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錶量出了養老的溫度

何欣榮 王默玲

12小時用水不足0.01立方米,系統將自動報警,居委會幹部第一時間上門探視。最近,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慧水錶的訊息刷屏了。0.01立方米的讀數中,蘊含著社群的溫度、城市的溫情。讓老人享受數字化轉型的紅利,搭上智慧技術的快車,這是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應有之義,也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底層邏輯。

為獨居老人裝智慧水錶,看似一件民生小事,背後卻是城市治理的用心用情。一段時間以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疊加疫情防控的需要,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然而,日新月異的科技給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劃出一道道無形的“數字鴻溝”。作為一項工具,智慧技術本身是中性的,部分老年人透過“觸網”開啟晚年幸福生活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如何善用技術、用好技術,讓智慧技術發展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幫助更多的老人跨越“數字鴻溝”,考驗著城市治理的“繡花功夫”。

一項智慧技術真正受老人歡迎,必須站在老人的角度,關注他們的實際需求,做到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因為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很多智慧技術老人“不想用”。這個時候,“智慧”就不能搞成“只能”選項,而要適當保留傳統服務方式。還有一些智慧技術,老人不會用,需要社群、公益組織等機構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

智慧技術的背後是人,裝置一旦發出訊號,居委會幹部、社工和志願者都會聞訊而動。這張技術背後的服務網路,讓養老工作既有“智商”又有“情商”,讓冰冷的裝置有了溫情。

智慧水錶被網民點贊並呼籲全國推廣,反映了智慧時代社會各界對於共享發展、包容發展的期盼。望各地把尊老愛幼的傳統和智慧技術的新潮實實在在地結合起來,湧現更多智慧背後見溫情的案例。(新華社上海12月10日電)

來源:大連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715 字。

轉載請註明: 智慧水錶量出了養老的溫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