崗至南灘段、X222線馬嶺至上雪花段改建工程進展順利,平陵街道興業路、龍江鎮良豐路動工建設。
為了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交通完善帶來的便利,龍門還完成農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寬改造126.6公里、通20戶以上村民聚居地村道路面硬化16.5公里,修復“暢返不暢”農村公路21.4公里,改造危橋52座。龍門縣新汽車客運總站也已投入運營。
2020年,以內涵提升為重點,龍門籌劃拉開交通框架推動精細化建設,讓城鎮更有魅力,更有活力。
龍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構建互聯互通交通體系,並已定下明確目標。一方面,力保汕湛高速龍門段建成通車,促進翁新高速龍門段、惠龍高速龍門段建設。抓住全市“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機遇,推進龍愷高速專案前期工作。完成省道S244線縣城至平陵段改建工程、S353線龍門至水貝段改建主體工程、S119線永漢麻榨路口至增城交界段路面改造工程、S259線平陵至學堂嶺段改建工程與縣道X222線馬嶺至上雪花段路面改造工程。
同時,啟動國道G355線油田至永漢段改建工程、縣道X261線鳳崗至南灘段改建工程、龍門大橋建設。建成縣城青溪人行天橋與平陵街道興業路、龍江鎮良豐路、永漢鎮永城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啟動龍華鎮富民大道建設。完成一批“四好農村路”建設,改造村道95.4公里、危橋9座,爭創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為助力城市持續更新,龍門還將投資6.76億元建成32宗城建專案,包括完善縣城東區路網,建成塔新北路延長線、白沙河堤東路延伸段、城東大道、騰飛大道等道路。在不久的將來,龍門將形成外聯內暢的大交通體系。
可以預見,隨著“豐”字交通主框架的搭建,惠州會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大交通體系,身處其中的龍門也將成為促進大灣區核心城市與粵東粵北地區互聯互通、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樞紐。
3 生態為本唱響“大山經濟”
身處北迴歸線,九連、羅浮兩大山脈環抱,西林河穿城而過,位於惠州北部的龍門可以稱為“群山之地”。境內山巒起伏,群山重疊,縱橫交錯,給予了龍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絕佳的生態環境。
多年來,龍門一直在探索以綠色為核心的可持續性、科學化的發展道路,生態是龍門最大優勢,蘊含著無限潛力,生態也是龍門再次出發的原動力。
2019年5月30日,龍門舉辦了“蘭得一見·魅力蘭香”現代農業暨脫貧攻堅產業幫扶推進會,並以此為契機繁榮蘭花市場,促進蘭花經濟,推動蘭花產業的發展。一年來,龍門依託自身優勢,建設縣級蘭花產業園,全縣蘭花年產值2.65億元,龍門蘭花也首次批量出口,飄香國外。
這是龍門加速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的縮影。如今,龍門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受到了各界關注,成為發展“大山經濟”的有效抓手。
今年,龍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開展糧食高產建立活動。著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絲苗米和三黃鬍鬚雞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重點,打造種養、加工、銷售、旅遊全產業鏈條,建成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做大做強花卉產業,推進縣級蘭花產業園建設,打造3個花卉專業村。一系列的舉措,旨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儘管特色農業開始發力,但要實現差異化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生態特色產業體系,龍門還需有重點專案支撐。為此,龍門也在謀劃如何將“大山”、生態與大專案搭配起來,並尋找當中的平衡點。
聚焦千億級重點工業園區發展目標,龍門開始著力大健康產業園產業佈局和推動全域旅遊質量提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龍門要強化招商選資,著力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根植性和競爭力的康養企業叢集,加快推進萬城集團大健康文旅綜合體等19宗重點旅遊專案建設。
同時,落實《關於支援南崑山旅遊加快發展的十條措施》,逐步全面提升南崑山軟硬體基礎設施。整合縣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動萬洞古村、上東村建立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其間,還將舉辦農業、林業、文化、體育 旅遊活動,促進農林文體旅融合發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對話
龍門縣委書記陳偉良:
以“大山經濟”
支撐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疊加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龍門坐享珠三角核心區和生態發展區的雙重紅利。龍門發展‘大山經濟’可謂面臨難得機遇。”龍門縣委書記陳偉良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緊扣省委賦予的北部生態發展區新定位和市委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生態擔當新目標,龍門正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以“大山經濟”為支點“撬動”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爭當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的引領者。
南方日報:面臨“雙區”機遇,龍門要堅定以“大山經濟”支撐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需要著力衝破哪些思想藩籬?
陳偉良:自古以來,地處群山之中的龍門人鬥天闢地、昌明文化,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與此同時,山區僵化、守舊的思想也禁錮著龍門發展。全縣上下必須衝破思想藩籬、消除認識誤區,推動發展“大山經濟”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落實達到高度統一。
龍門要破除根深蒂固的“落後宿命論”,從“自我探索、自我滿足”向“開啟山門、對標一流”轉變。堅持跳出自我設限、自我封閉的狹隘思維和狹促格局,開啟山門、敞開心門,把自身資源稟賦和“雙區”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瞄準“雙區”龐大高階的消費市場,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旅遊產品、農特產品和鄉土文化產品,在融入“雙區”發展中實現生態價值。
要破除因循守舊的“工業決勝論”,從粗放式開發的“靠山吃山”向高質量發展的“優山厚山富山”轉變。堅持在發展方式和路徑上革故鼎新,把綠色、生態作為龍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推進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讓自然財富、生態財富源源不斷帶來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實現“魚躍龍門”。
要破除盲目樂觀的“發展速勝論”,從急躁冒進“一口吃成胖子”向勇毅篤行“跳起來摘果子”轉變。堅持打基礎、謀長遠,把眼光放遠,把目標定高,增強幹大事的氣魄、創大業的膽識、謀求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摒棄一蹴而就的思維和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積小勝為大勝。
南方日報:當前,龍門提出要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接下來將如何搭建以“大山經濟”支撐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陳偉良:龍門緊緊抓住綠色生態這個最大優勢、最亮底色、最大品牌,在綠水青山上做文章,加快構建現代生態特色產業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中藥箱、茶葉罐、遊樂谷、養生池”。
一方面,要做好“兩頭加”文章,推動康養旅遊做強做大做優。深入實施“旅遊 ”和“ 旅遊”戰略,加大旅遊產業融合開放力度,實現各行業各領域與旅遊互融互促,讓全域旅遊遍地開花。高水平推進環南崑山森林溫泉旅遊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森林康養、中醫養生新業態,引入優質社會資本,打造一批康養旅遊度假區,建設一批中醫療養基地,培育一批高階特色民宿。推出百里步道、百里碧道、百里賽道“三個百里”新品牌,依託南崑山建設世界第三條著名山地賽道,打造大灣區高階康養旅居高地。
同時,促進三產融合,推動現代農業做精做優做特。按照“精、優、特”方針、“品質高、價格優、銷售快”原則和“抓拳頭、上規模、創品牌、建渠道”要求,加快現代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深入推進“二十百千萬”工程,打造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十個特色農產品品牌、一百個產業興旺示範村、一千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南藥、茶葉、蘭花、楊桃、蔬菜五個萬畝特色種植基地。狠抓富民興村產業發展,每年安排2000萬元縣財政資金扶持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
龍門線上線下齊發力,推動商貿流通業做活做深做旺。以建設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契機,最佳化提升農村電商平臺,加快完善縣、鎮、村三級城鄉物流網路節點體系,打通線上線下流通渠道,推動農產品實現高附加值、高效率流通。依託中農批專案落戶的優勢,紮實推進大型農特產品物流中心和城鄉商貿中心建設,培育新型專業市場和新街區,改造升級舊市場和老街區,提升消費環境和城市品位,最大限度地使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購買力。
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是龍門發展的重要載體,龍門將科學規劃大健康產業園,建設“千億級園區”,落實符合產業規劃、符合環保準入“兩個前置條件”和真投資、有實力、前景好“三個基本條件”,大力發展中醫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與現有的生態旅遊、康養等大健康產業形成聯動發展,謀劃打造生物醫藥科技園。強化用地集約、佈局集中、企業集聚,加快構建“1238N”生態工業體系(即一個產業園、兩個竹木加工專業鎮、三大水泥廠、八個綠色礦山、N個工業企業),打造生態工業集聚區。
南方日報:以“大山經濟”支撐差異化高質量發展,需要良好的“軟硬”環境,龍門將從哪些方面著力強化要素保障?
陳偉良:發展“大山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透過強化基礎、政策、法治、組織等要素保障,最佳化加快發展的軟硬環境,確保以“大山經濟”支撐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取得紮實成效。
首先,堅持規劃先行,認真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和產業佈局規劃。抓住惠州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機遇,加快形成“兩橫兩縱三支”高速路網,規劃建設“兩橫兩縱一聯絡一環”快速骨幹網路,升級改造縣與鎮、鎮與鎮、鎮與村、村與村之間的“微迴圈”,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融入全市發展架構。
其次,強化政策保障,深入推進投資專案審批、政務服務、行政審批制度等改革,持續開展企業“直通車”等活動,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抓好省、市“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和“龍八條”等政策措施落地,用好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再者,強化法治保障,最佳化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鞏固群眾安全感全市“七連冠”成果,不斷提升平安龍門、法治龍門建設水平。深化完善“兩規三聯一法”基層治理體系,著力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在強化組織保障方面,要最佳化風清氣正的幹事環境。完善政績考核制度,實施好鄉鎮差異化考核體系,讓“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遊則遊”的差異化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建立完善容錯糾錯機制,激勵黨員幹部擔當作為。深入推進人才新政,持續在人才“引育留”上下功夫,為龍門發展集聚各類優秀人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6266 字。
轉載請註明: 龍門:搶抓“雙區”機遇 發展“大山經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