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貿大廈

由 宗政從蓉 釋出於 綜合

來源: 晶報

2010年,國貿大廈。葉偉民/攝

1982年, 國貿大廈正在打地基。何煌友/攝

1983年,建設中的國貿大廈。林江/攝

20世紀80年代,國貿大廈片區。鍾國華/攝

它不只是一座建築,不只是曾經的“深圳第一高樓”,它還是一個精神符號,因為,它是著名的“深圳速度”的起點。 “深圳速度”從這裡出發,覆蓋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成為深圳奇蹟的代名詞。

國貿大廈是“深圳經濟特區的視窗”,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全票透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新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之一——深圳經濟特區宣告誕生。隨著經濟特區的建立,深圳城市建設工程全面啟動。深圳市委決定,在羅湖火車站附近建一座全國最高的大樓,作為外商進入國門的第一站。

1981年5月,國內37家集資單位第一次在深圳竹園賓館召開籌建國貿大廈會議,集資單位包括了各省、市、自治區的辦事處,各大兵種辦事處以及部分央企。

1982年11月,由深物業集團作為甲方單位,中建三局作為施工單位承建的國貿大廈在羅湖破土動工。

1985年12月29日,國貿大廈竣工,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樓高53層約160米,總耗資人民幣1.58億元。連同周圍幾乎同期建設的國貿商住大廈、國貿商業大廈、天安國際大廈4棟大樓共計佔地3.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7萬平方米,成為當時中國最大、最時尚的城市商業綜合體。

國貿大廈在建設過程中,運用滑模新工藝,從第31層開始,持續以3天一層的速度蓋樓。而當時,香港最快的蓋樓速度是5天一層,美國是4天一層。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報後,“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就在全國傳開了。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建築史上的新紀錄。此後,“三天一層樓”成為享譽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徵,常被用來形容速度特別快,效率非常高。

當時,高約160米的國貿大廈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中國建成最早的綜合性超高層樓宇,素有“中華第一高樓”的美稱。它創下了中國的數個“之最”:它是中國第一棟超高層建築,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一直佔據著“全國第一高樓”的位置;它是中國最早實行招標的建築工程之一;它在國內率先大面積運用滑模施工,創下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在中國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建造最早、樓層最高、體量最大、定位最時尚、運作最成功的城市綜合體專案。

1987年,該工程榮獲首屆魯班金像獎,次年又獲國家銀質獎。

1992年1月20日上午,鄧小平同志到深圳國貿大廈參觀,聽取了深圳市負責人的工作彙報,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並作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國貿大廈至今已經接待過400多位中外政要。

自建成以來,它一直是深圳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深圳響亮的歷史文化符號之一。2006年6月,國貿大廈榮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築”稱號。2016年,國貿大廈更是榮獲地域地標類“深圳文化名片”稱號。它還入選深圳首批45處歷史建築,是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深圳速度的體現,改革開放的象徵”。